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时代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与实现路径

2023-06-06张宏建李新春王帮俊

高校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智商科跨学科

吉 峰,张宏建,2,李新春,王帮俊

(1. 中国矿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经济社会进入数智时代。数智时代以数智技术为驱动力,并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改善了客户体验、优化了生产过程、提升了产业效益、提高了交易效率,并产生了大量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场景。这将对商科人才培养和商科教育带来显著影响,进而推动商科人才培养的重构性变革。创新和变革数智时代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必须顺应数智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逻辑,回归商科人才时代性、创新性、应用型、前瞻性等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围绕单一学科进行商科人才培养的模式。数智时代对面向学科前沿和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下,推动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建构和知识传导模式变革,赋予商科人才新的思维、理论、工具与能力,消除知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断层和鸿沟显得尤为迫切[1]。这就要求重新定义商科人才的培养理念、内涵与模式。杜考夫(Sandra J. Smith Ducoffe)等将商科人才培养描述为一个一体化的框架:一方面是单一学科或者多学科模式,学生需要完成包括金融、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和统计学等在内的一些核心课程,同时去发现不同核心课程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是跨学科模式,它要求学生以不同学科融合的视角专注于现实世界的问题[2]。跨学科教育为商科人才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和能力,有助于其应对多样化的商业需求和未来的职业挑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大多基于单一学科或者多学科而非跨学科,从单一学科、多学科到跨学科的转变需要对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理念、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培养范式等进行根本性变革[3]。因此,如何在遵循商科人才培养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突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商科内部学科、商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当前商科教育亟待探索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尝试在分析数智时代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原因的基础上探寻数智时代对跨学科商科人才的本质要求,进而探析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以期为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引。

二、 数智时代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缘由

(一) 传统商科人才基于单一学科培养范式的局限

传统商科教育是在亚当·斯密(Adam Smith)分工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财务、会计、营销、人力资源、运营、金融等是传统商科的细分专业,各专业有着自己的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学术与研究标准。传统商科教育以职能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重在专业理论教学[4]。面对纷繁复杂、急剧变化的现实世界,传统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数智时代的发展步伐。

一是专业划分过窄,难以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细分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却忽视了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交叉性。现实生活中的商业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学科能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来共同应对。学生在单一学科框架下接受教育,往往只能接触到特定领域的理论和知识,缺乏对其他学科和领域的了解,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只能从自己所学的领域出发,无法看到问题的全貌和多重因果关系。此外,传统单一学科商科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碎片化的特点,他们很难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也无法充分识别技术、市场、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相互交织带来的复杂挑战。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科人才对快速变化商业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利用多领域资源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5]。

二是课程设置固化,不能满足多元知识需求。传统单一学科商科教育通常注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授,以培养学生在商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这种教育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商科学科知识,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传统商科教育通常遵循一套经典的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等。然而,现代商界日益复杂、创新不断涌现,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传统课程往往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其次,传统商科教育忽视了跨学科和综合性知识的重要性。现代商业教育除了教授纯粹的商业原理外,还涉及法律、伦理、可持续发展、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然而,传统商科课程在这些方面的整合相对有限,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传统商科教育通常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导向的元素。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往往难以直接应用于真实商业场景,这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面临巨大的适应性问题[6]。

三是教学内容陈旧,无法紧跟实践变化。传统单一学科商科教育的教学内容陈旧,通常是建立在经典理论和传统商业方法基础之上的。数智时代企业发展日益依赖新兴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物联网等。这些技术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然而,传统商科教育未能将新兴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纳入课程,这会导致其在适应现代商业环境、抓住创新机遇以及为企业提供最优解决方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此外,传统商科人才培养还忽视了商业运作中的非经济因素,如企业社会责任、环境可持续性和道德伦理等。传统商科教育往往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侧重于传授商业管理和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商业活动对社会、环境以及道德价值的影响,导致商科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缺乏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只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教学方法滞后,制约商科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基于单一学科的教学方法在今天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显得相对滞后,制约了商科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 在传统商科教学中,跨学科团队教学往往被忽视。教师可能更倾向于按照传统的学科划分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和片面,难以全面理解实际问题以及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其次,在传统商科教育中,教学方法通常以传授知识为主,采用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传统商科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养成,如跨学科合作、问题解决、沟通与表达、领导力等,这些在实际商业环境中十分重要[8]。

