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苗木栽培管理及移植造林技术分析
2023-06-07麦开豪
麦开豪
东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南东方 572600
林业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其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林业生产中,苗木的栽培管理和移植造林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苗木栽培管理是保障苗木生长的关键手段,可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而移植造林技术则是改善与修复生态环境,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苗木的栽培管理和移植造林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 林业苗木栽培管理的要点
1.1 育苗地的选择
在林业苗木栽培管理中,选择合理的育苗地是保障苗木生长的重要前提,在育苗地的选择当中,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首先,育苗地要选择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区域,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和流通的空气,有利于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同时,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促进苗木生长速度的提高。
其次,育苗地要尽可能避免低洼潮湿的区域,避免造成苗木发生根腐、病虫害等问题,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同时,育苗地的选择还要尽量避免在城市或工业区附近,这样的环境可能会存在空气污染、噪音干扰等问题,对苗木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再次,育苗地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同的苗木品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苗木品种。例如,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适合耐寒耐受能力较强的苗木,而南方温暖、潮湿的环境则更为适宜喜水、耐高温的苗木。
1.2 选种及种子的处理
在林业苗木栽培管理中,选种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选种过程中应选择优良的母树和种子,母树应具有生长健康、树形良好、抗逆性强等特点,能够提高后代苗木的生长性能和品质;选种时应注意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品种,确保苗木的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在选种后需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种子处理应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浸泡、温水处理、酸处理等。其中,浸泡是将种子放入水中进行浸泡,去除种子表面难以排出的化学物质;温水处理是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酸处理则是将种子浸入酸性溶液中,去除种子表面的毒性物质,并起到杀菌效果。此外,在对种子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种子的存放。种子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区域,避免受潮、霉变和腐烂。同时,要定期对种子进行检查和筛选,去除不良的种子,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1.3 播种的要点
播种的时间应当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播种。一般而言春季和秋季播种较为适宜。在播种前应注意监测当地气候和土壤状况,以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常见的播种方法包括直接播种、育苗盘播种和育苗管播种等。其中,直接播种是将种子直接撒入土中,需要有较为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育苗盘播种是将种子放置在育苗盘中经过培养后再进行移植;育苗管播种则是将种子放置在育苗管经过培养后再进行播种。不同的播种方法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情况合理选择[1]。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播种的密度,不同的树种和土壤条件对播种密度的要求不同。一般应按照每公顷种子量来计算播种密度,过高的密度容易造成苗木的拥挤和竞争,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而过低的密度则会造成资源和空间的浪费。在播种后需要定期进行浇水、除草和松土,保持苗木生长环境的湿度和通风条件,从而保证苗木的生长质量和成活率。
1.4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林业苗木栽培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苗木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苗木栽培进行水肥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水肥的配比。不同的树种和生长阶段对于水肥的需求不同。一般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状况和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苗木生长的初期需要较少的水分和肥料,而随着生长速度的加快,水肥的比例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其次,要注意控制灌溉量,过多浇灌会导致土壤含水量过高,影响根系的正常呼吸和吸水功能,造成根系腐烂;过少浇灌则会使土壤缺水,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施肥周期的控制,根据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进行施肥。在苗木生长初期应适当减少施肥周期,避免过度施肥导致苗木的生长速度过快,造成营养不良或生长异常,而随着苗木生长情况的不断发展,施肥周期也应相应的进行调整[2]。最后,要注意施肥方式。在林业苗木栽培中常见的施肥方式包括根施、叶面喷施和地面喷施等。其中,根施是将肥料直接埋入土壤中,供苗木根系吸收利用;叶面喷施是将肥料溶解于水中后喷洒在苗木叶面上,利用苗木叶面吸收养分;地面喷施是将肥料喷洒在土壤表面,利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将肥料分解为可供苗木吸收的养分。不同的施肥方式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状况进行选择。
2 林业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2.1 合理选择移植时间
苗木移植是造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选择移植时间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至关重要。苗木的生长情况受气温、土壤、水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移植时间应根据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通常情况下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在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土壤湿度适中的时候,这有利于苗木的生长,提高移植后的成活率。同时,苗木的移植还需要考虑到气候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移植时间也应根据气候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气温高、降水充足的地区,移植时间可以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而气温低、降水较少的地区,则应选择在秋季或冬季进行移植。此外,苗木移植还需要考虑苗木的品种和种植用途。不同品种的苗木对移植时间的适应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品种在特定的季节移植成活率更高。最后,苗木移植还需要注意移植过程的管理,包括苗木的挖掘、运输、种植等方面,要提前做好计划,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移植后需要对苗木进行适当的管理和保护,如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2.2 造林规模的控制
