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公平和效率之名
——记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军

2023-06-06谢明昊

科学中国人 2023年5期
关键词:张军经济学理论

谢明昊

2017年6月,张军以博士毕业生身份参加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典礼

“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市场设计应用的例子,小到购物软件上的商品如何排列、交易规则如何制定;大到汽车牌照如何分配、教师轮岗如何安排……甚至是高考录取制度的设计,都是市场设计理论的‘用武之地’。”以2012年和2020年市场设计相关研究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为里程碑,时至今日,以配置效率、稳定性、公平性、战略和计算复杂性为主要研究对象,素有“微观经济学的工程学”之称的市场设计理论及相关研究,已不仅是微观经济学范畴内的重要内容,而是深入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为解决市场在提供公共品、不可分物品或非价格物品方面的失灵问题提供了强大助力。

在我国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需求日益紧迫的当下,市场设计理论及应用已经参与到构建符合我国发展与治理需求规则体系的过程中。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军正昂首阔步地走在这条理论创新和应用实践的康庄大道上。在他看来,“‘市场’的概念可以很宽泛,本质上凡是有资源分发的领域都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市场。有时仅仅改变一下组合的方式,事情的进展就会出人意料地顺利。而通过对市场各要素的分析,对其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从而让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得到想要的东西,进而让整个市场的运作更加公平、效率更高,就是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做的事情”。

平凡生活中的勤学梦想

2014年9月,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启了自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高考改革。自此,我国长期以来理科生考“物化生”、文科生考“史地政”的限制逐渐被打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优势来选择不同的学科组合。此番改革,无疑也对高校招生录取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加精准地制定学生培养方向,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科组合选择情况制定分数线,如何更为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组,成了摆在高校及相关部门面前的一次大考。而此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基础性研究,为其中的信息、激励、效率、公平等核心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可行性研究,让学生和高校双方可以用更精准、灵活的方式完成这次重要的“选择”,是市场设计理论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也是张军从研多年来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张军与高考录取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他参加高考的2004年。彼时尚未推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让这个少年遗憾地与第一志愿擦肩而过。不过,怀揣着对探索更多未知领域的向往和热情,在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后,张军选择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就此成了他的前进之地、求知之所。大二时在图书馆偶然拿起的一本经济学教材,又为他指明了一条之前从未想过的求学之路——“在中学时就学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加上所学专业打下的基础,我迅速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很快下定决心考取经济学方向的研究生。”张军回忆道。颇为巧合的是,在张军进入大学的同年,田国强出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并着手筹划了一系列改革师资团队及学科建设的项目。经过多年发展,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学教育科研改革成效卓然,不仅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更让一心向学的张军心向往之。一番辛苦一番收获,这一次基础扎实、勤学不辍的张军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博连读的历程。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转向”的经历,张军坦言,这是“一次非常正确的选择”。“有的同学转换专业之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期,但是我当时适应得很好。”这一方面得益于他早早确定了前进方向、在经济学相关领域下足功夫;另一方面,本科期间培养的扎实理论基础和缜密数学思维也对他助益颇多。在进入上海财经大学后,富有海外经历、以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指导的教师团队让张军“大开眼界”,其间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环境也让他充满了干劲。“在上海财经大学有一个共识,学术研究做得好的人才是值得追捧的‘明星’。”在孙宁教授的带领下,他逐步进入了市场设计这一研究领域,以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实践将自己的勤学梦想浇灌成一株不断寻求新知的茁壮幼苗。经过这番系统学习和培训,张军更加渴望接触经济学的前沿阵地。这一次,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成了他从研路上的全新一站。

5年时间倏忽而过,逐梦不止的科研幼苗终于开出绚烂的花朵,张军以优异的成绩为游学美国的经历画上了句号。而在一年前,恩师孙宁也带着自己的教研梦想来到南京审计大学并成立社会与经济研究院,专注微观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市场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曾经的师生缘分、对于市场设计相关研究的持续关注,让张军与孙宁教授一拍即合。2017年,张军回国加入孙宁教授团队,决心为“打造国内市场设计领域一流团队”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市场设计“大放光彩”

孙宁教授的团队迅速聚集了一批与张军有类似海外学习经历、专注微观经济学前沿研究的年轻人。针对现实中的资源分配和匹配问题量身设计机制等实际问题,这支年轻的团队就不同方向展开探索,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秉承着让市场设计“大放光彩”想法的张军,也在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中斩获了累累硕果。

据张军介绍,市场设计包括拍卖理论和匹配理论两部分,其中匹配理论更是市场设计的特色所在。他在著名的合同匹配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稳定匹配的存在性这一基础问题,提出了目前文献中最宽松的充分性条件,并在延迟接受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机制。与此同时,他还最早将行为经济学中的level-k理论应用于解释择校问题中的非理性行为,通过比较主流的录取机制在效率和公平性上的差异,进一步填补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鸿沟。

