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

2023-06-07荣敦国

体育科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思想

荣敦国,毛 永

(1.上海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上海 201400;2.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体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新形势催生的新课题、新任务。深度挖掘大学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体育教学渠道优势,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教育问题的新时代要求[1]。本研究根据多年的大学体育教学经验,从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两种教育活动的特点出发,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初步实现了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所期望的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双赢的目的。本研究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秉持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要点”和“教学要求”五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究。

1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应秉持的教学理念

理念决定行为,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搞好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性指导前提。从根本上讲,实施体育课程思政就是要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依靠体育活动手段和途径完成培养“生物人”向“社会人”的使命活动[2],它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恰当地渗透到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根据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特点,在具体的体育课程思政过程中,应明确和遵循的教学理念可用“三个统一”来概括:(1)运动知识、运动能力发展与科学运动的价值性相统一。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单打一”教学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这种现象是“纯体育”片面教学理念的必然产物,过去我们就坚决反对,现在更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目前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要克服这种落后教育理念,还要将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有机协同,共同实现体育教育的多重目标。在具体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传授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等固然是正确的,但是目前看来,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因为当今大学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未来社会对他们提出了新期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小处讲,在体育课上他们会出现或暴露许多对具体体育教学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思想政治问题。这些问题就摆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视而不见不行,务必妥善应对、处理。要解决这些思想政治问题必须从“为什么教”上深入思考,与现实教学紧密对接,寻求解决问题的抓手与办法。应对、处理这些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问题时,不能仅从教授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上进行解释,而要上升到对进行科学运动的价值认识上去。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传授运动知识、教授运动技能、发展大学生运动能力等,这主要是回答“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回答“为什么教”的问题则更应从思政的角度进行考虑,这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坦诚地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往由于种种内在或外在原因对体育教学内容在为什么选择,为什么教方面的认识,立意还是低了、窄了,基本上局限在专业的角度,在通过体育教学培养、锤炼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做得很不够。据观察,在日常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偏重于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等的客观性和知识性教育,而在对教授这些内容的价值性教育方面做得不够。由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不得不面对更大的社会压力,从而表现出诸多时代新特点,如抗挫折能力差、不善于合作、片面追求竞争、任性、斤斤计较、缺乏自信、吃苦耐劳能力差、公平公正意识淡薄等等,大学生出现的这些不足或缺点严重制约我们新时代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事实证明,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教学效果好的体育教师都有一个突出共性的特点,就是善于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学习。因此,目前各门各类体育课程教育既要重视大学生的强身,又要重视大学生的健心与政治思想境界的提升,杜绝在体育教学中推行重知识、重技能、轻育人、轻运动价值教育等落后体育教育理念,要把坚持运动知识、运动能力发展与科学运动价值性教育相统一确立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一条重要教学理念。(2)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体育课上传授的运动知识是科技进步成果,所进行的各种体能训练与运动技能学习活动都是人们对各种运动规律的认识[3],这些都决定了体育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控制,甚至专业术语的使用等都需具有科学性;强调体育课程的人文性就在于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向大学生传授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等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特点、需要、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重视对大学生主体性、心理和精神领域的塑造与培养。根据教学经验,每次课不同大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状况,既有有利于体育学习的,也有不利于学习的,体育教师仅凭借自己的意愿和想当然,不积极了解大学生的这些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就展开教学,就比较容易出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只重视体育教育的科学性,轻视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容易让大学生感受到教条主义、机械主义的影响,使其沦为感情淡漠的工具理性者。当然,如果片面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性教育,轻视、弱化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科学性传授,那么大学生也会被淹没在神秘主义和天赋决定论等信仰主义之中。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当今时代更加重要,文明大学生之精神、野蛮其体魄都需在人文关怀下才能保证正确的培育方向并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各门各类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应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3)体育教学过程思维与思政过程思维相统一。在体育教育中,空头说教是苍白的,是软弱无力的。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不能脱离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思政元素、思政方法和思政时机的选择,甚至思政负荷的控制都必须恰到好处,务必充分融入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的育人可概括为“育体与育心”双重任务。让大学生掌握具体运动技能,增强大学生体能,促进体质改善等属于“育体”范畴;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大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心理能力来开发自己潜在的心理能力,培养、锤炼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规则与纪律意识、抗挫折能力、自制性、自信、公正意识,会审美等思想政治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则属于“育心”范畴。要搞好体育课程思政,我们应该认识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除有一般思政教育的某些特点外,更有自身的特点。能否认识到这一点将决定各门各类体育课程思政能否根据具体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而进行设计和实施。根据教学经验,各门各类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应以解决大学生体育学习中出现的或为避免出现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为导向,不可随意地进行与具体体育教学无关的思政渗透。另外,凡是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发展的心理因素都应被看做是重要的“思政元素”,抓住这些思政元素才是真正根据具体体育教学特点做好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提,切不可把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局限在狭隘的认识与观念之中,坚决杜绝将体育课上成与教学内容脱节的“纯粹思政课”。据观察,凡是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渗透出现牵强、勉强效果的,其主要原因都是没有认识、顾及到这一点。由此可见,根据具体体育教学特点与需求,做到思政过程思维与体育教学过程思维有机融合是各门各类体育课程思政渗透教育的一条重要教学理念。

