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改良探索(下)
2023-06-07邢媛
邢媛
三、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高胡优化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作为国内最年轻、最具活力的民族管弦乐团,成立五年来,秉承着“丝竹江南、丝竹交响”的艺术定位,在践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江南音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同时,坚持“丝竹江南”的地域特色,注重“丝竹交响”的国际表达,积极探索中国民族音乐、江南音乐的现代化、交响化、国际化创新之路。
中国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由于效仿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模式建制,在声部系列化探索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拉弦组问题:高胡承担了小提琴的高音声部作用。20世纪末,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在《人民音乐》发起的长达六余年的“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讨论中曾经说过:“拉弦乐的真正优势在中音区、次高音区和低音区,而在高音和极高音区是相当薄弱的”。既要承担拉弦组的高音区功能,乐器上恰恰又是“相当薄弱”的,那么改革、探索,势在必行。
正如上述第二部分列举的20世纪下半叶的高胡改良案例,这仅仅是笔者列举的三例典型的高胡改革案例,事实上远不止这三例。据《华乐大典·高胡(文论篇)》《高胡制改研发大事记》载,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由上海粤籍音乐家司徒梦岩和吕文成共同创制“高胡/粤胡”以来,高胡改革至2005年共有13次改革的记录,不同时期的不同改革者围绕高胡的演奏方式、制作材料、音量、音色等问题展开探索和调整。如何改善高胡的高音区薄弱问题,可以说,近百年来一直在探索中。
为了了解高胡乐器形制的百年史,笔者整理了包括早期二胡在内的6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高胡的常用参数(见表2):20世纪20年代华彦钧竹制丝弦二胡、青岛迷胡胡琴文化馆收藏的一把60年代初的高胡、70年代满瑞兴、王国潼等合作研制的制高胡、上海地区现常用的高胡、无锡产喇叭筒高胡和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与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合作改良的高胡。通过对比,可以看到,高胡自诞生以来各个重要历史节点中的形制样态变化中,前小后大的喇叭筒式琴筒形状有利于音量的扩大,几十年来在高胡改革形制中接受度较高,而扁八角的形状在擦弦点与琴马之间的距离上小于圆筒,有利于高把位音区的音色。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自2017年成立,对于高胡的改良探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这款优化高胡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与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一种新型高胡琴筒”已经于2020年4月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 2019 2 1244510.8),并在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以及江南地区的各民族乐团中推广开来。这款改良高胡以上述满瑞兴、王国潼等改良“平托板式”高胡为基础,进行了各部件尺寸、材质的改良和优化。
在琴筒形状上,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优化的高胡采取了前扁八角筒慢慢过渡到后端扁圆筒的形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琴筒前端的八角筒并非正八角形状,而是偏扁的八角形,这种形状缩短了琴弓擦弦点至琴马之间的距离,使高音区的音色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设置按压琴弦调节螺丝(见图3)。琴马下方至琴筒底端琴弦处设有一软垫的金属按压板,通过外侧螺丝钮调节按压板的松紧,以控制按压琴弦力度,模拟传统高胡用雙膝夹持的方式,这样既能达到传统高胡双膝按压控制音色的效果,又能从演奏姿势上解放双腿,与其他拉弦乐器统一演奏姿势。
琴筒后端扁圆形出音筒设一硬木制心型挡板(见图4),且向琴筒内侧倾斜,这一部件在增强了声音的反射效果、有效增加音量的同时,也使声音聚拢在琴筒内,不会完全扩散出去。如此以来,胡琴类乐器中下把位常见的声音衰竭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中下把位在音色上更加醇厚、明亮。以当前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高胡声部为例,十把高胡音量在整个乐队中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乐队需要,有时甚至要稍微控制一下音量。这款改革高胡整体在音色上细腻,情感表达较以往高胡更加丰富。
扁八角形状高胡较圆筒高胡的优势还在于演奏习惯上。扁八角的琴筒形状使琴弓较圆筒上更容易挂住。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高胡优化前后形制带来的演奏手感差异,笔者采访了现乐团首席孙瑶琦女士,她说:“改革的扁八角高胡与二胡的整体演奏状态比较接近,左手手感区别不太大;右手在运弓上,要有一个从二胡六角筒到高胡扁八角筒的运弓角度的细微调节过程,二胡演奏者可以通过短暂的过渡期很快适应这种改革高胡的演奏”。确实,由于国内专业艺术院校,仅中央音乐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设置高胡演奏专业外,其他专业院校并无专业高胡教学。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大量民族乐团中的高胡声部演奏员需要从二胡专业学习者中转习高胡,这一现象也为此款优化高胡迅速推广扫清了演奏技术障碍。
四、结语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 舞蹈》:乐器,作为音乐艺术的工具,乐器具有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性。乐器的演变和发展,不能超出艺术实践特定的范畴,不能像其他产品那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这并非说乐器是不变的,只是它的演变过程往往间以相当长的相对稳定期。这是由于掌握和发展某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以及积累起丰富的该乐器演奏的曲目,都须有较长的时间。
乐器是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上,各民族、各种类的乐器演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过程是漫长的“渐变”,而非短时间内的“革新”可以完成。这也是本文标题弃“改革”用“改良”“优化”之意。
中国为发展大乐队而进行的“乐器改革”已经走了近七十年,高胡改良自20世纪20年代初创制至今已有百年。不同时代改革高胡都试图解决高胡音量、下把位音色、环保等问题。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近年对高胡的改良工作,吸收借鉴了以往改良高胡的宝贵经验,将琴筒形制改为前扁八角、后扁圆筒的形制,缩短擦弦点与琴马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下把位手感,有效解决了高音区音色统一问题。在琴马下方设置金属按压板,通过外侧可调节按压板松紧螺丝钮来控制按压琴弦力度,模拟传统高胡用双膝夹持的方式,既达到传统高胡音色效果,又解放双腿,解决了高胡与其他拉弦乐器演奏姿势统一问题。琴筒后端木制挡板由原有垂直半圆型改为向内倾斜的心型,软木材质改为硬木材质,更有效增强声音在琴筒内的反射,在满足乐队中高胡音量问题的同时,也适应了当下民族管弦乐新作品中大量使用高把位音区的现状,使高胡声部在乐队中越趋完善。这一优化成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发展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注释:
刘文金:载《民族管弦乐交响性的实验》,《人民音乐》1997年第5期。
孙瑶琦供图。
笔者根据对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指导、二胡演奏家朱昌耀的采访笔记整理,2022年9月18日,苏州。
笔者根据对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首席孙瑶琦的微信采访笔记整理,2022年11月3日。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 舞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第8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