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
2023-06-08宋丽丽
宋丽丽
记叙文讲求生动形象、以情感人,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细节描写。一篇记叙文,无论选材多么有意义,立意多么新颖、深刻,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那么,什么是细节呢?细节是构成情节的最小的基本单位。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的细枝末节进行绘声绘形、栩栩如生的细致刻画。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可以把读者引入忘我的境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古今中外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读者百读不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
看过鲁迅的《故乡》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圆规”杨二嫂:“我吃了一惊,赶快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正是抓住了人物的脸部特征和肢体姿态,进行精雕细刻,活画出了一个泼辣、尖刻的小市民的形象。作家阿累在《一面》中抓住小小的胡须和头发,展示鲁迅的性格与精神:“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精神抖擞”的头发与“一字”的胡须,让人联想到鲁迅的傲骨和倔强,联想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联想到他的名言“橫眉冷对千夫指”。
以上例子都是抓住了人物肖像的细微之处进行刻画,同样,如果抓住富有特征的个性化的细小动作进行描绘,表现人物更为传神。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两次描写了孔付钱的动作。第一次是“排出九文大钱”,第二次是在被打折了腿之后,“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排”一“摸”,很耐人咀嚼:“排”,显示了孔拮据而清高的本相;“摸”字则准确地表现了孔已经有气无力,动作极为迟缓,且囊中更为羞涩的情状。前后对比,孔的悲剧意味也就更为强烈。朱自清的《背影》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些小小的动作,凝聚着一位慈父的拳拳爱子之心,让许多读者为之潸然泪下。
总之,典型而真实的细节,是文章塑造具有可感性、鲜明性、生动性的形象的重要因素,其作用往往要胜过冗长的叙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些生动的细节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是他们从生活中摄取的一个个“特写镜头”。在写作中,不妨借鉴这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写法,平时注意观察,精心提炼文字,相信笔下定能绽放出闪光的细节。
(作者单位:阳谷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