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区番茄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
2023-06-08郭凤霞田廷科
郭凤霞 田廷科
摘 要:湖区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水资源丰富,番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因土壤、环境等因素影响,番茄苗期病害由点状到片状发生,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进而降低产量和影响质量。通过近两年实践观察,综合分析,得出了番茄苗期容易发生的三大病害(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的特点、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广大种植户科学、合理地对番茄苗期进行全面管理。
关键词:番茄;苗期常见病害;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症状;防治
湖区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偏碱的土壤pH值也影响了番茄苗期正常生长。通过近两年调查,发现危害当地番茄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三种,这三种病害的发生与土壤、气象、水肥等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以科学指导为原则,有必要甄别三大病害的发病症状,阐述发病原因,合理地进行统防统治。
1 番茄苗期常见病害发病症状
1.1 淬倒病
番茄猝倒病又叫绵腐病、卡脖子、小脚瘟,为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发生在幼苗前期,刚出土的幼苗发病较多。在番茄幼苗生长衰弱或其幼茎尚未木质化时,浸入危害。苗期发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接着病部变黄褐色,溢缩成线状。病害发生迅速,在子葉尚未调萎之前幼苗即猝倒,拔出后接触病部的表面极易脱落,在子叶下发病成为卡脖子。在高温高湿时,寄主病残体表面及其附近的床面上,长出一层白色的棉絮状的菌丝。
1.2 番茄立枯病
番茄立枯病又叫死苗,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对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危害较重,一般多发生于育苗的中、后期,发病较晚。受害番茄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斑逐渐凹陷,湿度大时可看到淡褐色蛛丝状霉,但不显著。病部不长明显的白色棉絮状霉,并且立枯病是站着死,死后不倒伏,可与猝倒病区别。病部扩大后可绕茎一周,有的木质部被暴露在外,最后病部收缩干枯,幼苗死亡。
1.3 番茄沤根病
在番茄苗期遇到连阴雨天气,由于土壤水分过大,土温低于12°,幼苗的根系呼吸作用弱,吸水力降低,容易发生沤根,属于生理性病害。这时,幼苗不发新根,根皮发黄呈锈色,最后腐烂。地上部分生长受抑制,叶色变淡或发黄,不生新叶,白天中午前后多呈萎蔫状,幼苗容易拔起。
2 番茄苗期三大病害发病原因
苗床高湿的小气候是导致苗期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也与外界气候、苗床管理等因素有关。
2.1 温度
温度包括空气温度和床土温度。番茄属于喜温蔬菜,幼苗在较低温度下易发病。幼苗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0℃~25℃,土温为15℃~20℃。在上述温度条件下,幼苗生长良好,抗病力强;如果天气长期阴雨,不能及时通风透光,床温在15℃以下,容易诱发猝倒病。立枯病则在苗床温度较高幼苗徒长的情况下发生较多。沤根在土壤温度低的情况下发生。
2.2 湿度
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床土湿度。苗床中心点湿度对幼苗发病影响更大,湿度大病害重。因为病菌生长要求较高的湿度,孢子萌发和浸入都需要一定的水分。床土过湿,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3 光照通风
光照充足,幼苗光合作用旺盛,生长健壮,抗病力强。若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叶色淡绿,抗病力差,容易发病。苗床经常通风换气,使幼苗生长良好,可减轻病害发生。用酿热物堆制的温床,由于酿热物发酵分解,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故更需加强通风换气,以便及时排除对幼苗生长有害的气体。
2.4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不当,如播种密度过大,间苗不及时、浇水量过多以及通风不良等,造成苗床内过于闷湿,都易诱发病害。此外,苗床保温不良,造成床内土温过低,发病亦常严重。
3 番茄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
防治番茄苗期病害主要是加强苗床管理,控制发病条件,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也可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消灭致病菌,以达到防病保苗的目的。
3.1 苗床设置
苗床应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并选用前茬未种过茄果类的地块。为了中和碱性,床土应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强土壤的亲和性;或者在床土中掺入沤制好的松针土,按照6份床土加入1份松针土的比例掺入。如沿用旧床,床土应进行消毒处理。播前床土要充分翻晒,肥料要腐熟,施肥要均匀。
3.2 苗床药土处理
3.2.1 播种前2~3个星期,将床土耙松,每平方米使用福尔马林40毫升加水1~3千克,浇施床土上,立即覆盖塑料薄膜4~5天,然后除去覆盖物,经两星期左右,待药液充分挥发后方可播种。
3.2.2 播种时,应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等,每平方米用药量均为8~10克。上述药剂在施用前按每平方米用药量,加半干细土0.5~1.5千克拌匀成药土,播种时用药土下垫上盖(1/3作垫士,2/3作盖土)。
3.3 播种前种子处理
使用50℃~55℃温水浸种15分钟,然后催芽播种;或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均为种子重量的0.3%。
3.4 加强苗床管理
首先,要做苗床的好保温工作,白天床温不能低于20℃,防止冷风或低温侵袭:其次,发现病苗,应立即拔除,并撒上细干土或草木灰:再者,也可在播前施入“5406”菌肥,与床土混合,对苗期病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5 药剂防治
如在幼苗期发现少数病苗,需拔除病苗,再喷药以防止蔓延。
3.5.1 猝倒病:发生番茄猝倒病可用铜铵合剂防治,其配制和使用方法是:第一种硫酸铜1千克,研碎后溶于20千克氨水中备用;第二种硫酸铜1千克,消石灰2千克,碳酸氢铵7.5千克。将硫酸铜研碎与碳酸氢铵充分混匀,然后再迅速与消石灰充分混匀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包好或放在缸里,密闭24小时。使用时加水稀释,加水量以硫酸铜计算为1200~1500倍液,即用1千克硫酸铜配成的,可加水1200~1500千克。用第二种方法配成的药粉,加水稀释后有残渣,应过滤后使用。将上述药液喷于番茄病苗周围的地面上,或泼施于苗床上,隔7天再用1次。
3.5.2 立枯病:发生立枯病,可在发病初期选择20%的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95%的恶霉灵原药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或每平方米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各2.5千克加水1.5千克,喷洒病苗周围土壤,以控制蔓延。
3.5.3 沤根病:发生沤根病后,可以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多收10毫升对水60千克、0.04%芸苔素内酯1.2毫升对水30千克叶面喷施能够促进幼苗生根,增强幼苗的抗旱抗逆性;苗床内也可撒施少量干土或草木灰,以降低床土的湿度,减轻或避免发病。
参考文献
[1] 李国保.番茄苗期猝倒病的发生及防治[J].云南农业,1994(11).
[2] 马顺尧.西红柿苗期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工程,2019.
[3] 马瑞.番茄主要病害的发生于防治农业科技与信息[J].2005(1):34.
作者简介:
郭凤霞(1978-),女,山东东平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产品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