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新教材下的高二数学学困生转化思考

2023-06-06林文榜

师道·教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优秀生双曲线新教材

林文榜

高二的学困生相比高一明显增多,且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例如基础差,应付式完成作业,简单公式记不住,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于上课睡觉等。以新课标及教师教学用书为指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1.重视教材,用好教参

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处理是要做教学顺序的调整,必修方面通常是1—4—5—2—3,对教学内容也是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如果看过新教材,你会发现新教材的编写已经足够好,教学顺序无需调整,教参里面有足够好的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及具体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来说,要深刻理解教材编写还得借助教师教学用书,其中从教科书编写者角度结合具体内容给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分组合作,问题驱动,探究教学

(1)分组合作

我希望借助优秀生的领头羊作用,带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人数不同,其中5班分成9个小组,每组6人,14班分成7个小组,每组6人。每个小组配两名数学优秀生。在上课讨论或者课后答疑中,优秀生都起着引领作用,学困生在优秀生的带领下慢慢可以跟上了节奏,甚至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不清楚的问题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得到解决。

(2)问题驱动,探究教学

教学活动中的设计包括情境—问题—活动—结果,其中“活动”是指在情境与问题的引导下的系列化数学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这样就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思路,要合理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探究学习。以数列教学为例,配套的教辅资料是《金版学案》,数列概念第一节第2课时的训练题中,就出现了大量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问题,如果学生只顾着解题,就可能陷入题海中,致使学到的知识犹如一盘散沙,甚至于误以为数列是很难学的知识,一开始就打退堂鼓。

教師教学用书在“4.1数列的概念(第1课时)”的编写中,抛出了13个问题,从这些问题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是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获取新知的过程由学生自己体会,而不是传统的授予。学生经历参与讨论获得的概念,不会轻易忘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习惯得到提升,懂得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基本活动经验。

3.善学善用信息技术

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满足双曲线定义的点的轨迹在平面中能对应到双曲线的图形”,笔者用GeoGebra软件做了动态图演示双曲线的生成,同样在讲解双曲线的渐近线时也做了相应的动态图做演示,这种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在课堂上,我们还经常使用希沃授课助手,把学生的解答过程用手机拍照后即时上传到电子白板讨论,方便实用。

4.集体备课

很多老师依然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课堂讲授“满堂灌”的情况依然是常态,没几个人尝试分组讨论、探究教学,使用新技术就更少了。笔者尝试改变这种现状,从青年教师入手,组建一个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共8人,刚好占高二数学科组的一半人数。每周固定一个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由每位教师提前准备需要讨论的问题,没有问题就由我抛出问题,如果我也没有问题给出,那就进行常规集体备课。经过两个月的互助学习,大家基本学会了使用GeoGebra和希沃授课助手。集体备课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个别教师在授课或备考中“跑偏”,可以帮大家更快适应新教材的使用,也从侧面帮到了更多的学困生。

5.营造良好的的课堂学习氛围

不同教师的性格迥异,教学风格也就不尽相同,以笔者自己的经历及周边环境观察发现,在教学能力扎实的基础上,幽默风趣的教师会比较受学生欢迎,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自然愿意跟着这个老师学,成绩也就差不到哪去。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前提下做出适当的调整,努力做到让课堂不沉闷。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教学尝试,笔者所带的两个班成绩有明显提升,从一开始接手的平均分年级第11名跟第15名到现在11月考的第8名跟第9名。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优秀生双曲线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高中英语学习优秀生特质分析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双曲线的若干优美性质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