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主题选择,进一步探索摄影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2023-06-07赵天森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摘 要]文章以突出主题选择为主线,把思政教育融入《手机摄影技术与艺术》的教学中,通过知识传授,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并行,找到思政元素与摄影艺术的交叉点与契合点,于无声处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砥砺奋斗实干,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真正落实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

[关键词]手机摄影 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在育人目标上具有本质同一性,这使得艺术教育成为课程思政中的关键一环。《手机摄影技术与艺术》作为艺术教育中的摄影系列课程,其关键是如何选择好主题,有什么样的主题才能引导植入怎样的内容,才能很好地同思政课程形成互补,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增强思政教育的乐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幫助学生树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于艺术教育之中,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是为了立德树人,其根本目标具有一致性,这就使得艺术教育也必然是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学界研究较多,但艺术教育中的摄影课程和思政的融合,目前学界研究还比较少:李昕桐提出把思政教育落实在“摄影美学”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传递“美丽中国”的思想;宫旭研究了《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张可嘉、刘一凡根据具体案例提出了摄影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何敬提出通过“道法术器”四个方面将课程思政资源融入“摄影艺术”教学中。本文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学校实际情况和新时代新要求,注重将主题选择作为摄影课程和思政教育连接的切入点、关键点,探索摄影艺术系列课程之《手机摄影技术与艺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期丰富当前摄影艺术系列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范畴。

手机摄影的特点

手机摄影是以手机为工具进行拍摄的摄影方式,是21世纪以来新兴的摄影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升级,手机摄影日益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摄影方式,不同于传统摄影,手机摄影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操作便捷,普及性强。相比传统摄影设备,手机体积小,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拍摄,而不必像传统摄影设备那样需要固定机位或调试设备。同时,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智能手机已具备自动对焦、自动补光、场景识别等功能,比传统摄影设备操作起来更加便捷和人性化,而且几乎人手一部,人人都能简单操作。

入门容易,吸引力强。传统摄影设备不仅机身价格昂贵,镜头价格也贵,正如网友调侃的“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在智能手机出现以前,摄影对于普通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即。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幅降低了摄影门槛,使得人人都能接触摄影,都有机会成为摄影师。

注重内容,主题性强。摄影毕竟只是手机的辅助功能,大部分手机在像素、光圈、曝光、变焦等方面还是无法与专业的摄影设备媲美,要想通过手机拍出好的照片,就必须另辟蹊径,在主题选择、价值传递等“软件”方面下功夫,因此手机摄影更加注重主题的突出。

《手机摄影技术与艺术》的思政教学实践

作为西北工业大学普通本科学生素质拓展类课程,《手机摄影技术与艺术》是笔者2021年春季开始在西北工业大学开设的摄影系列课程,是完善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1.课程目标

该课程主要面向在校本科学生,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思政和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手机摄影技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手机摄影抒发情感、赞美生活、记录时代,引领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奋斗实干,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教学方法

西北工业大学理工类学科学生较多,理工科学生的逻辑性、实践能力较强,但感性思维、艺术素养偏弱。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为有效增强课程吸引力,丰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手机摄影技术与艺术》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社团活动、任务布置等方式进行教学。

(1)案例分析法。课程开始之初,以世界手机摄影大赛(MPA)、苹果手机摄影大赛(IPPA)、华为新影像大赛等知名手机摄影大赛的获奖照片和笔者自己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为例引入课程主题,通过赏析这些手机摄影照片的精彩动人之处,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融入、美学表达和价值传递,激发学生对手机摄影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机拍出有高级感、有创意、有意义的照片,引导学生用手机记录生活之美、自然之美、时代之美。

(2)专题研讨法。开展“极限运动摄影专题”研讨活动,让学生就极限运动的精神魅力、动态之美与静态之美的区别、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异同等话题开展讨论,通过观点交流、思想碰撞、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文化,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宽阔的胸怀,拥抱世界文化。在最后的总结性陈述中,将本次研讨提升到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教育学生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承担起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