在深入研究了现实广泛使用的随机分配机制后,张军就效率、公平和激励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证明了关于随机分配机制在效率、公平和防群体操纵3方面存在一个不可能性定理,并且分析了在哪些特殊环境里上述3个性质才有可能同时成立。这一发现对于随机分配机制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针对现实中的轮岗问题和轮流分配问题,张军和合作者余景升引入了“住房交换”等经典场景,并利用镜像对称模型对其进行建模,在首位交换环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第一次将现实中广泛存在的轮岗和轮流分配问题纳入市场设计的研究范围,这一机制被审稿人和期刊编辑称为“聪明的机制”,相关问题也吸引了更多的市场设计学者参与研究。

以设计最优的分配机制为目的,张军就资源分配中的虚拟市场机制展开研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设计了一种选课方式:每学期每个学生拥有相同数量的点数,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的喜好程度进行点数分配。点数越高代表学生对这一课程越有兴趣,在最终确定入选名单时也相应地享受优先权。”张军以选课的例子解释了虚拟市场机制的内核,“通过模仿真实的价格机制,虚拟市场机制赋予参与者虚拟收入并创造一个虚拟市场,让参与者在市场上购买最想要的商品,最终找到市场均衡。在均衡中,每个参与者都最大化了自己的效用,因此均衡分配是有效的;同时因为所有参与者的虚拟收入相同,所以均衡分配也是公平的。”

虚拟市场机制自1979年提出以来,相关研究者甚众,但学界对这一机制的理解一直不够深入。另外,对于受约束的分配问题,现有文献只能针对特殊的约束条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是不能解决复杂的约束条件,尤其是最低配额约束。针对这一情况,张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处理约束条件的新方法,从而可以处理任意外生的约束条件,大大扩展了虚拟市场机制的应用范围,为后续市场设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解决更多问题铺平了道路。“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政府分配医疗物资时,每个地区和医院都有动机夸大需求。使用虚拟价格机制可以让每个地区和医院自主选择最紧缺的物资,从而实现物资的有效分配。同时通过控制虚拟货币在不同地区和医院间的分配,政府可以实现不同的调控目标。”

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市场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张军走出了一条多向探索、科研创新的新路。2021年是张军的“丰收年”,有关虚拟市场机制的合作论文在经济学国际期刊《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另有多篇论文见诸国际期刊,同年他也凭借亮眼的学术成果入选了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资助计划。不过张军并未止步于此。他深知,想要让市场设计“发光发热”,需要埋首科研的决心和韧劲,更需要培养更多的同行人。

2019年6月,张军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参与国际经济设计会议(Conference on Economic Design)

投身教学使命在肩

身兼科研和教学的双重职责,张军时常思索,自己要在教学乃至学科建设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最终,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从学术研究来说,我始终坚定要做有价值的研究。具体来讲,就是要将我从海外学到和后续自研的市场设计理论切实地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中,以所学所研作出现实的贡献;而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将优秀的研究方法和科研热情传承下去,向世界展示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有生力量,也是我的职责所在。”

对于深耕多年的理论研究,张军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我们的合作模式是每个团队来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张军介绍道,“有效的交流沟通、良好的互信互助,是我们团队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未来的3到5年中,他期待继续回答更多的理论前沿问题,并将所研内容贡献于中国问题的研究,特别是我国教育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市场设计问题。例如,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出现的新录取机制的优缺点、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策略的行为分析等,都是他持续关注的重点课题。

而谈起与学生的相处,张军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着重强调了钻研、效率和自驱力的重要性。“有一些学生学习的过程会比较‘流于表面’,把视野集中在一些小问题上,愿意选择一些简单的方法、更容易‘短平快’出成绩的方向,这样就很容易触碰到科研的天花板,从而无法继续深入研究。事实上,做科研的过程就是不断纠正自己浅尝辄止习惯的过程,克服思维上的惰性,是走好科研路的第一步。此外,效率也非常重要,要做到‘分秒必争’。看到一个问题就要第一时间思考,思考得越深入越好;思考之后还要及时动手,相关数学模型或数据的搭建工作要随之跟上。就像运动员日常训练体能一样,思维的深度和速度的训练就是我们的‘日常’。”

在上海财经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经历,成了年轻的张军接触学科前沿的一把钥匙。如今作为新一代“传递钥匙的人”,对于教育的意义他也有自己的见解。“我的老师曾是走出国门、向先进学习的一代人,之后他们回国执教,将一身所学传授给我。受益于此,让我能以‘追赶者’的身份留学,将最新的知识带回来教给我的学生。知识和技术的传承正是有赖于这样一代代的传承,自主研究的基石也由此奠定。相信在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能够补全我们与学科‘前沿阵地’之间的距离,在中国本土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并在其中诞生领域内的‘并跑者’甚至是‘引领者’。”

“我希望可以带来些变化。”张军如是说道。无论是追梦的赤诚、求知的勤恳,抑或是传承的薪火、科研的热忱,都是他想要传递给团队、传递给后来人的点点星火。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的张军,以实际行动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写下了属于他的注解。当被问到一路走来是否觉得辛苦,张军坚定地说:“能够为中国经济学研究作出贡献,能够为培养人才出一份力,虽然辛苦也甘之如饴。”

猜你喜欢

张军经济学理论
篆刻:张军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简明经济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