APP下载

昔阳宋金文化博物馆馆藏金代瓷器

2023-06-09史永红

东方收藏 2023年3期
关键词:金代瓷器

摘要:昔阳宋金文化博物馆馆藏金代瓷器,多为金代中晚期的产品,种类齐全,烧制、装饰工艺精良,具有山西、河北一带地方窑口的代表性。文章对其中部分藏品进行详细解析,它们无疑是我们研究宋金时期山西东部地区陶瓷烧制技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关键词:昔阳;金代;瓷器

昔阳地处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其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开拓耕耘;西周、东周时期,昔阳境内先后出现“洛”“肥”“鼓”等方国;秦朝,境内置有沾县;东汉,设乐平郡;隋开皇十六年(596),为辽州治;入唐,属太原府;宋时,归平定军管辖;金兴定四年(1220),境内置皋州;清嘉庆元年(1796),乐平县并入平定州,称乐平乡;民国三年(1914),恢复为县,但当时江西省已有乐平县,为避免重名,故取其境内春秋地名“昔阳”,命名为昔阳县,沿用至今。

在2013至2017年间的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昔阳有关部门先后在中医院旧址、松溪路、墺垴山、树条峪和朝阳街等处抢救性发掘保护宋金时期古墓葬20余座,墓葬形制均为八角穹窿顶砖雕墓,还有部分为壁画墓。出土文物200余件(套),出土器物包括瓷枕、瓷碗、瓷盘、瓷壶、瓷盏、瓷钵等,其中不少器型精美、做工精细,堪称宋金时期瓷器精品。这些器物特征较为典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金时期昔阳本地居民的生活风俗习惯。

为此,昔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以中医院旧址发现的4座墓葬为依托,建设昔阳宋金文化博物馆。同时又采取拆解、复建及整体搬迁等方式,将另外6座有代表性的墓葬搬迁至中医院旧址进行集中保护陈列。昔阳宋金文化博物馆于2018年底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这是一座集文物陈列展示、研究保护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是传承昔阳历史、展示昔阳文化的一个新平台,是认识昔阳、走进昔阳的一个新窗口。现择选该博物馆所藏部分金代瓷器简述于后。

高6、口径17.5、底径6厘米。2015年新城小学墓群3号墓出土。侈口,弧壁,小圈足,白胎。通体施白釉,有流釉痕,口沿无釉。碗内印花装饰,碗心模印双鱼水波纹,碗内壁模印芦雁荷花纹,近碗口有回纹带饰,碗外壁素面。胎体细白轻薄,细腻坚致,胎釉纯正,色泽优美。

鱼是远古图腾之一,其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象形纹饰中数量最多、最为典型,是民间追求富裕、吉庆、爱情、幸福的象征。金代受汉文化的影响,视鱼为祥瑞,王公大臣均佩挂鲤鱼饰物,故金代的瓷器、铜镜多用双鱼纹进行装饰。芦雁是雌雄终生配对,信守不渝,寓意爱情忠贞、家庭生活和谐幸福美满;莲花则是神圣高洁的代名词。因此,芦雁荷花纹作为花鸟画题材的一种,或写实,或写意,表现出雅致、恬和、喜乐的意蕴,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也是比较常见的装饰纹样。

通高14.3厘米,枕面长 27.4、宽20厘米,底部长26、宽18.8厘米。2013年松溪路1号墓出土。腰圆形,枕面略下凹,前端低,后端高。枕墙基本竖直,平底,底部中心掏挖椭圆形空洞;枕面为减地剔花装饰,纹饰由外而内依次为窄条纹带、卷草纹带和三头花卉卷草纹,一正两反。枕墙前部模印壸门形开光,其中,正中为减地剔花单枝花卉纹。枕墙两侧及后部进行镂空装饰,为五朵缠枝花卉。枕身及枕内部施釉。

