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本课程建设,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发展
2023-06-06张荣华
张荣华
班本课程区别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教师创作和师生共同学习与生活所创造出的课程形态。该课程关注幼儿成长规律和现实需要,着眼于班级建设、幼儿个体健康成长,使家国情怀、道德品行、思维能力、个性特点与幼儿未来生活发展相契合,旨在改善传统幼儿教育不足,满足幼儿个性发展需要。对此,本文围绕两个层面阐述:先从“抓住关键词设计班本课程、实现班本课程的多样化和开展‘一动多变课程活动”三个方面细述班本课程构建的实施策略,再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坚持以德育为班本课程目标、制订“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实施方案,加强班本课程的建设,为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班级建设是幼儿园建设的基石,只有做好班级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和学风。而班本课程又是班级教学的基础,对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立足于班级教学情境,开展个性化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智力成长、能力锻炼、思维塑造、道德教化等方面进行多样化教学设计,从生活细节处着眼,积极探索,设计出幼儿喜闻乐见、自主创造和选择的班本课程,让幼儿过上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和个性成长,塑造其完美人格。
一、班本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一)抓住重点关键词,构建班本课程
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自信心、责任心、创造力、同理心等人格要素的关键时期。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幼儿将来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在他幼儿时期把他造就成怎样的人。”因此,加强对幼儿的人格培养,不仅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幼儿自身发展和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契合幼儿现有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为幼儿打开主动探索世界的一扇窗。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体现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以鲜活的教育素材融入校园并鼓励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答案。比如,以“感恩”为主题,教师可以从知恩、识恩、感恩、报恩四个层面进行设计、深化和实施,为幼儿搭建通往感恩的通道,让幼儿在课程探索中树立感恩意识,丰富精神世界。再如,教师可以以“责任”为主题,引导学生提升责任意识,学会担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通过教师设计、开展的班本课程,幼儿可以在参与中快乐学习和生活,感知真善美,这也让班级更具有凝聚力。
教师在开发和设计班本课程时,应当抓住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针对性设计符合幼儿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以及需求的课程实践活动。比如,兴趣、想象力、观察力、理解力、操作能力;自信心、积极探索、创新思维、精力充沛、敏锐、灵活;善于交往、积极乐观、主动合作、协调运动、自我保护;诚实守信、讲礼貌、同情心,等等;并根据这些关键词设置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目标和课程实践方案。
在设计班本课程实施方案时,教师可以再次选取关键词,设计适合幼儿学习的课程内容,帮助幼儿积累知识、学习经验,拓展知识面和视野,促进幼儿成长和人格发展。比如,教师以“观察力”为关键词,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变形”的故事,可以是亲眼所见、可以是听别人讲述或者是自己看书发现的。有的幼儿看过有声绘本《毛毛虫变形记》,便说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有的幼儿说了家里种的树“从小小的树苗长成大树”的过程。在了解幼儿现有经验和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出课堂探究主题和课程内容:以毛豆为研究对象,以“变形”为主题,以观察力为培养目标,开展《毛豆变形记》班本课程实践活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分工合作,从毛豆种子发芽、生长等各个过程深入探究,并仔细观察和做好记录,让其感受到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乐趣,实现幼儿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理想的班本课程构建效果。
(二)以游戏环境为载体,构建多样化课程
在班本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建设健康的游戏教学环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则有助于强化幼儿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对任何事物的认知和看法都基于事物的表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为幼儿搭建游戏教学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对幼儿园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装饰、设计,采用生活化教育理念,模拟超市、动物园等环境,将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引入校园,让幼儿自发观察事物,加强幼儿对多样化事物的感知能力,使幼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产生认同感,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归属感。
