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和认识
2023-06-08杨鹍鹏
杨鹍鹏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我国各民族团结一致、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更加突出,逐渐由一个自在的实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实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这56个民族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他们拥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2)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多元到一体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族起到了一个凝聚核心的作用。汉族把多元结合成一体,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
(3)高层次的认同与低层次的认同,并行不悖。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
(1)地理因素: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共同地域)
(2)政治因素: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格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经济因素: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各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4)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共同文化)
(5)民族心理因素:共同的民族心理和亲近感
(6)外部因素:面对外来侵略救亡图存促使中华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接触频繁,民族融合出现,华夏族开始形成。
(2)秦汉至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出现,两千多年来,尽管有分裂、有纷争,但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是各民族人心所向,是发展的大势所趋
(3)近代以来:1840年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中华民族不断觉醒,在近代反侵略、反分裂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急难相扶,经过艰辛探索和艰苦斗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4.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认识:
(1)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數来自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和来自外部的挑战与威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2)千百年的交融也终于形成了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中华大家庭,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共同的奋斗历程铸就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5.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影响:
(1)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4)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平等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5)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