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导入,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2023-06-07彭义尚
彭义尚
【摘要】数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建构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效教学的基础.由此,教师应该对此环节引起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导入素材,进行精心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促进理解,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思考力、辨析力和创造力,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导入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开启求知之门,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在进行导入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导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乐学善思的氛围,让学生高效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弱化导入环节的设计,将课本知识直接讲解给学生,而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的支撑,参与性不强,学习效率不高,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无法建构良好的知识建构[1],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课堂导入的有效开展.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建构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1 操作导入,营造探究学习氛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要求较高 [2].但高中生的空间想象力还略显薄弱,还不能完全适应学习的需求,与此同时,单凭教师的语言讲解,学生也很难透彻地理解,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不会深刻.由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策略,从课堂导入抓起.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时,可以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为他们营造真实的学习空间,自然地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降低学习的难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高效探索[2],这与以往的机械灌输相比,效果必定要好得多.
例如 在教学“椭圆”时,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具体化、可视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条细线,然后引导学生在白纸上选取两个不同点作为固定点,在此基础上,再将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白纸上刚刚选取的那两个固定点处.之后在这根细绳上套上一支笔,并拉紧细绳,同时旋转这根笔,看最后呈现出的图形是什么.学生非常兴奋,按照老师的引导进行动手操作,操作后,学生们发现纸上出现了椭圆这一图形.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对新知学习充满了期待.基于此,教师因势利导,给出椭圆的定义,学生对椭圆的定义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随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并根据自己刚刚的动手操作过程,很好地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加快了新知内化的历程,整个探究过程显得简单、轻松,同时记忆深刻.
数学学习中,教师依据学情,通过实践操作导入新知,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3].动手操作活动的运用有助于开启学习之路,让学生内心更加愿意亲近数学,学生发挥指尖智慧,可以丰富感性体验,更直观地认识、理解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彰显生命的活力和精彩.
2 问题导入,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思维的“触发器”.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过程中,问题的作用不容小觑.作为教师,要高效化引入新知,可以借助问题导入,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教学实践证明,设计优质、高效的数学问题可以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设计的问题,内容并没有细化与分析,致使课堂中的无效问题居多,不能满足深入学习的需求,所以设计问题要做到科学、严谨、合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材入手,挖掘关键知识点,设计有效的问题,以问题进行导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步步逼近知识的本质内涵,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例如 在教学“导数的四则运算”时,新课伊始,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两个函数f(x)=x2,g(x)=x,想一想计算f(x)+g(x)′与f(x)-g(x)′,这两个算式与f′(x)和g′(x)有什么关系呢?此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被成功激活,问题的引入也让学生找到了思考的方向.于是,学生们在新课开始,就主动地融入课堂中.随后,学生通过思考,列出新的函数式y=f(x)+g(x)=x2+x,然后试着计算求ΔyΔx,得出问题中相对应的结果.学生们就这样通过分析、解决教师给出的问题,对导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可见,问题的有效应用,把握住了学生思维的起点,驱动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
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强的问题,可以为学生们指明探究的方向,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目的地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设计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有层次地完成学习任务,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3 趣味导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复杂、抽象,教师常以枯燥平淡的语言来描述知识,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陷入一种低效的状态.由此,教师需要打破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增添趣味性元素[4].尤其是在导入时,进行趣味导入,使学生加速融入学习状态,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运用有趣的小故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帮助他们生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 在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教师引入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位穷人想要创业,需要一笔资金,于是想到去找一位富商借钱,令穷人很惊奇的是富商立即同意借給穷人3万,但要求穷人按照自己给出的规律还钱,要求穷人借钱的第一天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第三天还4分钱……共还20天即可.此时穷人犹豫了,因为富商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今天这样爽快地借给自己钱,很不正常.于是怀疑其中是不是有陷阱,想知道富商最后一共让自己还了多少钱呢?随后,教师让学生帮忙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被这趣味问题吸引,从开始就被激起了探究新知的兴趣,并主动分析.很快,学生们便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等比数列,其中首项为1,公比为2.实际上需要还的钱总数是这一等比数列的前20项和.此时,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并主动地参与其中,也都想知道富商最后会收到多少钱.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趣味数学小故事的特有优势,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更乐于思考,更加有利于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无形中使学生对数学等比数列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4 数学史导入,唤醒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是人类特有的文化,博大精深,它的历史悠久.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呈螺旋式上升,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学生对其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而数学史的融入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推动学生深度建构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数学史进行课堂导入,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领略数学文化的魅力,强化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例如 在教学“空间几何体”时,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引入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历史资料:在我国《数书九章》中有一个关于天池盆的记载,我国有一种圆台形天池盆,二尺八寸的盆口直径,一尺二寸的盆底直径,一尺八寸的盆深,人们用这种天池盆在下雨的时候接雨水,如果此时盆中的积水达到九寸,那么实际上在平地的降雨量将为3寸.这一圆台天池盆是我们数学学科中的圆台几何体,实际上就是求这一圆台的体积,此时学生也对圆台体积的求法充满了兴趣.与此同时,学生对圆台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历史悠久和背后的人文精神.
可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引入了一些与圆台相关的历史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数学的深厚文化,实现数学文化的有效传承,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可以全面带动高中数学课堂的整体发展.
5 类比导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生依靠演绎推理很难理解.加之很多数学教师采用机械灌输的模式,致使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学习效率不高.由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情入手,打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借助旧知突破新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知识点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知识点间的联系,达到内化新知的目的[5],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例如 在教学“双曲线”时,双曲线与椭圆这两种圆锥曲线在很多知识处有着相似点.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经学过的椭圆入手,让学生类比椭圆认识双曲线.新课伊始,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讲解双曲线内容,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回忆椭圆的有关内容.学生们回顾它的定义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随后,教师带领学生类比椭圆的定义,认识双曲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了双曲线定义,通过类比想到椭圆定义中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定值,且大于两定点之间距离的点构成的轨迹为椭圆,随后想到双曲线与椭圆的不同之处在于:平面内到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差为一个定值.可见,学生类比椭圆定义,深入分析了双曲线定义,这样也更容易理解掌握双曲线的知识.在了解了双曲线定义后,学生们继续类比椭圆,探究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相关知识.
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椭圆与双曲线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椭圆导入新课双曲线,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考方向,让数学学习的过程变得非常轻松,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维度,感受到类比在获取知识、认知世界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6 结语
课堂导入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有效地导入能够活跃数学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发挥能动性,积极地获取数学知识,强化理解,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的精心设计,引发学生的质疑、好奇,开启高效学习之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课内走向课外,体验智力角逐的精彩,更好地提升辨析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建构更加精彩的高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朱国军.高效导入,轻松课堂——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3):65.
[2]欧阳阿辉.开启有效教学导入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導入[J].考试周刊,2019(18):67.
[3]周鹏.关注核心素养培养 创新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J].教育界,2020(39):81-82.
[4]徐天意.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0(46):185.
[5]王艳杰.略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