2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体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催生的一种新型体育教育模式,必然会面对诸多新鲜、复杂的问题[4],在破解这些问题时注意把握科学的体育课程思政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各门各类体育课程本身虽然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但是,这种统一性并不能保证在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成功。体育课程思政首先就应提升对思政教育的意识自觉性和目的性,并且需要体育教师精准地掌握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平衡点,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两者有机结合。为争取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双赢,需要理解并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1)保障各门各类体育课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的专业教学体系是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而形成的,相对固定、完整。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一般包含课堂教学、专项理论课和考核课等内容,体现着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的专业特色,都服务于各自的专项教学目标。各门各类体育课程都是相关体育专项运动知识与技能等的系统化呈现,其前后衔接的章节设置、本质上反映了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知识点之间的一种内在逻辑关系,不可轻易打破。保障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体育课程的核心教学宗旨,否则就会失去体育教学的根本与核心。为了实现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双赢,思政元素不能生硬植入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的具体专业教学之中,不能通过减少专项教学时间,也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章节的设置来进行,应根据具体体育教学的需求,以破解大学生在学习具体体育教学内容时遇到的问题为依据,以提高学习成效为导向,选择适宜、重要的思政元素,在讲求思政方法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具体思政内容的“负荷”,否则,会破坏专项教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损害具体体育课程的专业性特征,得不到大学生的认同,不仅不能助推课程思政的开展,反而会起到阻碍作用。(2)维护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的专业价值体系。体育学科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追求健康至上、尊重运动规律、实事求是、关怀生命、朝气蓬勃、拼搏进取、团结友爱、公平公正等诸多方面。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在地强调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掌握、体育专项运动对增强大学生体质等方面问题的价值性。各门各类体育课程渗透思政教育是否科学化,教育效果好不好,首先就应看是否将维护体育学科的价值体系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是否紧密结合体育专业特点。体育课程思政的重心不能偏离具体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系,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极易将体育课上成纯粹的思政课,机械生硬,不能有的放矢,影响具体体育课程教学的严肃性和大学生对该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应采用的教学策略

从教的角度看,仅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体育课程思政又要求各门各类体育课程把思政教育渗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课程思政这种新型体育教育模式要圆满完成诸多教学任务,达成上佳教育目标,必须采取恰当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策略[5]。策略就是计策、谋略。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就是指为实现体育课程思政的各项目标而制定或采取的方案集合。根据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渗透应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发掘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知识体系中天然自带的科学观、生命观和价值观。体育学科的各门各类课程拥有共同的学科价值观,主要包括:科学理性、尊重规律、关爱生命、竞争与合作、积极进取、吃苦耐劳、自信、公正、安全等,这些价值观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和道德观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以破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和为高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成具体体育教学目标为导向,努力挖掘、确定具体教学情境可以渗透的思政元素,用专业的教学语言或行为进行适时、精准呈现,恰当地渗透到大学生的体育学练过程之中。实践证明,不顾体育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价值观,随意进行思政教育是难以让大学生信服的,会事与愿违。(2)彰显体育运动楷模的示范性。在体育领域,涌现出的先进榜样不胜枚举,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什么是“顽强拼搏”、什么是“胜不骄、败不馁”、什么是“爱祖国”、什么是“自信”、什么是“美与崇高”、什么是“友谊”、什么是“规则与公正”……。实践证明,只要选材得当,体育楷模的事迹本身就是最好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素材,以人为范,以情动人至关重要。(3)突出专业特点,追求真实可信的体验感。体育课在培养、锤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明显的学科优势。在具体的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比学习等方法让大学生深刻体会按照动作要领这一运动技能掌握规律进行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强化他们对注意力、把握运动规则、自信、有安全意识等对学习效果有深刻影响的认识;在教学比赛中,为了追求胜利,可以引导他们体会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情绪激发与控制、担当责任等的威力;在体育专项考试过程中,让他们深刻体会:什么是公正、按规则行事的意义、什么是有抗挫折能力、自信与成功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体育美、什么是崇高等鲜活真切的具有明显思想政治意义的运动体验。积极引导大学生深信体育学习过程中锻炼、发展起来的心理品质对于自己未来人生事业规划和健康生活具有的深远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思政策略为主导,以体育教学为途径和手段,实施恰当的课程思政渗透,在积极推动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才是发挥体育课程的学科优势,达成各门各类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4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应把握的教学要点