(二) 数智时代培养跨学科商科人才的必要性

数智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全球经济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和信息革命。新兴数智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商业环境,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商科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一是商业环境复杂性的加剧需要跨学科商科人才来应对现实挑战。当今时代,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区块链、增强现实、量子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工作、组织和行业的面貌,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频频出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各个环节的深刻变化,加剧了全球化趋势以及经济治理结构的深层变革。更为重要的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或工程问题,而是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9]。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单一学科培养的商科人才往往难以单独应对。培养跨学科的商科人才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跨学科商科人才不仅拥有商科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备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如科学、技术、工程和数据科学等,这种交叉融合的知识和多样化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复杂商业环境中的各类挑战。

二是新兴技术的深度嵌入需要跨学科商科人才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和信息资源,也改变了商业决策和运营方式。传统商科人才虽然拥有丰富的商业知识和经验,但面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他们往往缺乏一定的技术运用能力[10]。跨学科商科人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兴技术,能够将先进的数字化工具与商业实践相结合,推动企业从传统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转变。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他们能够深入挖掘海量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揭示市场趋势和消费者行为,从而准确预测未来走势并制定相应策略。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他们能够实现智能化决策支持,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决策帮助,进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此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跨学科背景的商科人才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字化工具,推动企业建立客户导向、实时感知、数据驱动和智能运营的管理新模式,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功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管理对象和边界的拓展需要跨学科商科人才来促进生态融合发展。数智时代,企业管理对象不仅包括传统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而且涵盖数据、智能设备、虚拟现实等更广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元素[11]。这些数字化和智能化元素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部门或团队,而是涉及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和团队之间的紧密协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学科背景的商科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拥有多领域的知识和综合能力,能够将商业管理知识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结合,促进企业构建更高效、智能、柔性的商业生态。此外,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商业模式的兴起也加速了企业管理边界的拓展。这些新兴商业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技术的支持,打破了传统企业之间的边界,使得资源和服务得以更加高效地融合和交换。跨学科商科人才具备跨界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推动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或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整个价值链的生态融合发展。

三、 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及本质要求

(一) 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概念内涵

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强调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相结合,以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商业思维和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12]。已有学者从认知、实践和技术视角对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进行了概念界定。在认知层面,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被视为一种知识整合,即通过商科与其他学科领域(如科学、工程、人文社科等)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13]。林(Chae Mi Lim)等提出了“整体商科教育”的概念,认为商科人才培养应该跨越单一学科的界限,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商业能力和领导力[14]。巴哈达(Christopher Bajada)等主张商科人才培养应该融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15]。在实践层面,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被视为一种范式,强调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那亚克(Bhabani Shankar Nayak)主张通过项目型学习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商业决策能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和道德责任[16]。在技术层面,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被视为一种课程形态和教学手段[17]。霍宝锋等提出了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主张采用价值整合、学科整合、虚实整合、生态整合的实践方法进行商科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探索[18]。综合已有研究成果,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知识生产范式,是在现有商科学科人才培养基础上,融合多学科理论知识和工具,面向经济社会现实需求和复杂动态商业环境,以问题和项目为纽带,通过知识、课程、教师、学生、专业、学科等基本要素的交叉渗透和自由流动,培养具有全面素养、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实践。

(二) 数智时代对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

数智时代对商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需要在保持本土特色和底蕴的同时,在数据使用、数字化思维与创新、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在本质上要求强化价值引领,遵循知识性和价值性统一原则,立足两个大局,不断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力量,并借力数智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

