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成为校园美丽的风景
2023-06-08铁铮王宏腾
铁铮 王宏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生态文明教育在校园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生态文明的种子在校园发芽
北京交通大学附中校园里有一座碑,上面刻着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话:
“初二学生如此关心环保,情真意切,实令我等长辈惭愧。请商人民日报予以刊登,并加评论,以促进全国人民提高环保水平。”
时光倒流到1999年。交大附中环保小组的学生们,给朱镕基写了8条环保建议,建议减少大气污染、保护树木等。朱总理被学生们的环保倡议和环保行动所感动,提笔写下了上面那段批示。
这是对该校长期开展环保教育的成效成果肯定,也促进了该校新世纪以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种子发芽。随着种子的成长,该校逐步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课程教学、社团活动、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和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建设生态文明所需主体意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任务。我们的使命就是,让学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设计者、建设者和传承者。”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戴文胜告诉记者。
交大附中从1999年起对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从最初的环保小组,到有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再到今天的生态文明教育,该校实践和探索了20多年。有付出、有艰辛、有困惑,但更多的是坚守带来的师生幸福的生活、学习与成长。
学校在顶层设计中,用生态文明塑造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确立了“幸福环境、幸福团队、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四大实施路径,努力打造一所富有生命动力的幸福学校。
该校践行让“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幸福,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的办学理念,创建了生态文明校长工作室,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幸福学校建设,不断深化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
依托节能减排设施,建设了节能减排教育基地。不少学生毕业后,都还记得参观校内设施、学习环保知识的情景,养成的绿色低碳生活习惯保持至今。学校构建了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开设了环保类课程、新能源创客课程、世界遗产保护课程,编写了节能减排实践手册,注重学生生态人格的涵养。
在生态文明教育的推动下,环保小卫士层出不穷。学生们自发设立了节约粮食监督岗,开办了绿色银行,涌现出了低碳生活示范班。在这所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已经成了以“环境建设与绿色学校”“学科特长与能力培养”“环保课程与社团活动”为特征的、交相辉映生机勃勃的幸福校园风景线。
戴文胜说,我们要引领带动更多的学校和师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继续探索生态文明教育教学的实验,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创新学生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牢固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固化、示范、传播生态文明教育经验。
据了解,该校注重将节能减排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项目研究。其中《中水回用与保护》以化学为主的跨学科项目研究为基础,《太阳能利用与保护》以物理为主的跨学科项目研究为推动,《地热资源利用与保护》以地理为主的跨学科项目研究为支撑,《厨余垃圾分类与利用》则以生物为主的跨学科项目研究为动力。不断固化生态文明教育项目式研究,实现跨学科教研。
该校积极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课例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新课标和高中特色深化教材研究,开展校内生态文明学科融合示范課,培育生态文明教育带头人。在初中阶段,深入挖掘各学科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生态文明的内容,进行学科渗透,开设相关课程;在高中阶段,以跨学科方式开展专题活动,通过课程、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研究。该校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主题下系列选修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完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建设。系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交大附中生态文明课程群。基于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青少年绿色创新与志愿服务活动研究。学校不但倡导师生践行交大附中环保守则,还组织编制《交大附中绿色生活白皮书》。绿色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及对降碳成效分析研究。学校组织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及对降碳成效分析研究,开展绿色校园十大景观的整体规划与课程化建设,持续提升校园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
戴文胜说,“十四五”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阶段、新起点,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把培育师生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点,让生态文明教育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让生态文明教育成果成为幸福校园的风景线。
面向未来建设绿色校园
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的目标。在北京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心目中,绿色应该成为学校的底色。
2017年9月,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新建、人大附中及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承办的人航附中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如何办好这所新学校?周建华创造性地提出了创办绿色学校、追寻绿色教育的构想。
他眼中的绿色,既有生态层面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意蕴,也有人的未来发展的内涵。他说,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基于人的绿色发展,而人的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教育。
这位资深校长给出的绿色学校定义是: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融生态文明教育、学校教学和管理为一体,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并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学校。