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是一种在专业和思政之间取得平衡[6],追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同步的体育教学艺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思政教育用力不足,则无法感染大学生,达不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完成思政任务的目的,但如果用力过猛,机械生硬,具体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不相宜,则会破坏体育教学活动氛围,招致大学生反感。因此,体育教师能否秉持先进的思政理念,能否根据具体体育教学任务确定思政元素,把握正确的思政原则,采取科学、灵活的思政策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一般来讲,大学生在不同具体体育教学内容和具体教学环节上会表现出一定思想、行为方面的规律性,这应是确定思政元素的依据。然后以解决具体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思政问题为明确目的,进行恰当的、适时的思政教育渗透才是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完美融合的根本。在实际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就是要做到以体育教学内容为主线和抓手,根据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有规律性又有不确定性的思政时机的呈现,给予天衣无缝、完美揉和式地思政教育渗透。根据教学经验,进行体育课程思政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教学要点:(1)和大学生要有亲近感。大学生一般都喜欢上体育课,这为我们在体育课上进行有效的思政渗透提供了很好的心理条件。要达到运动技能掌握与发展等具体内容教学和思政教学的双赢,所选择的思政元素应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大学生的心智范畴,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特点的要求。针对大学生特点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符合实际的思政教育才能打动大学生,才能从思想深处影响到他们。据观察,有的体育教师的思政教学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住这一要点。另外,个别体育教师对实施体育课程思政还缺乏积极性,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对大学生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在体育课程思政过程中如果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就不能从内心去接触大学生,大学生就感受不到老师的亲近,师生之间就会拉开心理距离,就不会有真正的思想沟通,这才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最大障碍。(2)体育教师要有思想的先进性和对政治的敏锐度。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否给大学生留下对时局和政治有敏锐洞察力的表现,这不仅是一个是否重视体育课程思政的问题,也是在大学生面前能否树立实实在在榜样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仅能做到及时地传达最新的政策和时局变化情况是不够的,更需要将思政教育与目前现实的体育学习的目的意义有机联系起来,证明思政教育和体育学习之间有一种必然的政治逻辑,这样的体育课程思政才能确保大学生始终处于时局、思想的最前沿,深信目前体育学习的现实与深远意义。(3)不断提高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技巧。提高教学技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目前强调课程思政背景下,重视、重提这一问题就更有必要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具体教学内容的性质不同,要求随着体育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时跟进不同思政元素的教育。只有根据体育教学需求做到思政元素的常变常新,才能从形式和内涵上真正体现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丰富性和综合性。在考虑选择思政元素时,一定要顾及体育课程、不同教学情境与环节、体育具体教学内容性质的差异性。实践证明,随意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实不可取。理想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地、自然地将具体思政元素的教育浸润在严谨、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使得体育教学不再是纯粹的体育教学,而是一种通过体育教学手段培养、锤炼大学生更高思想政治素养的体育教学[7]。我们应时刻谨记和落实,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代要求,与具体的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我们的体育教学立意进一步提高,切实做到以解决大学生体育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成效为目标。因此,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提高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上狠下功夫。(4)体育课程思政要实。体育课程思政应象教授运动技能一样实在,将具体思政元素的教育与具体的体育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做到有物可依,目的明确,在说实话、实际做的思想指导下推进体育教学进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体现的是体育教学的思想性,凸显思政教育对体育教学的支持性,真正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和体育教学的艺术性统一。但是也应注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设置过多的思政内容,应以不影响体育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肃性为基本标准。也就是说,不能滥用思政。体育课程思政是一个涉及体育教师育人观念、体育教学本领的教育问题[8],需要所有体育教师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技巧两方面进行全面反思和改进。