1. 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的融通。中国立场强调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和国情,把握中国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国际视野要求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灵活运作和拥抱多元文化[19]。一方面,拥有中国立场意味着能够准确洞察国内市场的潜力和需求,灵活把握市场动向,并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作出明智决策。同时,理解中国立场还有助于在政策和法规方面作出合理判断,降低因政策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这种本土洞察力使得商科人才能够在中国市场中更加敏锐和适应,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功转型提供重要支持。另一方面,拥有国际视野可以为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和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全球化时代,商业合作和市场机会往往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拥有国际视野的商科人才能够理解和融入不同文化的商业环境,善于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这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使得商科人才能够拓展全球市场,实现更广泛的合作和资源整合。融通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的跨学科商科人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能够在国内外市场游刃有余,推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实现全球化战略目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2. 厚重底色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厚重底色是指学生在商科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交叉学科是指学生能够在商科知识基础上融会贯通其他学科知识,形成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一方面,厚重底色是跨学科商科人才成长的重要支撑。商科作为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学等多个专业。培养跨学科商科人才需要学生在这些基础专业上具备扎实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只有具备厚重专业底色的商科人才,才能对商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把握商业机会,进而作出明智的商业决策。另一方面,交叉学科是跨学科商科人才成为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现代商业环境中,问题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跨学科商科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将商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比如结合数据科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商科人才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来深入挖掘市场趋势和消费者行为,从而制定更准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再比如结合工程学科的知识,商科人才可以在创新产品开发、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项目管理与规划、技术创新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厚重底色和交叉学科相融合是商科人才全面适应复杂变化的商业环境,应对未来商业挑战的重要途径。

3.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入。工具理性强调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价值理性强调在商业决策中考虑社会责任和伦理价值[21]。一方面,工具理性强调商科人才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商科领域涉及数据分析、市场研究、财务管理等诸多领域,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工具和技术以支持商业决策。另一方面,价值理性关注问题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强调在决策和行动中考虑社会环境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商业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经济利益,还应该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商科人才需要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遵守商业伦理和法律规范,确保商业活动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创造社会价值。例如商科人才在制定产品和营销策略时应该考虑产品的社会责任,避免虚假宣传。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入使商科人才能够在商业实践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进而为企业和社会持续创造价值。

4. 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融汇。历史传承是商科学科的源头和基础,是商业文化的延续,推动了商业制度与实践的演变,并为商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文化创新是指在商科领域中,通过对传统商业文化和商业经验的创新与融合,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商业理念和商业实践。文化创新是商科领域的动力,促进了商业的进步和发展[22]。一方面,通过历史传承,商科人才可以从过去的商业经验和商业文化中吸取教训和智慧,为未来的商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新,商科人才可以挖掘和发展本国、本地区商业文化,形成独特的商业优势。通过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融汇,跨学科商科教育可以培养出具备深厚历史底蕴和创新思维的商业领袖和管理者。这样的人才不仅具备商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有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商业领域中灵活应对各类挑战,推动商业发展与社会进步。

四、 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为了更好地适应数智时代对跨学科商科人才的需求,对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是全方位、系统化的过程,下文针对传统商科单一学科培养范式的局限,基于数智时代对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尝试从优化培养目标、完善培养过程与健全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数智时代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一)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培养目标是提升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不仅有助于协调和整合培养体系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的关键要素,而且还能为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等人才培养全过程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战略指引[23]。传统商科人才的培养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商业基础,使他们能够成为某一商科领域的专业人才。这包括广泛的商业知识,如对市场经济原理、财务分析、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理解,以及对商业运作各个方面的深刻洞察。此外,传统商科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决策制定、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和冲突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和领导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旨在赋予学生在组织中扮演关键领导者角色的能力,以确保他们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挑战。总体而言,传统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契合了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随着数智时代到来,新一轮数字技术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分工、市场运营管理、国际贸易格局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面临从低速状态转向高速状态、从确定性情景转向不确定性情景、从线性变化转向非线性变化、从同道追赶转向换道超车的外部环境。因此,数智时代商科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挑战。依据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和数智时代特征,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可优化为引导学生熟悉经济全球化、技术数智化与发展可续化的商业活动普遍规律,使其成为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具备人文艺术素养,拥有跨学科思维与领导力,熟练运用系统科学与数据科学的决策工具与方法,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变革的复合创新型人才。首先,数智时代商科人才培养应突出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推动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相互融合,以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其次,数智时代商科人才培养应更加强调学生数字素养的养成。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以及如何在商业环境中熟练运用这些技术。最后,数智时代商科人才培养应强调学生具备对环境变化的高度适应性。鉴于商业环境的不断演变,学生需要具备快速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新趋势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数智时代商科人才培养强调扎根本土、面向时代。他们需要具备塑造和重建商业伦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总的来说,数智时代商科人才培养需要聚集行业需求明确跨学科商科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核心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 完善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

作为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培养环节扮演着执行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在实际操作层面,它包括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方法创新等具体实践,以确保学生在跨学科背景下获得全面的跨学科商科教育。

