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家庭生活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3-06-06陈珑梅

师道·教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礼仪家庭家长

陈珑梅

一、幼儿家庭生活礼仪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一)幼儿家庭生活礼仪教育的内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场所,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这是父母的重要责任。中国古人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视礼仪教育的,我们发现中国古人在行为举止、居家礼仪、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十分详细的礼仪行为规范要求。如《弟子规》、《礼记》、《朱子家训》等古籍中都记载了对家庭生活礼仪教育的各项规范要求。另外,在古代六艺教育中,“礼”为之首,由此可见,家庭生活礼仪教育,自古以来便受重视,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优良传统。

(二)幼儿家庭生活礼仪教育的价值。礼仪教育在中国古代就是做人的教育。可以说,礼仪行为是道德实践的外化要求,几乎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能够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并养成健全的人格。有研究者认为,对幼儿进行家庭生活中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良好家庭氛围的建立。还有研究者认为,礼仪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从小在家庭中进行礼仪教育,能够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继承和传承中华传统礼仪文化。

二、目前幼儿家庭生活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生活礼仪教育的意识不强。在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的调查中显示,56.67%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学礼仪规矩,有的家长甚至觉得礼仪规矩限制了孩子的天性。许多家长将教化子女的责任推向自己的父母、幼儿园和社会。在具体的礼仪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喜欢过西方节日,而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中秋等,不注重这些节日之中的仪式、礼仪和礼节。针对礼仪教育内容,有60%的家长认为自己对中国传统礼仪有一点理解。

(二)家庭生活礼仪教育方法不恰当。在调查中显示,84.3%家长认为自己缺乏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和能力。家长只会说教以及礼仪知识灌输,幼儿的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若家长忽视幼儿的差异和需要,单靠“你不能怎么样”或“你要怎么样”来进行强化或限制,这样肯定不会有良好的礼仪教育效果。有些家长忽视内在教育,强迫约束幼儿,幼儿做到了但却感觉不愉快,这种没有正确意识的礼仪行为培养是毫无意义的。

三、幼儿家庭生活礼仪教育的路径

(一)家园共育,提升家长开展家庭礼仪教育的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促进法》指出:“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既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明确家长的责任,“德”放在首位,足以体现礼仪道德的重要性。学前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过程,作为家长必须认识到礼仪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关键期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家园共育,规范家庭生活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以我园为例,我园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挖掘梳理出在今天的家庭生活中依然适用的礼仪规范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行为举止礼仪、居家生活礼仪、待人接物礼仪和传统节日礼仪等。㈢家园共育,提升家长家庭生活礼仪教育的知识和能力

對幼儿进行家庭生活礼仪教育,这不单纯是家长的事情,只有家庭与幼儿互相配合,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如通过幼儿园公众号等传播礼仪知识,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专题讲座、个别沟通等方式更新家长观念,传授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正确方法。另外,也可通过家长园地、家教沙龙等相互分享方法和困难,这样家长可互相借鉴、相互促进。而教师也可结合幼儿园的做法,帮助家长提高家庭礼仪教育的效果。另外可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举止,根据孩子的表现情况采取更合适的礼仪教育方法。

四、幼儿家庭生活礼仪教育的策略与建议

(一)家长言传身教,树立榜样。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做到以身作则,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3-6岁幼儿爱模仿且观察能力强,他们最初的行为习惯,可以说大部分是在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需知道自己的言行、修养和仪容仪表,时刻在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要时刻为孩子做好表率,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礼仪习惯,懂得孝顺,学会感恩。

(二)注重家风,建立“礼仪家规”。幼儿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热爱,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礼仪家规”。如吃东西时不要发出难听的声音,每天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早起说“早安”、睡前说“晚安”等。家长要切记,要和孩子共同制定“家规”,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只有孩子认同才会自觉执行。家长必须和孩子共同遵守和监督,帮助孩子规范自身的礼仪行为,养成良好礼仪行为习惯。

(三)利用故事、儿歌、视频等进行直观启发。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家长可把道理寓于形象之中,通过直观的教育方法提高幼儿对文明礼仪行为的认知。可把枯燥的礼仪教育内容编写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和小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如居家礼仪中的儿歌《待客歌》:客人来,欢迎他,请坐下,请喝茶。客人问我,我回答。客人走,送送他,挥挥手,再见啦!

(四)在日常生活及节日中实践体验,适时渗透。“以境育情”是家长加深幼儿礼仪情感的重要手段,家长可随机渗透或抓住某些细节开展礼仪教育。如家里来客人,可以通过这真实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实践和感受如何招待客人。在这种自然的情境下,孩子可以把平时看到、听到、学到的礼仪知识得以应用,便于学会良好的礼仪行为。家长还可以以传统节日、传统礼仪和习俗为载体,如农历新年,带着孩子到别人家去拜年,如何打招呼、施礼祝贺新年、双手接过别人给的红包并有礼道谢、在别人家要注意什么礼仪等。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 便会逐步将各项礼仪内化为自身的准则或习惯。这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也可让传统的礼仪得以延续。

(五)改进评价方法。第一,家长要关注幼儿在礼仪习惯和行为养成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程度,重视幼儿在礼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目标是让幼儿“做最好的自己”而非“要比谁做得好”。其次,要给予幼儿礼仪行为正确的评价,对幼儿的礼仪行为做出积极的回应,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快乐的情感体验。评价内容需要具体有针对性,让幼儿“知其所以然”。另外,家长要引导和帮助幼儿对自己的礼仪行为做出评价。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礼仪家庭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家长请吃药Ⅱ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