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路径及治理
2023-06-07王莹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部门愈发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根据不同区域气象灾害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日常气象防灾减灾效率,避免当地人群受到气象灾害影响,推动当地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佛山市三水区气象防灾减灾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了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分析了未来三水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路径,旨在有效增强日常防灾减灾的效果。
关键词 佛山市三水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治理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2–0191-03
气象灾害是指天气给人类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各种损失,其属于原生灾害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冰雪、干旱、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根據相关人员统计发现,我国气象灾害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70%。例如,在20世纪初期,我国甘肃省舟曲县受到暴雨袭击,导致当地出现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有4.7万人受到灾害影响,死亡人数达到1 500人,失踪人数300人。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出现各种极端天气和气候,无形中提高了自然灾害的暴发频率,甚至达到以往50年的最高峰值,导致气象灾害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要提高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人们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近年来,面对这种复杂的天气灾害,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气象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目标和计划。
以佛山市三水区为例,2020年已成功建立农村气象灾害观测站网,空间分布密度控制在5.5 km以下,农村气象监测站95%范围内都实现自动化,能提前30 min触发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农村气象灾害信息覆盖面超过95%,向当地发布的天气预报准确性达到90%,确保其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要求。此外,佛山市三水区不断扩大农村边缘区域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尽可能将气象信息覆盖“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气象预报预警发布新模式,拓宽发布渠道,与区应急管理局共同推动智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1]。
基于此,以佛山市三水区气象防灾减灾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并分析未来三水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路径,以期有效增强日常防灾减灾效果。
1 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很多区域都相继成立了气象机构,气象防灾减灾被落实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根据气象防灾减灾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文件旨在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明确提出要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健全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将不同区域中气象灾害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因不同区域气候存在严重的差异性,给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已无法满足日常要求,政府部门应从法律层面上提升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真正意识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针对性,有效加强不同区域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2 我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有关人员统计发现,我国是全世界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最为薄弱的地区。目前,气象部门提高了对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构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气象服务体系,有效扩大了农村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应注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根据不同区域的气象灾害,构建健全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及时性,发布绿色通道,使农村居民能提前采取应对异常气候变化的预防措施,有效提高农村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2]。
2.1 率先在广东省内实现村居自动气象站全覆盖
将建设村自动气象站纳入2020年区政府“民生十件实事”,积极争取气象现代化专项资金,切实加大对气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区政府批复同意2020年新建22个村居自动气象站,建设经费264万元由区财政统筹解决。目前,率先在广东省内实现村居自动气象站100%全覆盖,自动气象站空间分布密度由1个站点/18 km2跃升为1个站点/12 km2。三水辖区内70个自动气象站,每5 min传输1次实时气象监测数据,包括温度、风速、风向、雨量等,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大大提高了监测精度。
2.2 智能应急广播系统打通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
佛山市三水区积极探索气象预报预警发布新模式,拓宽发布渠道,与区应急管理局共同推动智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智能应急广播系统由三水广电网络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维护,此次项目避免了自己建、自己维护的尴尬局面,区气象局和区应急管理局作为“用户”使用该系统,当气象预警为橙色以上时,应急广播及时播放预警信号。智能应急广播系统覆盖区—镇—村委—自然村四级平台,设置大喇叭终端
1 199个,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无死角、零距离[3]。
2.3 全市首次开展VR线上参观
近年来,政府部门根据人们日常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疫情防控线上科普活动,转变每年定期举办的气象开放日活动模式,从原本的线下模式变为线上模式。通过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将气象科普知识传递给千家万户。同时,组织开展了多样化的科普气象活动,如VR线上参观、线上闯关游戏等科普气象活动。这有效加大了气象科普活动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体会到多样化的线上活动,进一步丰富人们的气象知识。
2.4 对口帮扶遂溪艾占村5年贫困户可支配年收入翻两番
艾占村作为三水区政协、区气象局、区税务局等对口帮扶的对象,是来自对口帮扶遂溪县的贫困村。近年来,政府部门通过建立扶贫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等手段,给艾占村累计投入超过1 000万元的资金,在当地政府部门和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艾占村不仅成功解决了道路交通问题和饮水问题,给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基础设施和生活保障,还形成了健全的长效发展机制。当地相关部门通过合理利用财政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累计55.3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1 780元[4]。
3 佛山市三水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路径
3.1 积极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3.1.1 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目前,三水天气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人数约6.5万人。4月20日推送“震惊!气温将从30+ ℃跳水到10+ ℃”图文消息,阅读量达1.7万。继续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联合环保部门做好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发布《三水区环境气象报告》336期。继续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安装省女子戒毒所等4所司法机构LCD显示终端。加强部门联动,扩充平台发布内容,全天循环播放公益政务宣传视频和图片,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疫宣传、“最美逆行者”、平安建设等诸多内容。通过短信、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电子显示屏等多種渠道,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直接发送至全区各党政部门、电台、电视台、村居、学校、企业、大型农业专业户、地质灾害隐患点、大型建筑工地和旅游景点等单位,累计发布预警信号122次[5]。
3.1.2 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 近年来,我国工作人员对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予以重视,从原本试运行逐渐向正式业务方向发展。改革后,观测频次要远高于人工观测,甚至在某些方面提升8倍,无形中提高了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原本的分钟级减少到秒级,将完整率控制在99%,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适应观测业务改革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佛山市三水区气象局气象装备应急处置方案》《三水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业务应急工作流程》,每月不定期举行1次测报应急演练。6月,开展为期18 d的气象部门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按要求对wifi、远程软件、高危漏洞、敏感文件、互联网出口等进行整改。《佛山市三水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文件手册2020版1次》《佛山市三水区气象局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体系》《三水区气象局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正式印发实施。“布设一台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等内容已明确被纳入《佛山市三水区城市安全发展“十四五”规划》[6]。
