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时期如何提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质量
2023-06-06尕让高布
尕让高布
(迭部县林业总场,甘肃 甘南 747400)
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建设天保工程公益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促进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提升,同时还可以保障各地区环境的稳定发展。但是现阶段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补偿资金制度建设不完善,补偿资金兑现迟缓、经营管理不科学、苗木选择不合理、资金使用不规范、忽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严重影响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质量的提升。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有效性的措施,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 新时期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1 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建设缓慢
地方公益林是天保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是保障天保工程方案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与地方生态安全、林区稳定、林权所有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是当前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设缓慢,难以真正启动省级补偿基金制度,严重打击了林权所有者的管护积极性,不利于天保工程的顺利进行[1]。
1.2 生态效益林补偿资金兑现迟缓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对国家级公益林进行保护和管理的重要资金来源,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兑现。但是现阶段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细则还不完善,导致补偿兑现工作进行缓慢,而且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漏报、补报灯体,再加上对面积落界不明确,区划界定书界定档案不完善,影响了工作进展。
1.3 资金使用不规范
部分单位对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资金使用不规范,缺乏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容易引起资金挪用、截留问题,导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难以兑现[2]。
1.4 苗木选择问题
在建设天保工程公益林时,对苗木种类的选择不合适,与当地气候、土壤、光照等情况不相符,导致苗木成活率较低;此外,苗木质量不过关,导致面积大面积死亡,严重降低了天保工程的建设成效;此外对林木栽培管理不科学,难以展开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范措施等,危害林木的成活率。
1.5 忽视先进技术的应用
在天保工程建设和管护工作中,忽视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对大数据技术、物联网、3S技术等没有进行有效性应用,降低了天保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导致整体建设模式较为落后,难以实现精细化、现代化管护[3]。
1.6 经营管理不到位
设计方案不合理,缺乏现场检查,难以展开针对性的设计规划;封山育林措施使用不合理;造林结构不科学,树木的栽种位置、树种搭配等方式不合理,难以优化造林结构;此外,对公益林多种资源的应用不到位,难以开发和利用非木质资源,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降低公益林的经济效益,导致公益林管护资金不充足,限制各项工作的开展[4]。
2 新时期提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质量的策略
2.1 引进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天保工程公益林的建设周期展开综合性分析,对工程运行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对林地建设和工程运作进行有效统一整合,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的科技化水平,同时引进视频监控系统和效益监测体系,尤其要在森林管护中引入视频监控系统,同时要对GPS巡护系统进行合理应用,可以及时了解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针对那些森林资源分布比较集中且管护难度大等区域,可以建设移动基站,并安装视频探头,这样可以全天候监视森林资源。对一线管护人员配备GPS定位仪,可以通过电子导航方式,拓展巡护覆盖面,对森林资源进行高效性管护;此外,还需要构建填报工程效益监测体系,可以对天保工程建设成效进行综合性评价,对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5]。
2.2 加强资金管理
要加大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的资金投入,并提高资金管理质量,实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率,同时需要对资金流向进行动态跟踪,避免出现资金截留、挤占、挪用问题的出现,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纠正处理,做好补偿资金兑现工作。强化责任追究制,一旦发现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需要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对天保工程经费和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资金进行核检。
2.3 完善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效益,而且还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这种属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益林的商品价值,严禁商业性砍伐,难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这样一来会对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带来一定的损失,导致森林资源的管理、维护资金出现断裂,难以维持良好的发展[6]。基于此,需要监理公益林效益的补偿基金制度,以便国家、社会、群众等共同补偿。一般情况下,需要采取分级差异化补偿制度,即公益林效益需要有省市县三级财政实施补偿。在具体实施中,通过国家、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对经营组织者进行投放,或者利用低利息、无利息、贴息贷款等形式对部分骨干项目进行扶持。社会补偿就是从而公益林收益单位、个人中获取补偿,如森林公园、风景旅游区门票等;自我补偿就是在保障森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森林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产业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增加经济收入,从收益中抽取部分比例对森林建设进行补充,形成良性循环。要确保对补偿基金进行专款专用,避免随意挪用,同时要归入到财政预算中,建设专门的账户进行分级管理和单独建账。
2.4 明确补偿基金实施细则
在对林地进行优化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前提下,需要对森林资源展开二类调查,同时需要积极推动集体林权制的优化改革,以便把国家级公益林推广到每个村、乡、林场内,拓展公益林面积,并且要对每一个山头、地块、林权的权利人进行明确,同时要确定现场界定,并要按照相关法律要求签订禁限伐协议和管护协议,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合归档,形成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7]。同时要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细则进行明确,对补偿资金的分配使用比例进行规范,确保林权权利人能够依法获得补偿,保障管护管理经费的充足性,为设施建设维修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要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社会力量参与进来,通过购买服务的管理机制,成立森林管护专业公司机构,利用委托、承包方式进行管护,对具体的管理维护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形成系统化的社会保险机制,全面优化公益林管护效果,并提高资金使用率。
2.5 加大培训力度
引进专业人才,强化专业培训,构建高素质的建设队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传播森林生态学技术知识,举办公益林知识讲座等,分发生态林宣传材料,或者利用各类网课进行培训提高专业业务能力。
2.6 强化公益林经营管理
在建设天保工程公益林时,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如封山育林、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等方式[8]。要对生态公益林的砍伐进行严格控制,只有处于树木顺利生长、改善自然环境等目的才能对其进行砍伐,避免进行商业性采伐。同时对枯死的林木进行及时砍伐,避免出现病虫害蔓延问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营林技术,始终坚持生态营林,并保障尊重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明确经营类型,实现从现有林分到地带性森林项极群落的持续性转换。要构建完善的公益林的检测和评价体系,动态掌握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从而保障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避免出现破坏森林的行为,切实维护天保工程公益林的建设质量。
2.7 合理利用公益林
要对公益林进行优化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强化自补偿能力,要在对公益林进行保护的同时,对非木质资源进行有效性应用,拓展非木质资源利用渠道,对丰富的森林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如可以以森林、生态公益林开发为景观资源,在森林中种植珍贵树木、中药、食用菌等,发展生态旅游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天保工程公益林的经济效益,为公益林地基建设和管护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保障天保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9]。
2.8 其他
要对天保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和规划,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展开详细严格的设计审查工作,做好施工前的现场勘察工作,对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处理。聘请高素质的人员展开审核工作,确保工作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制定规范性、统一化的测试指标,以便对设计图纸进行综合审核,确保其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其次,需要完善林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苗木种类,确保苗木的客观生长规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相适应,同时要以生态系统树种主进行种植,同时补充一定比例的木材、经济树种,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10]。同时还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针对观赏树木,实现树木生态系统多样化,这样可以提高人工林成活率,对生活环境进行优化。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督力度,保障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必要情况下可以引进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化跟踪抽查监督,及时发现建设施工中的问题,并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对相关的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质量的全面性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环境保护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绿色保护的重要途径,可以构建稳定的地方环境,改善林区民生,推动生态文件建设。基于此,要对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措施,全面提高建设质量和效果,优化居民生存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