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023-06-09王红吕应承

南北桥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科技

王红 吕应承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对国内市场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与现实需求给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资金投入,创新逐步成为各国的重点发展战略。当前,必须对科技进行不断创新,让科技赋能各个产业经济领域,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保障,以此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认识到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采取合理的措施推动创新,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科技;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创新思维是指对现有环境下各类已知要素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当前前沿技术水平,逐步对其进行革新,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且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建设,在科研过程中投入了很多资金,科技创新能力的逐步增强,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部分地区,科技创新实践产生的物质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其他方式。创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影响下,大量前沿科学科技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新时代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企业要想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发展得更好,只能借助创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通过管理理念创新,转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需求;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结合企业发展状况,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产品创新可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研发出适合市场环境的产品,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降低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提升单位产品的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营销创新可以扩大企业产品销售量,促使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有利于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1]。创新是现代企业生产发展的有效方式。一旦企业缺乏创新活力,生存发展空间会进一步缩小,最终被市场淘汰。企业通过创新可以突破传统管理模式,调整和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及不适合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策略,促使企业逐步适应新环境和新变化,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企业是经济效益的创造者,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参与者,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进行创新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资金的积累,企业才能扩大经营规模,以此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確保企业持续创造经济价值,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能力不仅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也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当前,各国都想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都对产业进行持续创新,加大各项资源的投入。特别是科技创新对国家间的竞争起着关键作用,逐步成为竞争中的主导力量。创新能力的增强会促使企业竞争优势扩大,从而提升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质量,让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让综合国力提升有较强的物质保障。综合国力的竞争离不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经济增长需要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只有创新才能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 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创新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进行创新;二是在产品开发中进行创新。前者主要是针对生产效率做出的改变,可以显著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后者重点是针对产品质量做出的改变,让企业产品流程更加精细化,逐步开发出多样化的产品种类。但是,产品创新并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这两种创新方式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创新过程的前期主要是生产效率上的,随着生产效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在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流程上很难实现大幅度提升,只能通过产品创新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点,在发达国家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

2.1 对生产组织和技术的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对生产技术和组织进行变革。二者的创新可以让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因此,针对生产过程的创新,可以直接促使经济增长[2]。但是,产品创新并不是直接发挥作用,而是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力的。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可以对以往没有经过市场开发的区域销售产品,促使整个生产总量得到提升,以此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这种模式实现的经济增长,更多是对供需关系产生的影响。企业对于市场份额的占据取决于产品能否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这种需求总量是固定的,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增长,也不会出现下滑趋势。随着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改变,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供求关系上会出现不平衡,甚至市场环境不再需要更多企业生产的产品,这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社会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产品生产过程的多样化。企业产品创新符合社会需求,就会契合消费者的喜好。但是,如果企业所创新的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量较小,加上生产量过大,企业将面临过高的生产成本。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不会实现经济增长,反而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小规模产品往往不适应大规模生产方式,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而大规模生产过程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很容易被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所替代,造成经济增长缓慢。因此,只有把握市场需求,才能确定产品创新的方向。

2.2 对生产链的影响

企业在各类产品生产中,一般都会利用各类设备工具和一些辅助材料等,提高生产率,还可以促使生产设备及辅助材料的创新。现代企业的生产创新并不是直接将劳动力作为创新改变的对象发挥作用的,而是研发各类生产工具和机械,并且利用其他条件。借助生产过程的工具和机械反作用于劳动对象,会产生很多新工具和材料。生产在创新环境下对中间品的需求更大,可以为生产原材料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通过新的生产方式不断扩大各项生产规模,从而提高原材料的需求量。这种生产过程更多的是发挥乘数效应,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产品创新一般很难实现这种效果,除非企业开发出市场大规模需求的产品,否则难以引起资金投入的改变。因此,要认识到创新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面的、系统化的,会从产品生产的各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要全面提升生产链的效率,更好地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