3.2 进一步强化制度治理效能
3.2.1 拓展气象法治 在年初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开展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线上+线下”复工复产防疫安全培训。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健全随机抽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检查对象和执法人员名录库,有效细化双随机抽查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管的作用。
同时,动态更新梳理气象标准执行清单,明确监管各项工作,如措施、程序、工作要求、对象等,细化日常监管和信用管理措施。同时,联合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区应急管理局,对区内4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共出动78人次对辖区内34家危化企业进行巡查,共出动32人次对建伟液化石油气、新溪油库等16个气象灾害风险点危险源进行排查管控。
全面排查依托广东省防雷安全在线管理监察平台管理的全区107家防雷重点单位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情况,其中,104家已落实,已结束营业的2家按相关要求移出重点单位管理名录,进行厂房改建的1家已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积极组织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防汛防旱防风综合演练、全国科普日、“12·4”宪法宣传周等气象法治宣传活动[7]。
3.2.2 优化政务服务 切实做到疫情防控、政务服务“两不误”,将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调整为四级网上办事服务深度,实行全程电子化网上服务。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进有温度的便民服务——“容缺受理”,针对基本条件具备、关键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非关键性材料欠缺的行政审批事项,经过申请人作出相应承诺后予以受理。优化调整标准化申请材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全部由6项压缩为4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在原审批的基础上添加告知承诺制,有效优化监管方式,加强信用监管,有效降低日常证明繁琐性,提高营造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为营商日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严格做好危险建设工程的防雷装置设计与审核,严格遵循行业标准进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所有审批业务均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实现按时办结率100%[8-10]。
3.3 全方位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佛山市气象部门利用多样化手段,积极打造气象信息全覆盖工程,目前已成功覆盖80余家事业单位、300多所学校、8家医院、50余个社区。在发布气象灾害手段方面,不仅要利用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方法外,还要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安装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直播频道等。目前,在佛山市已安装50余块电子显示屏,气象直播频道用户40余个,乡村大喇叭800余只。
同时,当地部门充分利用村气象信息宣传员的作用,用各种方法将气象信息传输至农村每家每户,从各方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11-14]。第一,加快建设山洪地质灾害气象设施工程。建设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标准化的多要素综合气象监测点,加快推进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系统、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信息网络支撑系统,以及装备保障系统等五大系统建设。第二,完善覆盖全市的“村村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推进农村乡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建好气象频道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升级气象灾害短信应急预警平台向偏远乡村发送的性能。重点是建立和完善覆盖各个乡村的“村村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第三,建成标准化的佛山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佛山市是广东省较早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县市,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及 7、8 月,佛山市人影办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重点是抓紧建设标准化的佛山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第四,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应急认证和防灾减灾示范创建,做到100%乡镇通过气象灾害防御应急认证,100%乡镇完成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30%村(社区)完成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建设。
4 结束语
做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气象部门的重要责任,因此,气象部门要全面落实气象灾害相关规范,积极推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将各种资源合理应用于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增强农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健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参考文献
[1] 蒋雅婷,冯憬婉,罗海英,等.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标准化建设应用:永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软件本地化[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4):149-151.
[2] 娄朋举,郭丽丽,钱倩霞,等.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评估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7):45-48.
[3] 叶爱芬,黄燕燕.攻克数值预报关键技术助力气象防灾减灾:记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J].中国科技成果,2021,22(13):11-12.
[4] 关敏,张甲珅,姚依欣.提升风云气象卫星服务能力,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2020年风云气象卫星用户大会综述[J].气象科技进展,2021,11(4):207-208.
[5] 汤志亚,李婷婷,侯明,等.励精图治、自立自强,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科研工作介绍[J].气象科技进展,2021,11(4):50-52.
[6] 佚名.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湖北各地广泛开展“5·12”防灾减灾日活动[J].湖北应急管理,2021(6): 64-67.
[7] 高翔,高永臻,高瑞华,等.沿海城市应对台风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研究:以“利奇马”影响烟台为例[J].生物灾害科学,2021,44(2):237-242.
[8] 韩沛卓.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防灾减灾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20.
[9] 徐璐娜.健全海原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J].河南农业,2022(17):35-37.
[10] 佚名.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22(16):30-32.
[11] 梁艳,郑进光,谢作钱,等.浙江南山村横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公园有看头[N].中国气象报,2022-09-05(003).
[12] 任咏夏,郑进光,谢作钱.基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建设:以浙江省平阳县万全镇南山村为例[J].防灾博览,2022(5):60-63.
[13] 李月英,张健,国文哲,等.衡水市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状况初步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5):24-26.
[14] 陈金坤,张晓彬,朱虹.新形势下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农业的作用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1(9):113-114.
责任编辑:黄艳飞
Construction Path and Governanc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ystem
—Taking Sanshu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as An Example
Wang Ying (Sanshui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Foshan C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hines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Establish a sou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different region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ail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void the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n local peopl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Based on this,took Sanshu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nalyzed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path of Sanshui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ystem,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dail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Key words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Governance
作者簡介 王莹(1988—),女,湖南平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科普、气象应急工作。
收稿日期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