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美丽中国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探究
2023-06-05冯宝晶
冯宝晶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
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美丽环境的关切日益增加,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理原则,坚持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一系列现实问题。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层考量
面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着眼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要求和新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
(一)国际国内生态环境面临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且存在不断加重趋势,形成了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制约,也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2012年6月,环境保护部发布《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为:全国地表水的水质总体评测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地下水水质“较差”一级的比例为55.0%,近海水质总体一般,辽东湾、胶州湾水质为差,闽江口、渤海湾、杭州湾、长江口以及珠江口水质为极差; 空气质量及农村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突出的问题,形势严峻,令人担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目前,大气污染、淡水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大气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十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良好运转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生态环境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影响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需要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涉及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会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是一种普惠性质的福利。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在新时代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着力点。大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城市绿化覆盖面积、人均森林及草地面积、空气中的PM2.5含量、饮用水的质量、采光率和采光时间、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等,这些都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生态环境要素。不仅如此,人们还越来越关注国家社会和全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国家森林公园和生态公园的建设、森林草地湖泊以及水域系统的保护等。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党和政府来说,既是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机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新发展
从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大正式将以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之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党的十八大将“生态建设”开拓为新的总体布局之一,从“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福祉和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是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三期叠加的重要的时间节点,首先,从大的发展阶段看,生态环境建设正处于稳中向好、逆水行舟的关键时期,虽然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持续性的好转,稳中向好的趋势已经出现,但是成效还不稳固,在某些领域还有出现反复的可能。其次,从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能力来看,已经进入了质量转变的攻坚期,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后,从治理能力来看,我们已经到了有能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比较密切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要作为重点关注问题集中力量优先解决。
(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新要求
党十八大报告做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这是第一次在党代表大会报告中设专门篇幅就“生态文明”进行论述。如此高规格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就新时代条件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当前世界生态环境形势以及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深刻把握和高度认知,也是党的执政发展理念的新发展。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方面提出的系统性表述,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引、总体战略部署以及具体实践路径。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我国正式发布建设美丽中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重大变革,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新举措。预计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对水、森林、土地、草地以及荒地等自然资源的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以及相对应的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施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要终身追责。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严格进行环境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等 。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的重要论述,是承接中华文明尊崇自然传统智慧,总结当下、规划未来、贯穿古今的思想结晶;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延续、探索和创新;是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发展思想;是坚持依法治理、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思想。
(一)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中国的重要论述,源于中华传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度和思想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人类发展历史、中华文明史、民族复兴史的角度,对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重要内容加以阐述,他的表述通俗易懂而又睿智深刻,将如何处理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论发展到了新高度,体现了对生态问题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的美丽中国观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汲取营养,蕴含了深邃的历史观。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关乎民族未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生态环境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屋”,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先把屋子打扫干净。
(二)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观
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塑和提升。如今,以绿色产业、生态经济、环保事业、健康产业、低碳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绿色概念和绿色经济模式正逢其时,绿色观念深入人心,绿色经济助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又极大地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教训告诉我们,牺牲生态、破坏环境虽能取得一时的经济产出,但是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长远来看弊大于利的。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才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必将助推中国发展实现从“快”到“好”再到“美”的转变,是一次质变。
建设美丽中国,反而可以带动一批产业发展,在提高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同时,能够营造出国家重视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态势,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光伏风力发电等产业链的兴起,可以与经济发展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美丽中国建设的民生观
2016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安全的食品、宜居的环境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与民生的关系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本质和核心是为了人民。如何提供和保证这些绿色的民生产品,不仅是对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新要求,同时也是衡量建设美丽中国成效的新指标。本质上讲,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对生产力的保护,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就是对生产力的改善。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就是重要的民生工作。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使人民感到安稳、心情舒畅,能够将精力集中在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而不必为身边生态环境对自身活动的可能威胁付出不必要的担心,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在提高人民获得感的同时,使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四)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观
法治建设和依法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法理依据和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战略布局单独进行阐述和布局,开启了美丽中国制度化建设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化建设,2013年5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他就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在2014年4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通过了最新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建设美丽中国有了国家法律的制度保证。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意见和方案是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标志着美丽中国制度化建设迈入了新阶段。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建设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的决定,吹响了新时代美丽中国制度化建设的新号角。2018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又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标志着美丽中国进入了宪法保障的新时代。经过努力,美丽中国法治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以党代会报告、中央文件、宪法法律、指导意见等多维一体的建设美丽中国制度体系,基本建成美丽中国法律化制度化的总体格局。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美丽中国法治观的落实更为重视,派出督查组监督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落地,查处了一批弄虚作假、偷排污水等案件,用实际行动宣告了党对于美丽中国的建设是认真的,并非挂在墙上、讲在嘴上。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重要论述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系列重要论述,对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显著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生态环境问题在国家总体发展中处于“短板”和“弱项”,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中国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遵循。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改善空气、水、土壤等生产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愿望,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做出了具体部署和指导意见,并且提出了明确的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的目标。在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基础上,2018年,国务院又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月,中央审议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著名的“水十条”。2016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同样提出了十条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办法。各地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本地行动计划方案,有效推动了“三大保卫战”各项目标的完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主要目标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在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中国重要论述指引下,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推进,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对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一向往的回应,也希望所有人民都能在社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二)推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美丽中国重在将各项生态文明规章条例系统化、体系化,形成合力,以此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构建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目标责任、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制度五大生态体系,完整阐释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体系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协同推进包括生态文明体制在内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改革。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组建生态环境部,其主要职责有生态环境政策制定和执法监督、污染防治、环保督查等职能等。在总体战略布局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大批重要文件和重要决定,有效推动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治理效果稳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中国成效显著。
(三)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6年4月,中国签署《巴黎协定》,积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的报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走向世界,不断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9年伊始,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全球森林覆盖率的相关数据,称在2000年至2017年的十七年时间里,中国为全球森林覆盖率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植被增加量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25%。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治理加大力度,还要着眼于全人类的视角,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首先,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我们也同样面临全球生态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之外、独善其身。其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仅从规模体量上来看,我国14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如果美丽中国建成,那么将改变人类生态文明的现有格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导下,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并做出重要贡献,还开始逐步引领世界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治理过程中,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也为世界贡献了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再次,中国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保持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这证明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不必然以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为代价,可以同步实现。最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世界起到了标杆作用。中国的沙漠化治理和植树造林成果占据了世界沙漠化治理和植树造林的大部分,可以说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是世界所有国家的榜样,中国在改善世界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风采,与世界诸多西方国家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