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高校图书馆的“体贴”
2023-06-08
近日,一则记录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图书馆“發呆区”的视频冲上了热搜。该图书馆馆长介绍:“发呆区”与学习阅览区相邻,互为配套,同学们可以在“发呆区”远眺遐思、说话交流、自由走动、饮食休憩,还可以欣赏远处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珠江新城CBD的风景。
高校图书馆设置“发呆区”,让同学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也能适当地放松,张弛有度,是一种值得称赞的人性化举措。同学们走进图书馆,首要的动机和任务当然是读书、学习。但在埋头苦学之余,能够有个“发呆区”让大脑转换节奏,定神沉思,既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调适。同学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的间歇适当放空,有助于激发灵感和创造力。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证明,当人们在发呆或休息时,大脑中始终存在着一些神秘的“背景”神经活动,它们有时会触发一些发散性的创新思维。
高校设置“发呆区”走红,还折射出在当前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松弛感早已成为一种奢侈品。时下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设置图书馆“发呆区”,让在书山题海中“拼杀”的年轻人,能随时抽身,稍作休息、放慢节奏、静心思考,受到年轻人的普遍欢迎。
进一步说,高校设置“发呆区”走红,也蕴含着对改善校园管理的启示。我们应当激励年轻人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也应当鼓励他们学会劳逸结合,保持适当的松弛感,这是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4月3日)
素材解读
1.人文关怀。高效设置“发呆区”,在保障学习环境相对安静的同时,提供方便的休息场所,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彰显了人文关怀。
2.创新举措。“发呆区”的设置,是创举。同学们学习之余,能在这里适时放松、适度松弛,符合劳逸结合的科学规律,有利于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适用话题
人文关怀 创新举措 劳逸结合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