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3-06-07张玲
张玲
摘 要:《3~6岁儿童成长发育指南》中将幼儿成长的具体涵盖范畴在传统幼儿教育的前提下,加入了符合幼儿实际年龄情况的能力发展要求,主张以儿童自发性游戏的形式,通过儿童对生活的发现与探索,逐步在游戏中养成属于自己的天赋发展空间。结合现代幼儿教育中运动改变大脑的具体情况来说,幼儿在日常幼儿园的活动中,已经处于天真无邪、自由探索、积极成长的状态下,这将对幼儿成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自发性群体游戏引起的社交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因幼儿的认知理解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最终导致幼儿的行为规范上可能与社会生活存在部分出入,那么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就需要教师在这一阶段,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介入引导,故此,文章选取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角度,希望通过劳动教育,在幼儿自主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幼儿正确的成长观念指导与培养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并同时给予幼儿以独立人格观念,让主人翁意识不断作用于幼儿成长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幼儿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劳动教育与日常运动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通过运动行为,提升幼儿的脑部发育水平与基本能力养成状态。而其不同点在于,劳动是在特定的活动下,从事的有关生存发展的基本动态工作,并且由劳动行为所创造出的是富有自主意识影响下的劳动结果,其更有利于儿童高级正向情绪的产生,有利于儿童的具体学习能力成长。而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成长教育阶段,正处于情绪脑,也称潜能脑的主要培养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幼儿开始将所听到的、看到的,不同的认知内容储存进大脑,在社交过程中诞生出多种高级情绪。而劳动教育与日常运动不同的另外一个方面在于,在劳动教育中,幼儿开始逐渐掌握利用工具满足具体劳动需求,更换工具以提升劳动效率,在出现负面情绪或认知缺失的部分时,可以借由教师的引导,使幼儿不在受负面情绪的引导。
一、劳动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一)通过增强幼儿在园区的自理能力加速环境适应能力成长
在幼儿教育阶段,不可避免的,就是在现今教育环境影响下,幼儿对园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幼儿普遍在入园时,需要1-2个星期的环境适应过程,部分幼儿可能由于身体素质情况,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由于近年来疫情在我国不同区域的持续性作用,导致幼儿在入园前这一时期可能接触到的社交情况与环境越来越少,这就导致现阶段我国幼儿在入园后普遍存在着因环境适应能力弱而长期处于生病状态,不少家长选择延时入园,以更长时间的家庭陪伴帮助幼儿做好入园过渡,但毕竟家庭教育并不能替代幼儿园教育所具备的社会属性,同时幼儿在单一的成长环境中,其身心健康与心智成长发育情况普遍低于正常年龄在幼儿园上学的幼儿。故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能只依赖延迟入园。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最根本意义在于,儿童在探索能力的劳动过程中,首先知悉了自身的能力可帮助自己在有限条件下,创造出何种的生存空间,与教学基础设施环境相比较,自身创造或改变的空间会让幼儿更熟悉,进一步加快幼兒对园区生活的适应。同时在对幼儿反复的劳动教育与实践中,幼儿进一步学习了利用工具对现有环境内容进行自我创造,首先给幼儿创设了理解父母日常工作的辛苦状态,同时生存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幼儿尽快确定自身的主人翁身份,并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让幼儿学会幼儿园的简单规则,并作用于自身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单一通过语言教育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劳动教育可进一步增强幼儿对高级情绪的认知及表达
针对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通过日常劳动,在主人翁意识的影响下,很容易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责任感与自尊心。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劳动行为中,也体现在幼儿每日的园区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就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故此,只有幼儿在不断的劳动教育中获得成长,将劳动看作是自身每日所必须参加并且实践的具体内容,才会使幼儿在自身发展的阶段通过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萌生出更多属于自身的正向高级情绪的认知及表达,并在责任心的与自尊心的双重作用下,帮助幼儿建立更多的抗挫折能力,最终帮助其心智良好的成长发育。
(三)劳动改变大脑,提升智力
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人有三个头脑。天生一个头脑,从书本与知识中获得了另一个头脑,而从生活的劳动中,获得的是最后一个头脑。”这符合现代脑科学对人脑的发育理解,即天生获得来的是人类的原始脑,主要延续婴儿阶段的生存状态,从书本获得的大脑实际是开发最晚的逻辑思维脑,是在一定的学习知识累积中逐渐具备归纳、整理等其他学习能力的脑袋。而由劳动中获取的正是潜能脑的发育部分。
在幼儿进行劳动工作时,首先因劳动活动内容的不同,可能造成幼儿在整体劳动过程中,自身能力的发展对象本身就是不同的,例如幼儿用抹布擦桌子,是对五指分化与精细动作的小肌肉群练习,而扫地拖地是建立在双手与手眼协调基础上,对双侧分化能力的成长概括。由劳动带给幼儿的首先是各能力板块的不断成长。同时在频繁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幼儿的自身感觉器官开始集体产生作用,将所收集到的信息一一对应,这种感觉确认行为,能让幼儿更加准确的了解到在具体的劳动环境下,怎样选择并利用劳动工具,并学会将所认识的部分结合于日常生活,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能力与劳动效率。这不仅让幼儿在发育阶段增强了自己的脑成长状态,同时通过劳动所形成的美好品质也会一直作用于幼儿终身,成为道德品质形成的宝贵财富。
二、我国现阶段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现状
(一)仅在中、大班开展,并不普及