其剔花装饰是在白色胎体上施一层赭色的化妆土层,待其半干时,用工具尖端在化妆土上勾划出纹样轮廓,再用较尖锐的铲状工具将轮廓以外的化妆土层剔去,露出白色的胎体,是为减地剔花。花瓣上用篦状工具勾划出篦纹。

陶瓷镂空烧制技法早在新石器晚期陶器上就已出现,宋代以后镂空装饰烧制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该瓷枕的枕墙两侧及后部采用缠枝花卉装饰,花卉主干由五朵卷草纹组成,卷叶、花瓣与枕面上下相连,起稳定支撑作用,并以镂空透雕技法烧制。

其胎体细白,细腻坚致,略有杂质。枕底露胎,其余内外均施白釉,色白略泛黄,较光亮。镂空烧制技法在瓷器上较为少见,因其对胎体、造型、烧制温度要求较高,故成品率较低。这件瓷枕集剔地留花与镂空技法于一身,实属罕见,为我们研究宋金时期陶瓷烧制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一件难得的陶瓷珍品。

枕墙前高8.7、后高12.7厘米,枕面长26.2、宽17.2厘米。2013年树条峪1号墓出土。整体呈不规则六边形,前端低,后端高。枕芯中空。枕面为如意头形,除前部外,其余各边出檐,底部为横六边形。枕面减地剔花,如意形开光分三栏装饰,上下纹饰为卷草纹,中间装饰有三朵缠枝牡丹花卉。枕面残缺,局部脱釉,除底部外通体饰绿釉。

绿釉在我国汉代已有出现以铜作着色剂烧制铅绿釉的先例,宋金时期绿釉制品增多。该件绿釉瓷枕为低温釉瓷,瓷化程度较低,先将素胎拼接装饰后放入炉内进行烧制,出窑后再以铅、氧化铜着色施釉烧制,属于二次烧制。由于这种烧制方法胎釉结合很难吻合,附着力小,受到腐蚀后釉面容易剥落,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绿釉瓷器多有脱釉的原因。

该组茶具是2013年在昔阳县树条峪1号墓出土的,由浅腹平底灰陶盘、带鋬圆底砂釜、黑釉凸线纹执壶、黑釉瓷盖盒、两件黑釉瓷盏、短柄铜匙7件器物组成,是一套较为完整的茶具组合。

浅腹平底灰陶盘,口径38、底径31、高5.3厘米。泥质灰陶,直口,平底,素面无光。

带鋬圜底砂釜,口径14、底径20、高13厘米。泥質砂陶,敛口,圆形,鼓腹,釜身两侧设扁形柄,通体素面。

黑釉凸线纹执壶,口径4.2、底径8.2、高14.8厘米。壶身平口,短颈,圆肩,直腹略有收。假圈足,挖足浅。直流前弯,条带形执柄,柄上模印卷草纹。壶身自上而下饰凸线竖条纹,外壁满釉。盖顶设圆形钮,足底一周刮釉,白胎泛黄。

黑釉瓷盖盒,盖口径7.6厘米,盒口径6.7、底径5.7、高7.5厘米。盒盖面微拱,母口,盒身子口,盖沿与盒身近口处饰一对乳钉。通体施黑釉,盒内施透明釉,盖内无釉,黄白胎。

第一件黑釉瓷盏,口径12.5、底径4.4、高5.1厘米;第二件黑釉瓷盏,口径12.7、底径4.2、高5.9厘米。两件均敞口,弧壁,小圈足,灰白胎。通体施黑釉,釉不到底。

短柄铜匙,通长9.7厘米,匙宽2.7厘米。铜匙面呈圆形,长直柄,素面。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到了宋代,饮茶文化被推到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受统治阶级嗜茶影响,茶饮之风盛行,对中国茶文化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金人进入中原后,受汉文化濡染,饮茶风习才逐步流行,也是礼俗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同时民间也出现饮茶热的现象。而饮茶的兴盛也进一步推动了陶瓷业的发展,其中陶瓷茶具是当时的重要产品,各地窑址和墓葬中均有出土。这组茶具的出土,充分证明了金代饮茶之风已达极致。