(3)实践教学法。该课程实践环节共计安排了以风光、人物等为主题的8个学时实践教学,风光摄影旨在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风景摄影的拍摄技巧和方法;人物摄影旨在让学生熟悉人像摄影的特点,掌握拍摄中对焦、构图等技巧;纪实摄影主要为了让学生了解纪实摄影的方法,并熟练运用手机摄影记录生活;摄影后期制作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滤镜调色、画面裁剪、曝光调整等技能。实践地点主要在校园内,以学校的校园景色、雕塑建筑等为主要内容,实践过程中穿插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光辉成就、知名人物事迹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怀。

(4)社团活动法。在学校成立摄影社团,约200名学生参与其中,主要组织学生对学校重大活动进行拍摄,如在拍摄精品校园剧《寻找师昌绪》中,学生缅怀西北工业大学杰出校友师昌绪院士。师昌绪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入教育科研事业,深深感动了西工大学子,他们以校园剧的形式将科学家爱国奉献、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求实创新的精神恒久传承。

(5)任务布置法。该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为平时考核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平时考核会在每一课时结束后向学生布置1-2篇摄影作业,期末考核是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向学生布置10张手机摄影照片作业,共计向学生布置约30篇作业。作业要求题材不限、内容积极健康、主题鲜明,作业考核以整体美观程度、照片寓意、画面表现力、构图、光线运用等为评价标准。通过一定量的作业布置和明确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记录生活的意识,提升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增强他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将手机摄影与思政教育巧妙融合,重点和难点在于主题的选择,好的手机摄影作品必须要有鲜明的主题,如果主题不够突出,那么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价值、美学理念就很难展现出来,思政教育的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只有选择好的主题,才能让学生拍出好的照片,才能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于无形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1)能够彰显中国精神的人文主题。我们的历史波澜壮阔,改革开放成绩斐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教学中,通过选择能够展现中国精神、中华文化、风土人情的人文主题,比如时代人物、科技成就、工业创举、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让学生通过欣赏或拍摄,直观感受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以此激励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砥砺前行,奋发作为,积极投身到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去,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2)能够展现壮美山河的自然主题。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神奇的喀斯特地貌,让阳朔成为攀岩胜地;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让张家界天门山成为中外翼装飞行爱好者的聚集地;高质量定点浪型和沙滩浪型海域,造就了万宁日月湾冲浪胜地。教学中,通过了解和拍摄国内知名自然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等具有典型特色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奇妙和人与自然的融合,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生态文明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4.课程思政的具体体现

(1)以传统文化引领文化自信。在纪实摄影教学中,选择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兵马俑、大小雁塔、钟鼓楼、明清城墙等名胜古迹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西安的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传统文化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担当起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

(2)以革命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人物摄影教学中,对革命人物主题摄影作品进行研讨,启发学生认识和感受革命人物展示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用手机去发掘革命故事、传播革命文化,培养学生凝聚红色力量,厚植爱国情怀,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砥砺报国之志、强国之志。

(3)以校园文化感召奋斗实干。西工大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的学校,雕塑“铸剑”寓意西工大人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富有诗意的“云天苑”“星天苑”“海天苑”等建筑的命名寄托着西工大人航天航空航海的报国情怀。在风景摄影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游览和实地拍摄校园风光,强化学生对学校文化和精神的认识,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

5.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技能掌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导纠正。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摄影与美学、价值、情感之间联系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课后和期末作业评价中,增加思政方面的考核点,对课程引导思政的效果进行检验。

结 语

将摄影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有力探索,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以《手机摄影技术与艺术》为例,从手机摄影的主题选择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研究,对当前艺术教育的课程思政化提供了一定借鉴,为摄影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提供了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班宁秋,张赛男.“真善美”引领下的艺术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探究[J].科教文汇,2022(22):37-40.

[2]李昕桐.“摄影美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9):7-8.

[3]宫旭.谈《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中外企业家,2019(28):143-144.

[4]张可嘉,刘一凡.新时期高职院校摄影课程思政模式探索[J].大观(论坛),2021(6):148-149.

[5]何敬.“摄影艺术”课程思政的道法术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40-142.

(赵天森: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