1. 建构“灵活多样、层次递进”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课程、项目、专业、学位是贯彻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构成要素。高校可以围绕四个核心要素选择不同的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开设跨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是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各培养单位应聚焦跨学科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理念和技能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全面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开设了多门跨学科课程,涵盖了商业、工程、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其课程“数据、模型和决策”涵盖了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和商业应用,帮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应用。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跨学科通识课程、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和跨学科选修课程的形式来打破单一学科课程体系的局限。二是设立跨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是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高校应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跨学科项目,将商科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流能力,引导他们共同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课程项目涵盖了商业、工程、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技能。三是开设跨学科专业。跨学科专业通常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以形成全新的研究和解决方案。这种综合性的方法有助于解决跨学科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全面和创新性的建议,促进知识的跨越性发展。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开设了商业管理与计算机科学、商业管理与心理学、商业管理与公共政策、商业管理与艺术设计等跨学科专业,允许学生个性化选择专业领域,并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职业目标定制专业方向。高校在设置跨学科专业时可以将其分为主修和辅修两类,这有助于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和获得更全面的教育经验。四是开发跨学科学位项目。跨学科学位是跨学科教育的最终目标,它是一种跨越学科界限的综合性学位。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学校其他学院合作开设了多个联合学位项目,包括管理与城市规划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联合学位项目、科技领导力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联合学位项目等。开展跨学科商科学位项目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紧密合作。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政策框架,明确跨学科学位项目的指导原则和标准,同时提供相关资金支持。高校需积极响应政策,制定跨学科学位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拟订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及教师配置等细节,同时建立评估机制以确保项目质量等。

2. 设计“问题导向、纵横交错”的跨学科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实践的载体,高质量、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对于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一是要设置商科学科核心课程与整合性课程。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首先是一套以学科为导向的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商业基础知识。系统性地引入一些商科核心课程,如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经济金融、信息科技与数字化、运营与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统计等,能够使学生获得对商业领域的全面理解。在此基础上,高校还有必要培养学生重要的通用技能,包括团队合作、沟通、创新创业、领导力等。最重要的是,课程设置还应强调业务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可以通过课程体系中的整合性课程来实现,重点关注商业环境中不同要素以及供应链和分销链之间的职能。这种综合性的课程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商业的综合性质,并为他们未来在商业领域的工作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二是要设置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商科课程。这种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将商科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横向整合(跨学科知识)和垂直整合(知识的交叉),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以发展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商科课程设置需要突出能力导向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设计理念,摆脱传统商学课程以知识为导向、课程体系过于专业化的困境。高校要从解决现实重大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与能力出发,系统整合商学、统计学、计算科学、数据科学、数学、哲学、法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知识体系,综合市场经营、内部管控、技术创新、环境生态、社会责任等多元决策目标要求,设置跨学科商科课程。另一方面,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商科课程设置形式需要丰富多元。跨学科商科课程设置可以是跨学科性质的单一课程,也可以是多学科组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就跨学科单一课程而言,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在一门课程中相互交融并整合,通常需要来自多个学科背景的教师协同合作来实施课程教学。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开设的“可持续商业倡议”课程通过涵盖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法学(环境政策和法律)、社会学(伦理和价值观)、商学(可持续商业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社会企业和环保创新)等多学科视角分析案例,研究能源、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多学科组合的跨学科商科课程体系而言,项目将多个学科开设的相关课程组合在一起,学生可以通过修习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来满足跨学科的学习需求。这个形式包括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附加课程)两个部分构成。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信息与管理项目,45%的跨学科课程中有73%的课程是跨院系课程,这些课程由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信息学院以及工程学院三所学院提供。尤其重要的是,在数智时代的背景下,高校需要特别强调原有学科与数智技术(如数据科学、计算科学)的交叉融合。这一融合的目标是重组一个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相互关联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以建立从“单一学科知识传递”到“多学科知识构建”的学科复合性知识结构。

