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幼儿记录指导策略

2023-06-08王雅倩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幼儿园

摘 要:记录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贯穿科学探究活动始终。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之际,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多方面入手,有策略地指导幼儿进行记录,借此辅助幼儿表达想法,交流信息,增强科学认知,同时提升记录能力。记录前、记录中和记录后是教师指导幼儿的三阶段。文章以这三阶段为重点,详细阐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指导幼儿记录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幼儿记录;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0-0091-03

引  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针对科学领域部分提出诸多要求,如培养幼儿初步探究的能力,让不同阶段的幼儿使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记录。由此可见,记录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幼儿记录,是幼儿借助多样形式,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活动,由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记录和非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记录构成[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不仅展现了幼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还呈现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结果。有效的记录,不仅对当下的科学探究有积极影响,还便于幼儿不断对比记录内容,形成新的认知,促进思维发展,增强学习结果的科学性。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不同的记录阶段为入手点,应用适宜的策略进行指导,助力幼儿增强记录意识和能力,进而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记录前的教师指导策略

(一)提出明确的记录要求

个体的有效学习以遵循心理规律为基础。简单地说,不同阶段的幼儿对记录有不同的认知,同时记录能力、记录需要也不尽相同。《指南》倡導生本教育,要求教师以幼儿为中心,开展多样活动,促使幼儿进行体验。所以,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如思维特点、学习特点等,提出明确的记录要求,借此驱动幼儿自觉遵循心理规律,积极记录,逐渐增强记录意识和能力。

以大班幼儿为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任务理解能力,能自觉依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做出相应记录。同时,他们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能理解记录的具体要求,继而用直观形式进行记录。对此,在指导大班幼儿记录时,教师要提出明确且具体的记录要求。比如,在“一棵小树的前世今生”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要体验种植、养护活动,经历小树的成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小树在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发生的变化,是此次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所在。为实现此目的,教师可以用具体且明确的语言表述记录要求:“请大家每天看一看我们的小树,看看它发生了哪些变化,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大家可以用画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记得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小树的变化。”如此要求契合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很容易被理解。在理解要求后,幼儿纷纷走进日常生活,有针对性地观察小树,发挥自主性,从不同角度发现小树的变化,并用绘画方式进行记录,由此顺其自然地建构科学认知,锻炼记录能力。

(二)加强教师的记录示范

《指南》倡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会遭遇诸多问题。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帮助他们有所发现。教师的记录示范是给予幼儿指导的具体体现,对于一些缺乏记录经验的幼儿而言,教师的记录示范是一种记录支撑。在记录示范的支撑下,幼儿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用不同的方法、材料等,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和经验。为此,在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加强记录示范。

例如,在“沉与浮”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先做出记录示范,为幼儿提供记录支撑,具体见表1。

接着,教师围绕科学探究内容,提出一系列极具启发性的问题,如“请大家想一想,在体验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都见过哪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可以用这些符号进行记录吗?”“大家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符号呢?喜欢哪种符号呢?能不能用这种符号进行记录呢?”借此促使幼儿发散思维,联想各种记录内容、方法等,继而自觉地进行个性表达。比如,有的幼儿改进了记录表,画出各种物品,同时利用绘画的方式展现不同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实践证明,幼儿在教师记录示范的作用下,不但获得了记录支撑,了解要记录什么及如何记录,还切实发挥了自主性,应用个性方式进行记录,提升了记录能力。

(三)提供充足的记录材料

记录材料是幼儿进行记录的依托,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记录材料包括记录材料和记录单[2]。教师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立足点,为其呈现相关的记录材料和记录单,借此支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让幼儿用适宜的材料记录自己的猜想和验证,由此建构科学认知,锻炼记录能力。

例如,“保护平菇”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记录以环境记录为主。因为平菇的生长受到温度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幼儿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保护平菇。为使幼儿有效地进行环境记录,教师在教室门口为幼儿提供各种温度计以及日历、天气记录表等材料。在提供材料后,教师鼓励幼儿与小伙伴通力合作,选择适宜的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将测量结果记录于天气记录表中。与此同时,幼儿细心观察平菇的生长情况,注重发现其变化,由此根据日历以及天气记录表,用适宜的记录方式,展现某一天某温度下的平菇生长情况。结合记录情况,教师鼓励幼儿认真对比,探寻温度对平菇的影响,由此使幼儿建构科学认知。可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记录材料,有利于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效果。

二、记录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一)营造记录情境

记录伴随科学探究活动而进行。在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时,部分幼儿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沉浸于探究活动而忽视记录的情况。情境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所以,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依据记录需要,选用适宜方式创设记录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其自觉参与记录活动。