受原生家庭环境以及幼儿园教学能力因素的影响,导致现阶段我国幼儿园在每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情况并不乐观。虽然二胎与三胎政策,进一步缓解了教师在园区的教育压力,但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教育意识的普遍提高,幼儿的教育成长问题仍是各个家庭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这就导致了幼儿由原生家庭环境所带来的“宠爱”特质与幼儿园园区生活并不相适应,针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教师只能选择在已经适应幼儿园规则的幼儿内开展,因为园区硬件设施的有限,即使在已经开展的年级,学生的执行程度也并不是很好,其中有儿童因理解能力有限,会将劳动活动看作日常游戏活动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在儿童园区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对绝大多数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并不了解,在劳动活动或劳动教育的具体安排中,因害怕幼儿受伤,而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最终导致幼儿自身的劳动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二)过渡注重劳动教育活动形式
关于劳动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具体开展环节,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教师过于拘泥于劳动教育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幼儿具体的劳动行为应当基于自身对周遭空间环境的观察,并在自我理解的角度下,自主选择并完成。而将劳动教育订立成课堂形式,有助于教师选取劳动主体进行知识普及,帮助幼儿更好的认知有关劳动的相关知识。但教师在实践劳动教育环节时,并不能只将劳动教育归于课堂教育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使幼儿逐步养成只有在既定课堂背景之下,自己才应该具备劳动行为与劳动素养,这不仅使劳动对幼儿教育的基本意义变得狭隘,还会在幼儿错误的自我理解中,形成相反的价值观指引。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措施
(一)利用幼儿园日常生活时间,从碎片时间中引导幼儿养成劳动习惯
幼儿劳动教育与青少年劳动教育不同,在幼儿园直接开展劳动课反而会使幼儿因理解能力的有限造成对课程或活动内容的不理解,甚至对自我身份产生怀疑,在幼儿对园区生活的适应中,本身就存在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故此,为了使幼儿可以更快的建立自理能力与主人翁意识,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应当首先围绕幼儿在园区的日常生活进行设计。例如在吃饭和午睡时,引导幼儿建立属于自己的自理能力与劳动行为,像自己拿餐具排队等待老师盛饭或在饭后可以自主的打扫桌面残留的饭渣,年龄较大的幼儿还可以自己洗碗、收拾餐具到碗柜处,自己脱衣,整理床铺等等。先让幼儿从力所能及的劳动行为入手,通过这些生活中因自身生存引起的劳动行为,首先建立自身的劳动行为习惯,再由教师通过饭前、睡前环节进行有关劳动教育的知识普及,逐步让幼儿理解到,自我管理与自我劳动是其能力可以达到的板块,并在鼓励式教育的氛围中,不断让幼儿逐步熟练掌握属于自己的自主劳动能力,将在园区形成的劳动习惯带到日常家庭生活中去,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到正确行为与能力养成对自身成长的帮助作用,以此建立幼儿劳动意识。
(二)切合幼儿自身能力成长,建立集体劳动观念
在幼儿已经具备自理能力与一定劳动技能后,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劳动活动的设计,让幼儿将具体的劳动行为进一步的带到集体生活中去。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的劳动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自我生活区域的劳动活动后,将班级公共区域以小组形式分配给幼儿,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与动作发展。例如在劳动活动开展时,要求幼儿带一块小抹布和小桶,由教师示范洗抹布的劳动技能动作,再让幼儿利用技能将自己的书桌,板凳清理干净。在基本区域劳动活动结束后,再将班级公共区域,比如教室地面、讲台、黑白、门窗、可接触到的墙壁进行小组间的分配,鼓励幼儿通过合作形式共同完成区域清洁工作。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分组情况是基于幼儿自主能力进行的劳动技能拓展,不能单纯为了劳动而引导幼儿劳动,否则对超出幼儿能力之外的部分,不但不会由劳动使幼儿建立集体劳动观念,还会因为能力板块的超出,使畏难心理过早的出现在这个阶段的幼儿群体中。
在集体劳动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于,教师要利用好劳动活动结束后的时间,以总结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劳动行为过程的回顾,观察打扫后与打扫前的教师环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以此给幼儿建立自信心与成就感。要让幼儿回想,在活动中自己学会了哪些勞动技能,在总结劳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幼儿认知到自己能力板块的成长,最后就是教师的总结引导工作,要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劳动为自身创造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并对环境维持具有责任与义务,以此引导幼儿建立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意识。
(三)通过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度了解劳动的意义
在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发展中,由优秀文化所带来的具体内容,不断丰富着劳动教育的内涵,幼儿园可以在具体的节日如:植树节、劳动节等节日中,让幼儿通过对具体节日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幼儿对劳动的理解。以植树节来说,植树活动本身属于具体的劳动行为,而通过这一劳动行为并不为具体改善与幼儿密切相关的生存与成长空间,而是通过广泛的植树造林活动,通过改善区域内的生存环境以此满足人类呼吸质量的提升。虽然在现阶段,幼儿可能对这一行为的具体理解存在困难,但只要让幼儿经历这一行为,明白今天的劳动工作可以在日后为自己及他人的健康生活提供帮助,就足以给幼儿种下一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种子,并在幼儿持续的成长过程中,使这颗种子不断生根发芽。
四、结语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活动中,教师还要链接家长,其目的并不是让家长直接教育幼儿拥有劳动习惯或能力,而是希望家长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在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行为中,尽可能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不袒护、不溺爱、不阻止幼儿自身的能力成长,以此满足劳动教育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菊梅. 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J]. 学周刊,2022(33):180-182.
[2]胡韶荣. 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劳动教育开展研究[D]. 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1.
[3]龚红艳. 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路径初探[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6):210-212.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