在他的带领下,这所新校以“五育并举”为重要抓手,努力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17年底,学校提出了“追寻绿色教育,深化立德树人”的战略构想。周建华带领教师们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确立的德育七大主题之一,就是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组织编撰了中小学绿色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在该校开设的相关课程里,融入了“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水土流失实验”等内容。
在人航附中,非常看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鼓励学生参与到环保宣传、植树造林、垃圾分类、清洁校园等活动中,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绿色知识,树立绿色理念。
绿色校园是绿色学校的基础。学校跻身住建部确定的第一家节能低碳技术(中小学校园类)示范学校行列。在校园建设中,采用多项节能、绿色、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自然采光、高效电驱动地源热泵、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实现校园整体能效提升、节能减排。
学校积极描绘立德树人的绿色路线图,强调在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的教育中,确立绿色办学思想、实施绿色德育、建构绿色课程、聚焦绿色课堂、建设绿色教师队伍、优化绿色管理、完善绿色评价,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周建华非常认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的一句话:“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他算过一笔账:师生在校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因此,构建绿色课程,打造绿色课堂尤为重要。
据人航附中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马静介绍,学校坚持实行绿色管理,在各项管理中体现生态文明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学校与社区绿色关系建设中,一方面强调充分利用社区高科技资源,依托社区,构建青少年社会教育大讲堂;另一方面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学生把生態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带回家庭、带到社区、影响家长、辐射社会。
马静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校教育应服务绿色发展模式。要加紧实施及修订生态文明教育读本,进一步完善“三航”绿色课程体系,办成让人民满意的绿色学校。
扣好生态文明教育的第一粒扣子
在北京林业大学附小,为学生们分年段、系列化地开设了绿色校本课程。小学6年里,每学期孩子们都可以学习一门新的绿色课程。
“开设这些课程有助于向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北林附小校长高慧贤说。该校统筹利用大学各院系资源,开发了系列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课程。
教育中心主任赵冬云递给记者一张绿色课程表。只见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课程的名称也很诱人。既有《奇妙的动物》《鸟儿领你走进大自然》《昆虫的十大优秀品质》,又有《多彩的植物世界》《奇特花卉知多少》《聪明的植物》《蘑菇知多少》。既有贴近生活的《探寻森林食品的奥秘》《走进插花艺术》,又有开拓眼界的《荒漠化及防治》《中国地理概貌概况》《未来的能源卫士》等。给小学生们讲课的,都是活跃在大学讲台的教授和骨干教师。
北林附小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参加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一二年级的校园绿植认知,三四年级的北林博物馆、麋鹿苑实践,五六年级的“春种秋收”农事体验和鹫峰梅花基地实践,都是受到小学生们热捧的活动。
小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与践行者,在国内外如此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已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目的之一。高慧贤反复强调这一点。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多种因素,教师们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延伸受到了一定限制。此外,原有的各学科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零碎散乱、生态文明教育的表现形式不灵活,不利于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
北林附小积极探索建立小学和大学的有效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深入的生态文明课程,努力开辟生态文明学习发展的新途径,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新空间。
这所附小坐落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内,校园里树多、鸟多、植被多。
北林大的林学院、水土保持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园林学院等,都享有较高声誉。学校拥有大批知名的学者、院士,还有国内知名的“山诺会”等大学生社团。学校的鹫峰、梅园、博物馆以及实验室、标本馆、图书馆等,都是适合小学生参观、实践等基地。
该校依托高校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开发的主题课程资源含有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是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和素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以主题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精神,拓展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途径,丰富课程内容。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知行合一,推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和统一,使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实效显著。
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发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课程,促使教师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生态文明资源,并将生态文明知识与观念以系统的方式贯彻到主题课程中,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教学,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教师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高慧贤说,开设绿色主题课程,能将众多、零散的蕴含在教材中关于生态文明的知识,通过运用自如的教学技巧,融入课程内容,加以有效整合,促使学生达成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最大化地实现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功能。
业内人士评价说,北林附小充分挖掘高校优质资源的教育价值,形成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合作机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
北林附小专门设计了两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小男孩叫林森森,小女孩叫林淼淼。一个寓意是青山,一个寓意是绿水。
“要教育引导小学生们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慧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