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2023-06-05兰汉金任海华
兰汉金,任海华
(1.南通职业大学 a.国际合作教育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2.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扬州大学基地,江苏 扬州 2250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当前,各高职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掘整合各类课程思想教育资源,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增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关注思想品质和爱国情怀的培养,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良好商务意识、较强商务能力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选用、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尚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人成效。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有现实意义。
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深入了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面临的问题,面向南通职业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开展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仍只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国际商务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在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方面研究不够。在接受问卷调查的78 名高职院校英语(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有33.3 %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时事热点关注不多,一些教师尤其是非中共党员教师政治敏锐性不强;有49 %对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教学模式熟悉程度不够,不擅长在课程教学和课外实践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有68 %对课程思政缺乏系统性研究,思政元素运用方式较为生硬,且课程思政方法不丰富,成效不明显。
二是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建设不到位。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开设英美概况、西方经典外刊选读、商务英语视听说和西方文化概论等课程,课程内容较多涉及英语国家文化、价值观等内容,且一些商务专业技能往往来自资本主义发展框架和经验,因而价值观念对冲性、思辨性较强。部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时,未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有机融合点,也未精心融合教学内容,虽在教学目标里体现了课程思政目标,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设计。
三是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因专业学习需要接触西方文化及价值体系较多,易受其影响,有时产生疑惑。接受问卷调查的385 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有90 %表示,为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学透,有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现实需要;有82.6 %的学生表示,因长期借助自媒体学习,时常遭受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有66.7 %的学生对自身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重视程度不够;45%的学生对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关注甚少;有75 %的学生对自身政治理论素养提高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有近60 %的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内容重视不够;等等。
四是融入思政目标的专业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推进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一环,也是课程思政成效的保障措施、衡量标准和反馈机制[1]。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虽然不同院校设置两种考核指标的权重各有差异,但总体而言,这种考核机制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考核的一种综合评价机制,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外的自主学习状态及课程思政成效无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路径
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可从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修订课程标准和选用合适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着手,夯实人才基础、内容基础、载体基础及制度基础,增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成效。
2.1 以师资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1)强化教师使命意识
要引导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深刻认识,正是由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价值观念对冲性、思辨性特征较强,实施课程思政更为必要。作为专业教师一是要坚守育人初心,自觉提升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充分挖掘、整理、积累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浓厚的民族自豪感;二要更新教学理念,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大班教学”与“小班研讨”融为一体,“线下教学”与“线上课堂”协调合作,“翻转课堂”与“学生主动学习”互为补充,“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彼此促进,以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2)培塑教师思政能力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不可避免涉及英语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相关领域,这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对比分析的案例素材,同时也对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而要对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思政教育能力培训:在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常规教学研讨中嵌入思政专题内容;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课程思政培训和研讨会,鼓励教师与其他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同行及专家开展交流,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通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学习实践,不断提升教师政治站位、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3)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学校、二级教学部门相关激励制度框架下,制订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配套激励措施,完善激励制度体系,并确保激励制度落实到位。把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纳入教师年终考核指标,制定考核细则,对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师个人或团队给予适当奖励,从精神和物质层面进行双重鼓励和肯定,更好地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热情。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开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对参赛及获奖教师、团队进行奖励,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中适当倾斜,激发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
2.2 以教学资源建设夯实内容基础
(1)明确教学目标,修订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融合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多维度挖掘思政元素,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既有温度,又有厚度,还有深度[2]。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制订,要注重英语语言能力和国际商务能力的要求,更要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即以“英语+商务+思政”为基本架构[3]开展模块化教学。必须注意的是,思政教育不应被看作独立的课程模块,而应是“如盐在水”,如混凝土之于高楼大厦,与现有的专业课程形成有效的渗透融合,才能真正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例如:《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标准制定时,要充分融合思政目标,让学生在了解掌握国际商务礼仪的同时,确立文化自信,具备在交际互动中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2)选用合适教材,挖掘思政元素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载体。课程教材的选用应建立在教材比较、模拟教学与研讨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标准是既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商务英语知识,熟练应用商务实践技能,又有利于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在使用教材时,教师需准确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归纳整理,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实际工作场景,寻找思政契合点,使思政元素渗透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有必要时,可自编教材活页,结合单元教学需要与时事热点实现思政元素渗透。
2.3 以教学模式创新夯实载体基础
(1)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实现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必须改变传统简单输入式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融合线上、线下,增加实践实训,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目标。比如,融入思政目标的翻译教学,可遵循“史”“时”“实”标准:按党史、国史、学科史、校史和地方史积累翻译素材,挖掘思政素材;在历史事件和先进人物、时代热点和学生兴趣点中寻找结合点;将翻译实践、价值观教育的开展落到实处[4]。开展翻译实训时,增加回译练习、翻译互评和翻译接龙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红色翻译家的事迹和译著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要做好翻译,不仅要具备较好的双语功底,还要深度了解两种文化,更要有民族气节、文化自信和坚定的爱国立场。
(2)加强专业建设,拓展第二课堂
在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展第二课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为目标,设计深化、拓展第一课堂且形式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内容涵盖思政与道德、科技与创新、文体与身心、学工与社工等,形式包括实践与服务、竞赛与培训、线上与线下等[5],建立第一、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例如,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遴选合作企业和学生实训企业时,应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目标,重点寻求与重视党建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健全,能弘扬时代精神、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企业合作,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认识、锤炼社会责任意识。
2.4 以教学评价改革夯实制度基础
(1)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相较传统评价方式,融入思政教育目标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评价体系要更加客观全面,评价指标要更加细化丰富。为促进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优化结合,评价体系可采取“3+3+3”结构,即从三个层面、三个阶段、三个空间进行评价。三个层面分别是对专业整体育人成效进行评估,对具体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态度、方案、能力、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能力、社会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品质等的提升进行评价;三个阶段是课前基础、课中表现、课后提高;三个空间是传统课堂、实践实训和网络课堂[6]。评价指标的设置与权重赋值不仅需考虑语言知识积累与商务技能养成需要,还应考虑思政目标达成的需要,且尽量避免主观性评价过多。重视过程性评价,借助新的技术手段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例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记录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水平、文化素养、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学习成果等信息,并进行分析,从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2)建立三方评价机制,确保评价客观真实
与融入思政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方式相适应,应建立融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及第三方评价的三方评价机制。各课程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想水平、文化素养及知识能力等客观公正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生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课堂内外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素质、家国情怀、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等;第三方主体包括辅导员和企业导师、社会实践导师等,主要负责从一言一行、社交能力、职业素养和工作实践能力方面对实践实训中的思政育人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要注重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实现“为国育才”;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政元素全方位渗透,实现“为党育人”。为此,应针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全方位探索与优化,以使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意义真正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