此外,教师还能以“幼儿开朗性格、个性健康发展、健全人格”为培养目标,围绕健康的理念、人格的发展,构建多样化班本课程。比如,设计户外体育活动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培育目标构建可操作、活动空间较大的环境,购置各种大中型幼儿户外活动的体育运动器材,如沙袋、乒乓球等;还要布置幼儿可操作的展示区域,如幼儿“DIY”的展示区、墙面设计区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各具特色的课程内容加以整合,调动幼儿对健康生活、健康运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乐观、健康运动的态度。
(三)秉持终身教育理念,开展“一动多变”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要求:“幼儿每天的户外体育运动不能少于两个小时,幼儿园可以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运动场地和基础设施,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锻炼,让幼儿在攀、爬、滚、跑、钻、跳、走等活动中促进骨骼发育、韧带生长,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种类丰富的玩具,并挖掘各类玩具、游戏、体育运动的玩法,贯彻“一动多变”的理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比如,同样是“跳”这项运动,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如单腿跳、双腿跳、跑跳、左右脚交替跳、立定跳、组合跳等,让幼儿在多样的活动中增强运动的兴趣,使身体功能得到锻炼和发展,这也为幼儿之间的人际交往提供机会和经验,为幼儿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教師还可以将游戏形式引入课程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运动,在游戏中锻炼勇于探索和尝试、积极面对的意志品质。比如,开展“走平衡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和牵引幼儿,让其学会尝试、克服恐惧,在熟悉后,独自面对又窄又长的平衡木,增强其体验感。在这项活动中,教师也可引导幼儿通过与同伴合作,共同走过平衡木,培养幼儿动作肢体协调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品格。
二、班本课程应以德育为目标,制定“三位一体”实施方案
班本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家长和幼儿”这三个主体,需要发挥三者合力作用,共同推进。德育是班本课程设计的重要一环,以德育为班本课程目标,可以调动班级活力,增强课程学科知识整合,突出班级教育特色,落实课程實施方案,以此实现德育自主化、生活化和个性化。
(一)教师即课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幼儿园班本课程设计可以坚持德育为主导,通过课程内容和教育方式的优化与创新,共建精神家园。在班本课程开发与设计上,教师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体现内容的丰富多彩。比如,开发“游戏与体育运动”“争做巧手”以及“花草种植”“植物采摘”“阅读与分享”等班本课程,使幼儿在多种多样的班本课程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深入学习。二是确保课程开展的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如可以是固定的班本课程,也可以是走班式的班本课程。三是保障课程开设时间。幼儿园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围绕班本课程开设时间,做好定期检查,确保每个班级的实施时间得到充分保障。其中,还可以设立表彰,针对开设效果较好的班本课程,对相应的班级进行公开表彰,并予以相应奖励。
(二)家长即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到,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该坚持合作、平等、尊重的原则,获取家长在幼儿教育、班本课程开设工作方面的支持、理解和参与。比如,在构建班本课程前,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工具,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群,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并传达班本课程内容以及有价值的信息,让家长对班本课程构建有所了解,使课程建设更加完善。同时,还可以在课程展示过程中,邀请家长到园内零距离观看和接触,亲身感受幼儿园办园理念,以此推动家园共育效果,为家长自身积累育儿经验。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开设“家长讲堂”活动,在获得家长支持后,提前与家长沟通活动时间,并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日常活动、一日活动等。可以由教师讲课,也可以是由家长授课,如围绕“国庆”主题,让家长提前准备讲稿,深化幼儿爱国教育;可以开展亲子互动,与孩子一同参加体育游戏活动,还可以选择在“儿童节”“劳动节”等特定节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儿童节”文艺演出,或者是与幼儿一同劳动实践,培养幼儿劳动观念,锻炼幼儿劳动能力,使幼儿在家园共育理念下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强化运动观、爱国观、劳动观,开阔眼界。
(三)幼儿即课程
幼儿是参与班本课程构建的主体。教师应当坚持以幼儿为中心,采用“课本剧”和“研学旅行”的方式展示课程,让幼儿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学习体验。教师设计“课本剧”课程时,让幼儿自主创造,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情景表演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如大班幼儿可以围绕“拔苗助长”的故事,运用绿色卡纸剪出禾苗形状,制作成头饰,戴在头上,再用长木棍或者用纸卷出长烟斗,装扮成老农,在同伴相互配合下,完成表演内容。每个班级、每个小组幼儿轮番到讲台上表演,让幼儿表演能力、自我展现能力、交际能力、创造力得到锻炼。
此外,开设“研学旅行”课程时,教师可以借助地方文化资源,选择当地具有特色的古建筑,带领幼儿一同参观,使幼儿感受古建筑的风格特色和文化魅力,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优化班本课程设计、加强班本课程建设不仅可以让幼儿们在班本课程教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潜移默化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也能促使教师在课程构建中反思过去的教学工作,并以此激励教师不断努力,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