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利弊及优化对策研究

2023-06-05邓春妮戴惠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慢性病居家护理人员

邓春妮 戴惠华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

慢性病具有发病期长、治疗期长、疗效不显著的特点,目前医疗机构的护理模式已经难以有效满足众多患者的护理需求。此外,随着社会家庭逐渐向小家庭发展,慢性病护理的个性化高质化服务需求突显。因此,慢性病居家护理的新服务模式应运而生[2]。 居家护理作为综合性健康服务系统的一部分,是针对患者及家庭在其住所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目的在于维护和促进康复,减少因疾病所致的后遗症或残障[3]。

1 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的利弊

1.1 居家护理的优势(1)环境熟悉舒适轻松,可以减少病人焦虑患者可以留在家中,避免环境顿变带来的不便干扰,维持患者熟悉的习惯和节奏,可以避免因环境突变,住院心理暗示等带来的负性心理。(2)疏解医疗床位压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医疗床位总体呈现紧张的局面,大医院等床位更是供不应求。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周期普遍很长,如果大量的慢性病患者选择住院治疗的情况,将会进一步挤压原本紧张的医疗床位。(3)显著降低护理成本,有效缩减护理时间 拥有更适当更有针对性的康复医疗设备,避免承担了完全没必要的服务和账单。此外居家护理大大降低了亲属探望的路时间和费用。(4)提供个性化护理,建立信任私人关系居家护理人员上门提供一对一护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互相信任的私人关系,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喜好、厌恶和兴趣、护理需要有更深入全面的掌控,以便提供更适合更有个性化的护理服务。(5)保持个人护理空间,提高安全健康等级 可以保持着个人独有的护理空间,可以减少患者与其他患者、护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接触,从而减少他们患上严重疾病、传染病的机会。

1.2 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的弊端(1)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的治疗依从性较低慢性病患者的居家护理会大幅降低患者依从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和记忆力已经衰退,再者长期护理下存在逆反心理,在缺少护理人员提醒和监督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忘记吃药和其他手术;②慢性病意味着拥有较长的治疗和康复周期,短时间内治疗效果往往不显著。如果患者对治疗周期的预估不准,过于看重短期疗效,他们的治疗信心就会受到打击。(2)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人力资源问题 由于我国未真正建立起居家护理体系,未有规范高质的居家护理行业,仍未形成成熟的居家护理产业链。因此持证上岗的、技术过硬的专业居家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目前运行模式,护士在完成繁琐的医院内工作和学习后,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参与意愿程度不高;同时存在担忧上门服务存在安全隐患、个人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真正愿意上门服务的护士少[4]。(3)缺乏标准化的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 目前国内居家护理模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对慢性病患者的具有针对性疾病的医疗护理,如提供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提供注射服务、用药指导等单一的居家护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简单,高效,实用,但因为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全面评估和对潜在问题的关注,使得居家护理的品质效果受损。同时居家护理往往侧重疾病护理,基本忽略心理护理。(4)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体系有待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组织结构并不完善,这主要因为国内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模式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中国医疗护理服务基本由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独立专业的居家护理机构严重匮乏。②居家护理缺乏完善的规则、法规和流程。伴随居家护理服务的规范制度性建设的欠缺,行业标准缺失和行业监管的也会存在角色缺失,居家护理服务过程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无法有效把控。

2 慢性病居家护理的优化对策

2.1 着力提升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的依从性当患者不依从的时候,我们总倾向于认为是患者意识不到位,没有理解到治疗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是治疗过程中遇见的种种问题阻碍了患者继续接受治疗,而这些问题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只是被反复告知继续治疗的重要性,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因此,在长程慢病管理中,如何精准掌握患者全程治疗数据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基础。同时面对患者各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导致患者治疗质量的下降,如何有效地对居家患者进行培训、宣教、关怀、纾解心理焦虑,并通过适合的营养饮食运动建议,改善患者的不良作息习惯,都是患者管理上尤为紧迫的问题。只有在这些方面建立有效的体系化管理,才能提升患者居家护理的体验,增加患者的黏性。

2.2 强化慢性病居家护理队伍的建设培养(1)扩展居家护理队伍 着力提高居家护理人员的从业比例、待遇、地位等,以引导足够数量的专业护理人员从事居家护理。此外,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社区卫生保健,以便保障就近的医疗人员设备等。(2)强化居家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 引导成立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充分联合大型医院资质医护人员、医护院校教师等作为师资力量,对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分类打造专业标准规范化护理教材,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深入理论讲解和实操考核并重,着力打造出护理专业技术水平过硬,掌控病患心理和服务技术的专业居家护理人才队伍。

2.3 借鉴国际优秀案例,探索居家护理新模式为进一步有力提升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的品质问题,避免目前居家护理模式单一性带来的问题,应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先进有效的居家护理新模式。如4C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美国的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为理论框架,其内容涉及一系列具有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合 作 性(collaboration)、协 调 性(coordination)及 延续性(continuity)的护理活动。该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延续性护理,弥补了既往护理模式忽视患者心理状态的缺陷,注重全身心护理,已在慢性疾病、恶性肿瘤、妇产科等患者中得以应用[5]。

2.4 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居家护理体系不断完善居家护理行业规范,提升服务品质,需要国家层面为主导,全方位建立健全居家护理体系。一是建立居家医疗企业、人员的准入机制,建立准入标准,从严审核把关。二是建立居家护理监管机制,对居家护理企业、人员的服务标准,投诉处理,责任划分,定期考核,进行有效的监管。三是考虑部分居家护理纳入国内医保体系,对因慢性病治疗需求的居家护理,应考虑给予医保的支持。四是建立医疗分级居家护理服务体系,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利用定期回访,远程看诊,医护指导等提供延续性的护理。五是进一步完善与居家护理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真正让从业机构、人员、患者都做到有法可依,培育出诚信可靠的高品质居家护理行业。

为了有效提高居家护理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各方探索,从理论到实践到发展,需要整个行业的参与者持续实践及不断反馈优化,借鉴国际优秀居家护理模式的情况,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应于国内实际情况的居家护理新模式。优秀的居家护理模式,将会使更多的慢性病患者得到便利、经济、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猜你喜欢

慢性病居家护理人员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癌症只是慢性病
staycation居家假期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