例如,在“新乌鸦喝水”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化身为“小乌鸦”,模仿乌鸦的行为,向瓶子中投入小石子,探寻乌鸦喝水的原理。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少幼儿很兴奋,不断地向瓶子中投放石头,而忘记了记录。于是,教师趁机进行指导:“大家向瓶子中投放石子,瓶子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此时,大部分幼儿可以结合探究情况,踊跃表达:“瓶子中的水位变高了。”教师及时赞赏幼儿的发现,并追问:“那么,我们要向瓶子中投多少颗石子,才能喝到水呢?”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大部分幼儿陷入沉思。于是,教师指导他们进行记录:“看来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不知道要投放多少颗石子。下面,请大家数一数瓶子中的石子,做好记录。同时,在后续投放的过程中记得记录石子数量。”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发挥自主性,使用不同方式记录石子数量以及水位的变化情况。之后,结合记录内容幼儿会发现“石子数量越多,水位越高”,自然而然地建构科学认知。

(二)理解记录工具

记录工具是幼儿进行记录的“工具”。在记录中阶段,教师应以记录表为基础,应用适宜方式引导幼儿理解记录工具,为其之后的观察、记录奠定基础。

例如,在“过滤脏水”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呈现一张记录表。在记录表中,教师用图案替代具体的事物。结合记录表内容,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老师指的这个图案(漏斗)是什么呢?”幼儿迁移生活经验,积极作答,如“水杯”“雨水收集器”等。教师肯定幼儿的积极表现,同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漏斗及其使用方法,接着继续提问:“漏斗上有一颗小水滴。这颗小水滴是什么颜色的?”在视觉作用下,幼儿很容易发现小水滴是黑色的。对此,教师追问:“为什么小水滴是黑色的?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水是黑色的?”此时,大部分幼儿回答:“脏水”。按照此方式,教师不断提问,引导幼儿发挥自主性,一步步认识记录表中的工具,为活动记录奠定基础。

(三)教授记录方法

1.绘画记录法

绘画记录法是一种常用的静态记录方法。大部分幼儿喜爱绘画,愿意利用画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此,教师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依托,教给幼儿绘画记录法。

例如,在“沙水探究”活動中,教师先引导每个小组通力合作,确定本组的活动主题。接着,教师教给幼儿绘画记录法:“一会请大家与小组成员合作,用记号笔进行绘画,展现本组的活动主题。比如,有的小组准备修建一个游泳池,那么就请你们画出一个游泳池。在画完后,请将你们小组的组号写在旁边。在修建游泳池时,大家肯定会用到各种工具。请大家将使用到的工具也画下来,记得写下每种工具的数量。”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运用绘画记录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录,直观展现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增强科学认知,潜移默化地发展幼儿记录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表演记录法

表演记录法是一种动态记录法。幼儿的表演欲望极强,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会经历各种过程,获知科学现象,建构科学认知,储备表演经验。由此,教师可以教给幼儿表演记录法,引导他们回顾科学探究过程,用肢体动作展现探究过程和具体现象,增强科学认知,丰富记录经验,提升表演能力。

例如,在“一棵树的前世今生”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经历了小树苗的生长过程,了解了小树苗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基于此,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树苗生长模拟表演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化身为小树苗,用形象的动作展现小树苗的生长状态。实践证明,通过体验表演活动,幼儿加深了对事物变化过程的认知,了解了生命的发展历程。同时,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表演能力,一举两得。

三、记录后的教师指导策略

(一)搭建分享记录作品的舞台

很多幼儿的自我展示欲望较强,在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后,会迫切地想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究成果。记录作品正是幼儿的科学探究成果。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情况,为幼儿搭建分享记录作品的舞台,同时指导他们讨论、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在“测量人体温度”的活动中,幼儿扮演医生,为小伙伴们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在引导幼儿分享记录作品时,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和小伙伴们分享各自的记录作品,看看每个人记录的体温都一样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细心对比记录数据,发现大家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此时,幼儿会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自觉提出各种问题:“为什么我和某某测量的体温不同呢?”“是不是我的测量方法有问题呢?”教师赞赏幼儿自主提问的行为,并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一起探究问题答案。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少幼儿“复盘”自己测量体温的过程并有所发现,如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不同。由此可见,通过分享记录作品,幼儿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增强科学认知,还可以锻炼表达能力,丰富记录经验。

(二)梳理科学探究的过程

梳理科学探究过程是分享记录的环节之一。实践证明,通过梳理科学探究过程,幼儿能增强科学认知,提升思维逻辑。所以,在为幼儿搭建分享作品舞台的同时,教师要指导他们梳理科学探究过程。

例如,在“会跳的乒乓球”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探究让乒乓球跳得更高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记录作品。在此之际,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和其他小伙伴说一说自己探究到的方法,以及乒乓球跳的高度。”在此要求下,幼儿自觉回顾科学探究过程,组织语言,介绍不同的方法和结果。其他幼儿可以提出不同看法,由此碰撞思维,逐步达成统一结论,增强科学认知。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指南》为指导,以记录前、记录中和记录后三阶段为立足点,应用多样策略指导幼儿进行记录,使幼儿了解记录要求,获取记录材料,认识记录工具等,进而积极记录,建构科学认知,发展记录能力,提升科学探究水平。

[参考文献]

李晓莲.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记录的指导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

苏丽君,吴彩琼.记录:幼儿科学探究的有效辅助手段[J].幼儿教育研究,2020(05):43-45.

作者简介:王雅倩(1993.8-),女,甘肃武威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实验幼儿园,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