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农田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问题探索
2023-06-07朱培林
朱培林
(阿勒泰地区农牧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新疆 阿勒泰 836500)
0 引言
农田废旧地膜一直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目标,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成为农业农村领域的重点之一。随之而来的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和再利用以及相关污染综合治理已成为工作重点。
1 基本情况
1.1 地膜覆盖情况
2023年阿勒泰地区播种面积36.2万hm2,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7.6万hm2,占总播面积的34.5%。主要覆膜作物以各类瓜类、籽粒玉米、青贮玉米、食葵、中药材等为主,其中阿勒泰市覆膜面积3.3 万hm2、福海县覆膜面积9.3 万hm2、富蕴县覆膜面积1.7万hm2、青河县覆膜面积0.7万hm2、布尔津县覆膜面积0.9 万hm2、哈巴河县覆膜面积1.3万hm2、吉木乃县覆膜面积0.3万hm2。
1.2 农田废旧地膜治理措施
阿勒泰地区在农田废旧地膜治理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了对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定了《阿勒泰地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春耕前大力开展残膜回收工作,对不回收废旧地膜或回收不达标的田间地块不准犁地,并向种植大户提前收缴废旧地膜回收保证金,有效提高了残膜回收率。二是抓紧以往堆放的废旧地膜处置工作,要求优先利用分拣成本高以及不宜资源化利用的废旧农膜,确实不具备能源化利用条件的送到附近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焚烧或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三是投入项目资金600 万元,在哈巴河和布尔津县建立了1.3 万hm2的使用0.015mm 高强度加厚农膜的试验示范,为后续残膜机械化回收创造条件。
1.3 农田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情况
目前我区使用的残膜回收机械主要有弹齿圆盘式残膜回收机、指盘式搂草机和秸秆还田残膜回收一体机三种机型,全地区有各类残膜回收机1100台,其中弹齿圆盘式残膜回收机和指盘式搂草机占比90%以上。从使用效果上看弹齿圆盘式残膜回收机和指盘式搂草机针对瓜类作物且在当年作物秋收后及时进行残膜回收作业效果较好,机械回收率达到80%以上,但在第二年春耕前进行残膜回收作业时由于地膜的耐候期超过180天,残膜碎片化严重,地膜回收机械反复作业3~4遍效果仍不理想,机械回收率不足50%。目前应用的秸秆还田残膜回收一体机都是针对棉花地的残膜回收设计生产的,由于回收时膜面秸秆量大,残膜和根茬缠绕在一起难以分离,导致回收效果不理想,残膜回收率、含杂率和作业效率等指标还无法达到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目标要求[1]。
目前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残膜回收的宣传和治理力度,农户的残膜回收积极性提高,但由于没有适合的机具,只能使用常规的残膜回收机具连同残膜和秸秆一起回收,通过测试,高秆作物的残膜机械话回收含杂率达到90%以上,实际残膜量在回收物中占比非常低,外加利用价值不高,已经可以归类到“秸秆杂质含量高、难分捡、综合利用成本极高”的残膜。这些没有利用价值的残膜在回收后,因含有“硫化物”无法进行焚烧和简单掩埋,主要采取集中堆放后再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因此我区目前残膜回收作业面积虽然达到了要求,但残膜回收率未达到要求。
2 残膜回收再利用问题分析
2.1 缺少配套机械
因覆膜玉米和食葵等作物种植规模小,残膜回收机制造企业不愿投入研发资金研发此类机具,因此针对我区主要地膜覆盖作物玉米、食葵等尚无有效性、适应性和可靠性均符合实际需要的农用残膜回收机。
2.2 地膜质量不达标
首先我区所用的普通农用地膜(非降解膜)还不完全符合自治区发布的《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强制性地方标准。其次,目前可降解农用地膜的使用效果不理想。可降解膜分为光降解膜、生物降解膜和营养地膜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降解时间与农艺要求的时间不匹配、降解膜强度低易碎裂以及土壤中的光降解膜不易降解等。
2.3 作物及种植模式不利于残膜回收
目前我区农用地膜均采用70cm的窄膜,边膜占比较大,现有回收机具不能有效回收边膜。其次玉米和食葵这些高秆作物由于根系发达且地面秸秆易倒伏、秸秆量大,大部分压在膜面上,极易与残膜混杂包裹,导致机械回收时残膜和根茬、秸秆缠绕在一起,难以分离[2]。
2.4 作业时间问题
2022 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季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秋收积极开展废旧地膜回收。由于畜牧业是我区支柱性产业,秋天农作物收获后秸秆可供牲畜采食,农田里的地膜遭到牲畜踩踏并经长时间风吹日晒,地膜碎片化严重,更不利于机械回收。
2.5 工作系统性不强
目前残膜回收工作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然而农用残膜回收和污染治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地区政府各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农民、农机生产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等多方配合,还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和体制机制方面的支持,但是实际情况还没有形成各方协调配合的局面。
3 措施建议
3.1 形成系统合力
明确地方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地膜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主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健全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协同指导地膜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主体切实履行责任,加强对农用薄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环节的监管,合力推进地膜污染治理。协调好农民、相关企业、农机大户及合作社之间的关系,把现有的政策用好用足。
3.2 建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机制,调动村集体和社会力量参与残膜污染整治行动,通过与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户签订责任书,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中对农田废旧地膜回收进行规范要求,及时预交残膜回收保证金等形式,明确农膜使用者的回收责任,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废旧地膜回收项目等惠民政策,制定严格的农业灌溉用水和用电制度等管控措施,积极推行“两不犁地、两不放”机制(即“地膜不捡拾干净不犁地、不放水、残膜不放到回收点不犁地、不放水”)。
3.3 加快机具研发
通过项目建设加强和相关科研院所及制造企业的合作,开展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示范,研发适合我地区的残膜回收机具,确定适宜的机型和机械化作业模式。玉米和食葵的膜面秸秆多,如何在捡拾过程中实现膜杂的进一步分离是降低残膜含杂率的关键,要进行机具的引进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机械化回收残膜作业示范区,制定作业规范和质量要求,形成成熟的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后加以推广应用[3]。
3.4 源头抓起
从地膜使用源头抓起,严格使用符合标准的地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农资市场及地膜生产、经销企业的查处力度,禁止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地膜流入市场。其次,加大0.015mm 加厚地膜的推广使用力度,为机械化回收残膜创造条件。推广不覆膜种植模式,减少地膜的使用量,各级财政可以给与适当补贴,提高农户积极性。
4 结语
农用残膜的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综合治理之道,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以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农田废旧地膜有效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为主线,建立地膜使用和回收利用长效机制,推进地膜减量化使用,强化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以试点示范为抓手,综合施策、依法治理,加快构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有力防控农田“白色污染”,为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