3. 统筹“合理有序、逐步深入”的阶段性学习安排。学科内课程与跨学科课程学习的合理安排是培养跨学科商科人才的关键。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科内的多课程学习。在这个阶段,高校要让学生接触到商业管理概念,包括客户、市场、商业、价值链等,以及各种商业学科,特别是与数智技术驱动下的商业变革和决策方法相关的学科。这个阶段旨在为学生建立坚实的商业基础,使他们能够理解商业世界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第二阶段为多学科、整合性课程学习。在这个阶段,高校应引导学生探讨商业运作的法律和经济框架、政府监管、市场、供应链和分销机制、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问题。这个阶段旨在让学生了解商业环境的复杂性。第三阶段为基于学科间、跨学科问题的导向型学习。该阶段,高校应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问题嵌入整合性课程或毕业设计中,并引导学生利用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从不同学科出发解决“现实世界”的商业问题,有助于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施“产教融合、团队协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是实现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步骤。一是要实施产教融合教学。高校首先需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项目、共同设计课程、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以及共同开展研究等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和企业应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内容融入实际商业环境且满足行业需求。此外,高校还可以设立学术顾问委员会,邀请企业领袖提供指导和建议,以保持教育的前沿性。通过这种产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在跨学科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数智时代的商业挑战,成长为具备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商科人才。二是要推进跨学科团队教学。跨学科团队教学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教育体验[15]。在跨学科商科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设置跨学科项目,同时组建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构成的学习小组,促进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进行学科交流合作,引导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针对不同的学科需要,高校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尤其数据科学、计算科学、人工智能)的专家或学者为跨学科团队授课,让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为了确保跨学科团队能够协作顺畅,高校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经验的教师,而且团队成员应该相互补充,能够在各自领域相互协作。此外,高校和企业应利用数智技术和在线平台为师生提供跨学科团队合作的环境,促进协作和知识共享。最为重要的是,高校应利用情境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团队中将各自的学科知识进行交叉和整合。

(三) 健全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效运行取决于促进其发展和运作的组织平台、资源投入和制度文化等的支持,这些资源和条件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能够有效促进教育机构、跨学科教师团队、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协同,为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支撑。

1. 搭建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组织平台。组织平台搭建是顺利实施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保证。一是要建立具备管理和学术双重特性的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培养方案、规划课程、整合教学资源、组建师资队伍等任务。这个机构还应扮演打破学科壁垒、协助学科之间沟通和协调的重要角色。二是要构建跨学科商科教育教学平台,促进商科与其他学科如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和工程等深度融合,同时整合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资源,包括师资、课程、实验室、技术设施等,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跨学科知识。三是要积极与产业界、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以共享资源和实践机会。在诸如数智营销、商务分析、数字化运营和区块链金融这类与新兴科技紧密结合的课程研发和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跨学科商科人才的培养需要积极引入高科技企业的参与。这些企业可以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设计,并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以促进商科教育与行业趋势的同步发展。

2. 加大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资源投入。资源投入在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一是要加强在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制度革新、组织变革等方面的投入,具体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奖学金资助和研究项目的经费支持,以激励培养单位积极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相关工作。二是要强化社会空间的发展和物理空间的合作,利用新建的面向跨学科组织的建筑、研究中心和研究所等资源搭建有利于跨学科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这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强化跨学科互动和教育教学研究,为跨学科商科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三是要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软件和工具等。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资源获取途径。

3. 强化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能够为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一是要完善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一方面,高校要为商科教师提供跨学科培训和参加跨学科研讨会的机会,鼓励跨学科合作项目的开展,支持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为教师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进而提高现有商科师资队伍的跨学科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招聘来自其他学科领域的专家和教师,也可以在校内通过联合聘任等方式实现跨学科师资共享。为此,学校层面必须修订师资聘任方面的制度与政策,允许各学院交叉联合聘任师资,明确联合聘任师资的职称评定以及福利待遇等相关政策,消除教师的顾虑,为各学院跨学科师资队伍的组成提供学校层面的制度保障。二是要构建跨学科项目与课程学分互认机制。高校一方面要明确跨学科商科课程、项目、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学分组成和获取标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接受跨学科商科教育;另一方面要建立学分互认政策,鼓励各学科之间的课程和项目互认,明确互认的条件和程序。三是要建立健全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质量监管机制。若要确保跨学科商科教育的课程设计符合行业和社会需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监控和评估,高校一方面要建立明确的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评估标准,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跨学科商科知识,另一方面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包括课程评估、学生评价等,全面评价培养质量,且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保跨学科商科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数智商科跨学科
“数智”视域中苏南蒲岸村微湿地公园公共设施情感化设计研究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