这组茶具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有资料可查的唯一一套墓葬出土茶具组合,其再现了宋金时期的饮茶文化,也充分验证了金代茶饮的流行,为我们研究宋金时期的“点茶”和“煎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高14.2、口径4.4、底径6.4厘米。2015年昔阳县树条峪4号墓出土。白胎。通体施黑釉,釉不及底,釉层肥厚,黑釉上点画铁锈斑。这件梨形壶线条圆润饱满、外观生动形象,静中有动,活泼自然,色彩斑斓,对比鲜明,是瓷壶中精品。

盏高4.5、口径9、底径3厘米。2015年昔阳县树条峪3号墓出土。唇口,口沿微外撇,下有一周浅凹槽,弧形壁,小圈足。盏内外遍施黑釉,釉不到底,釉色乌黑发亮,盏内外壁均布满大小不一的银灰色油滴状结晶斑点。宋代油滴盏是瓷器中的名品,在南方建阳和北方的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烧制。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直径从数毫米之微至针尖大小,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聚集,冷却后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所致。在黑色釉面上呈银白色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黄色晶斑者称“金油滴”。

盏高4.4、口径12.6、底径4厘米。2013年树条峪2号墓出土。敞口,弧壁,小圈足,白胎,盏内施黑釉,内壁布满不规则铁锈斑点。盏外施黑釉,釉不及底,釉面乌黑发亮。

高12、口径9、底径6.5厘米。2016年墺垴山3号墓出土。直口,鼓腹,圈足,白胎。罐身饰六组双凸线纹。通体施黑釉,釉泛黄,底无釉。

高12.6、口径10.8、底径5.1厘米。2013年中医院旧址2号墓出土。钵口微敛,桶腹,近底微收,圈足。通体施白釉,釉不及底。盖呈圆形,有沿,中心微凸,如意形钮。

金代前期陶瓷多利用辽瓷旧窑烧造,工艺水平较低,制品多粗糙。到金代中后期,特别是金大定、明昌时期,以定窑为代表的北方窑口逐步发展起来,陶瓷制作工艺得到长足发展。定窑作为北方著名窑口,周边窑厂竞相效仿,进而形成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系。定窑白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定窑系诸窑也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以白瓷为主,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种类以盘、碗、罐为多;日用器物造型有双系、三系、四系瓶,鸡腿瓶等;装饰技法有刻、划、印、剔花、笔绘、塑贴、加彩等。装饰构图除带状缠枝式、单独纹样的均衡式和满花式外,还善于以开光样式突出主题纹样。单独纹样构图也很盛行,如莲花、牡丹、菊花、双鱼、芦雁、凤凰等,一花一叶和动物的画面,疏朗简洁。

从瓷器的制作工艺上推断,昔阳宋金文化博物馆所藏瓷器多为金代山西、河北一带的定窑系地方窑产品,瓷器的种类、装饰、胎釉、器型和制作工艺都称得上同时期的瓷器精品,特别是金白釉剔花镂空花卉纹腰圆形瓷枕,剔花与镂空技法同时在一件较为大型的瓷器上使用,实属罕见,在装饰技法图案、器物造型上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当时工匠在创作与技艺上的才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我们研究宋金时期山西东部地区的风土人情、民俗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资料。

参考文献:

[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昔阳县文物管理所,昔阳县博物馆.山西昔阳松溪路宋金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5(01):20-33.

[2]刘岩,史永红.四面栏杆彩绘画檐——山西昔阳宋金墓的发现和保护[N].中国文物报,2015-06-05(008).

作者简介:

史永红(1969—),男,汉族,山西昔阳人。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

猜你喜欢

金代瓷器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金代《李立墓志》考释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清三代 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