5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应做到的教学要求

如前所述,各门各类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的“体育专业+思政”,是一种以具体体育教学内容为手段或途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因型的教书育人方式。这种将具体体育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揉和在一起的“新型体育教学”不仅具有传统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的一般特征,也有着一些它自身的新特点。根据教学经验,在把握教学要点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学要求:(1)充分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对青年大学生真情期待。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发挥体育课的渠道作用,让大学生不仅完成体育学习任务,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搬上体育课堂,在体育课上积极引导、强化大学生形成符合新时代需要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积极引导大学生强身、强心。专家认为,体育教师能否做到从内心充满对每一位大学生的殷切期望,盼望他们练好身体和专业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里有所作为至关重要,这将决定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大门能否打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顺利进行与取得成功。我们应深刻意识到所有大学生都渴望有价值,被殷切期待,期望在将来有所作为。体育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思政教育平台[9],师生平等,交流互动多,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多,这都是体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优势。体育课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那些真诚对待大学生的老师,才能得到大学生的真心回报与尊重,愿意追随老师的引导进入生动活泼的体育学习,从内心接纳思想政治教育。(2)深刻理解体育教学内容与负荷的性质。不同体育教学内容与教育负荷对大学生的身心将产生不同的需求与影响。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就是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我们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就是强调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应当冲着这些问题而去。因此,要做好体育课程思政必须首先做到对自己所教授的体育课程有精深的理解,并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哪些思政问题。只有这样去研究,去设计才能确保能敏锐地觉察到思政元素和思政时机的存在,进而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情境中渗透该渗透的思政元素,科学地将思政教育的基因成功嵌入到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取得应有的体育课程思政效果。(3)深刻领悟思政元素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具有普适性的“一般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密切结合具体专业教学,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思政”。体育课程思政属于后者。从宏观看,必须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着手才能更好地塑造、锤炼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依据目前的现状,体育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把握新时代政策走向,准确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内涵和专业术语等话语体系。除为进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丰富理论储备之外,还要深刻认识到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发展是以身体素质为前提,心理素质是根本,尤其要细心研究不同运动技能或体能训练活动所依赖或对其产生影响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情况。不能仅仅从运动技能或其它能力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性,要上升到通过体育学习主动培养、锤炼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高度来开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为人的素质和心理机能是能够迁移的,这也是我们进行体育课程思政可能性和必要性的理论依据。譬如在运动中有很强自信心的人,一般对于自己想做的其他事情也是信心满满的。因此,体育教师应深刻把握体育教学内容和具体思政元素在体育课程思政过程中的地位、类别、特点和价值,这样才能开展精准的体育课程思政,做到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向而行,协同育人。(4)及时把握时局变化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任何时代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需求,任何人都会受社会和时代环境的影响[10]。人只有顺应时代特点和需求,奋发进取才会有所作为。从这一角度讲,体育课程思政就是要发挥体育课程的诸多育人功能,积极促进大学生顺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从而做出应有贡献。鉴于此,广大体育教师应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大学生的各种期望,结合体育教学特点,认真甄选思政元素,为开展具体体育课程思政提供抓手和素材。(5)思政育人与体育教学并重。大学公共体育课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广大体育教师应从内心接纳这样一种依托于体育课程教学而开展的思政教育。目前大学生不仅在体质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思想、行为上也的确存在一些如上所述的:浮躁、急功近利、缺乏自信、懒惰、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能否主动并有效破解这些问题,就是最大的任务。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发挥好体育课堂这一特殊的教育阵地功能,坚守为师者的育人信念,将立德树人作为职业信仰[11],牢记我们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接班人。

6 结语

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跃升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当代大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诸多新特点,迫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为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国家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了更加突出的高度,加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加强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方面体育课程具有先天优势和不可替代性。目前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专业+思政”教育,而是将思政教育基因型地嵌入体育教学之中的一门教育艺术,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模式。根据本研究,要运用和发挥好这种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的功能,取得预期思政成效,克服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避免走入误区,就必须在各门各类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渗透中秉持3条教学理念、遵守2项教学原则,采取3种教学策略,把握4个教学要点,做到5项教学要求。相信,在重视体育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广大体育教师如果严格按照以上诸多规范去践行就一定能不负新时代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期望。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