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大棚草莓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2023-06-08张林涛
张林涛
摘 要:草莓作为市面上常见水果,受到人们欢迎和喜爱,在冬春时节进行大棚草莓种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食用需求,提升果农的经济收益。本文主要针对冬春大棚草莓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相关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冬春;大棚草莓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水果需求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草莓作为市面上常见水果,因味道甜美、营养丰富、颜色艳丽,受到消费者欢迎。
草莓种植具有见效快、周期短、结果早以及种植时间早等特点,基本在每年9月份种植、11月份结果。应用冬春大棚栽培技术,可以丰富冬季市场水果种类,成本低,收益高,对促进草莓种植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品种选择
基于大棚种植的特殊性,果农在选择品种中,要倾向于选择口感好、脆性好以及甜度高的品种,兼顾消费者喜好、技术要求、休眠期、抗病能力、耐储运能力以及耐低温能力等条件,合理选择品种。当前市面上适合冬春大棚种植的品种包括拉松六号、妙香七号、红颜以及章姬等。
2 种苗质量
种苗质量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其决定了后期的苗期长势和成活率,是实现果农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果农要对种苗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首先,从正规渠道采购种苗,尽量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大企业,在生产中做到无毒栽培,可保证草莓果实的质量;其次,将带病菌以及弱苗去除,保留色相好、长势好的种苗;最后,果农要掌握种苗来源,不使用自己栽培的母苗,否则会影响草莓产量,损害种植效益。
3 大棚消毒
大棚消毒是预防草莓病虫害的重要举措,通过消毒可以杀灭病虫害来源以及土壤中的病菌,当前主要采用的措施为石灰氮消毒法和高温闷棚法。
具体操作方法:在定植40天之前,在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消毒药剂,常用药剂为必速灭,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保证土壤和药剂充分接触;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在经过30天左右的高温后,将塑料膜揭开通气,在10天后可进行栽培。塑料薄膜应选择重量轻、无毒、抗张力强、保温性好以及透光率高的薄膜。
4 整地定植
在栽培草莓前要对大棚内土壤翻耕处理,然后施加基肥,以钙肥、磷酸二铵、腐熟饼肥为主,深翻深度控制在20厘米,将土地整平后起垄,标准为顶高40厘米、宽65厘米。草莓定植基本在每年10月份,主要采用的定植方法为沟定向定植法,株距控制在10厘米左右,秉承“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原则控制栽培深度。
5 定植后管理
草莓定植后需要对其科学管理,提升成活率,为后期高产丰收奠定基础。定植后需要及时灌溉,定植水应浇足,每隔5天左右灌溉一次,可以起到促进种苗生长的作用;可在浇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诱抗素、萘乙酸以及吲哚丁酸等生长调节剂或者生长激素,促进种苗根系发育;最后,对种苗进行科学管理,将匍匐茎、老叶以及病叶去除,大棚中存在杂草,可利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拔除。
6 大棚管理
6.1 温度管理
草莓生长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如果大棚内温度较低会抑制草莓生长,如果温度较高,还会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果农要对大棚内温度进行科学控制。①自栽培到开花前,大棚内夜间温度控制在5~12℃,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如果温度低于5℃后,需要采取相关保温措施,例如加盖一层保温被,能够起到显著的保温作用。②草莓植株开花后,夜间温度控制5℃以上,白天温度控制在25℃。③进入采收期后,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上,5℃以上。
6.2 湿度控制
在冬春草莓栽培中,大棚内温度高于外界温度,容易导致大棚内出现大量水蒸气,如果没有及时将其排除,会造成大棚内湿度过高而诱发病虫害。因此,果农要注重加强大棚内湿度管理,在每天的早、中、晚排放湿气,在雪天、雨天以及阴天,可减少排放次数,在每天中午排除湿气。同时,果农还可以在大棚内安装湿度监测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实施数据输送控制内部湿度,保持在60%左右最佳。
6.3 覆盖地膜
覆盖地膜是大棚草莓栽培的关键工具,可以起到保温作用,避免滋生杂草与草莓植株争夺养分。地膜覆盖时间为扣棚后的15天左右,从正规厂家采购地膜,以黑色地膜效果最佳,在完成覆盖后应立即破膜引苗[1]。
6.4 使用生长调节剂
生长调节剂属于一种生物药剂,其对草莓产品质量没有任何影响,可以起到促进发育的作用。在进入到冬春后外界温度较低,草莓在经过休眠后生长速度缓慢,如果大棚内温度较低,则会导致草莓植株再次休眠。
果农在栽培管理时应合理选择生长调节剂,使用次数根据苗株的生长情况调节,如果外界温度过低,则要适当增加用量或者调整生长调节剂的浓度。
6.5 肥水管理
在大棚种植中,大棚内温度较高,会导致水分快速蒸发,而草莓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果农要注重加强灌溉管理,结合土壤含水量和大棚内湿度,定期开展浇水工作,通常在扣棚前浇一次大水,在覆盖地膜后浇一次大水,然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浇水。
施肥主要根据苗情,通常在盛收期、采收期、果实生长期和开花期进行追肥,肥料以三元素复合肥为主[2]。
6.6 调整植株
在草莓生长阶段,将新生匍匐茎、老叶和病叶去除,在完成采收工作中,及时摘除老叶、病叶以及残留花枝,促进草莓果实二次发育生长,提升果实产量和经济效益。
7 采收
在草莓果实成熟后即进入到采收期,果农要结合市场需求分次采收,在组织采收之前,应对大棚进行排湿防风处理。在整个采收过程中,注意保护果实质量,不能挤压草莓影响其品质,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禁止采收[3]。
结束语:大棚种植是冬春草莓栽培的重要形式,通过科学的管理技术可以提升其产量和品质,有助于果农实现既定的种植效益。因此,在应用大棚管理技术中,果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草莓产品。
参考文献
[1] 胡佳羽,谭平,陈元平,等.重庆大棚设施草莓清洁化栽培关键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4):50-52.
[2] 杨新琴,任永源,戎国增,等.大棚草莓增施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J]. 浙江农业学报,2002,14(1):52-54.
[3] 范雪莲,张庆,趙巳栋,等.早熟草莓新品种梦香的引种栽培[J].中国蔬菜,2014(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