在林业移植造林工作中,如何控制造林规模是影响移植造林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林规模的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种植密度是影响造林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种植密度过大会使得苗木之间的空间过于狭窄,影响苗木的生长,导致成活率下降;若种植密度过小则会导致土地利用率低,造林效益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移植造林过程中,需要根据苗木的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合的种植密度,以达到控制造林规模的目的。其次,种植面积是控制造林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的移植造林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森林资源、造林目的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面积,注意防止过度占用土地资源,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3]。再次,种植树龄也是影响造林规模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种植树龄越大,苗木的尺寸也就越大,但是成活率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在实际造林过程中,需要根据苗木的品种特性以及生产环境选择适宜的种植树龄,以控制造林规模,提高造林效益。
2.3 苗木运输与种植
苗木运输与种植是苗木移植造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苗木成活率至关重要。在苗木运输过程中,首先应选用适宜的运输工具和包装材料,例如大型苗木可采用重型汽车运输或火车运输,小型苗木可采用轻型汽车或轮船运输。运输途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尽量减少苗木损伤和水分蒸发,确保苗木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同时,在苗木运输过程中还应注意对苗木进行防冻、防热、防风等处理,确保苗木安全无损。而在苗木种植方面,首先需要选取适宜的栽植地点。一般而言苗木的栽植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势平坦的环境。同时,应根据不同树种和苗木规格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法,如直插式、斜插式、穴插式等[4]。在种植过程中应保持苗木的根系完整,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土壤和根系土,并保证苗木的根茎与土壤接触紧密。此外,还应根据苗木的规格和生长状况控制栽深,保持苗木的竖直和稳定,培土浇水并加固苗木的支撑杆,以确保苗木生长稳定,根系发育良好。
2.4 移栽后的管理要点
苗木移植是造林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移植后的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移植造林的成活率。因此,需要对移栽后的苗木进行细致的管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浇水管理。移栽后苗木根系尚未完全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因此需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度,防止干旱或过度浇水。浇水的频率和水量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类型和苗木品种进行调整。一般而言每周浇水1~2 次,以每次浇透水分为宜。
第二,施肥管理。移栽后苗木需要充足的养分支持,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施肥时间和方法。一般建议在移栽后的2 个月~3 个月内避免施肥,在苗木根系完全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后再进行适量施肥。施肥方式可以采用有机肥、化肥等,要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烧苗或损害根系。
第三,除草管理。移栽后苗木周围的杂草会对苗木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除草。除草可以采用人工除草、化学除草、机械除草等方式,在除草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苗木根系。
第四,修剪管理。移栽后的苗木需要适当的修剪来促进生长和分枝。在修剪时需要注意方法和时机。一般而言建议在苗木成活后的第二个生长季节进行修剪,可以采用去顶、短截枝等方法。
2.5 移栽后的病虫害防治
在苗木移植造林过程中,移栽后的苗木容易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因此,苗木移栽后需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预防为主。在苗木移栽前应进行地块的清理消毒工作,通过深翻、除草、化学处理等方式杜绝病虫害的滋生。同时,在移栽后也应加强管理苗木周围的环境卫生,保持地面的干燥和清洁,避免病菌和虫卵的滋生和孳生。
第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菌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的优点是不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和危害。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相应的生物控制方法。
第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喷洒农药等化学物质达到杀灭病菌和虫卵的目的。这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效率高、成本低、见效快。但化学防治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可能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和危害,同时也会对有益昆虫造成一定的伤害[5]。
第四,物理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物理防治主要采用人工捕捉、撒粉等方法控制病虫害发生和蔓延。物理防治的方式不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和危害,但与化学防治手段相比效果相对较弱[6]。
第五,综合防治。在苗木移植后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为了达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性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到移植造林的实际情况,注意控制剂量,选择适合的时机,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3 结论
林业苗木栽培管理及移植造林技术是林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苗木的科学栽培和管理,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质量,为林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撑。而移植造林技术则是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精准的造林设计和科学的移栽管理,可以实现优质林木的快速培育和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当前,林业苗木栽培管理及移植造林技术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苗木的抗逆能力和生态适应性,成为林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在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背景下,苗木栽培管理和移植造林技术也将朝着科学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技术方法,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