2.3 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创新会直接提升生产率,其结果是生产成本下降,进一步扩大产品的盈利空间。在资源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生产过程创新更容易实现经济增长。产品创新很难实现成本下降,一般都会加大生产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不会保障經济增长。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生产率会直接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减少资源投入或者提升单位时间生产数量。生产要素成本降低意味着可以利用更少的资金投入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二是生产过程在创新开始后,一旦生产成本提升,很大可能会增加资金投入量,资金成本提升量会比生产工具及劳动力投入换取的经济价值要高。在产品创新环节中,除需要投入产品开发成本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产品营销,从而让产品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这些营销活动多数是与生产毫无关系的。成本产生后只能通过产品剩余价值进行衡量[3]。二者在本质上有着明显不同,前者主要是生产产品出现剩余,后者是产品价值剩余。因此,生产创新对经济增长提升的作用可能远远大于产品创新增长的幅度。

产品创新在经济上并不是通过产品数量进行衡量的,更多的是看重产品质量,也会关注产品的多样性。基于这种情况,产品创新并不是对经济增长毫无作用。一是新产品符合消费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多数消费者的日常所需,其成本也在市场机制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且可以实现广泛销售。在这种销售模式下,经济增长速度是极快的。例如,智能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都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二是企业所开发的产品用途广泛,不仅可以作为产品在商品市场进行流通,还可以作为中间品在生产过程中流通,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例如,智能手机、电脑可以作为单纯的消费品,也可以作为某软件的载体。这种产品创新模式一旦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就可以加快经济增长[4]。

3 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思想观念

面对新时代的经济环境,必须树立正确的新思想观念,积极了解新事物,对国内外经济局势进行理性分析,充分认识到国际经济竞争的残酷性,以此对其中存在的竞争风险进行合理性预防,制定针对性的创新策略,确保企业都可以坚持创新思维。同时,也要认识到科技水平的局限性,逐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科技进行持续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加快对科技成果的物质转化速度,实现对各产业所采用的各项技术的更新迭代,确保落后生产工艺得到调整,低效率设备逐步被高精尖设备所取代。对经济贡献大的产业及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快科技、管理理念、制度创新,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使企业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我国部分企业长期在管理中运用传统经济观念,部分企业管理者难以认识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并没有对其进行重视,导致创新思维无法在企业中得到有效运用。这类企业管理者应该着重从转变思想观念着手,确保创新能力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充分运用。要在整个企业宣讲创新理念,确保全体员工认识到创新对经济效益增长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岗位人员进行创新。不管是针对科研的,还是管理方面的,只要对企业有利都要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实现经济增长。

3.2 培养创新性人才

国家经济发展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同的人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创新作用是不同的,但是对经济增长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只有不断分析社会经济环境,逐步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人才保障。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高校是培育创新型企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及创新要求,对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调整,逐步提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观念,对教育环境进行合理化构建。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也要密切分析时代背景,取消不适合当前环境的专业课程,更新过时的专业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也要加大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校外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学校教学的专业性,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了解市场环境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以此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个性特征的不同,不同学生在相同专业所拥有的认知不同,最终发挥专业能力的方向也存在区别。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设置多样化课程以供学生选择,从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增强。要逐步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变,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灵活设置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坚持职业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向,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此为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

4 结语

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指引下,创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科技创新对企业效率的影响最为突出,创新能力逐步成为竞争过程的重要衡量指标。创新决定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产生了其他因素难以比拟的对于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企业一旦没有创新能力,就很难应对当前的市场竞争,无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增长需要将创新作为主要途径,要利用创新对企业进行战略升级,对产业进行新的市场布局,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找出更适合增强我国创新动力的方式方法。要不断转变传统经济发展观念,将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加快对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军,张一飞. 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依据与政策选择[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5):1-11.

[2]李佳欣. 浅谈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J]. 市场周刊·理论版,2018(31):82,87.

[3]郝金磊,李方圆. 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2):249-254.

[4]谢兰云. 创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2):51-59.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科技在线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