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2023-06-05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德育语文

徐 娟

(如东县双甸镇石甸小学,江苏 南通 226400)

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为先”成为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理念,学校和教师须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必须顺应当前形势,做好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发挥语文课程的资源优势和育人功能,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奠基阶段。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而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每张“白纸”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强,价值观念仍未成形,外界环境很容易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在一张张“白纸”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便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干预,尤其要重视道德品质教育。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除了包含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外,还蕴含着大量的道德品质教育元素,这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逐步塑造出健康的人格。

(二)彰显语文课程育人价值

课堂上只讲解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深层内涵一笔带过,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浅显且机械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课程的价值体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要从立德树人视域出发,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育人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探寻语文课程背后蕴含的深层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渗透,引导学生以语言学习和运用为基础,结合个人认知理解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明白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使学生认同语文课程内容,自觉接受其价值引领,充分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原则

(一)多样化

小学语文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为德育开展提供了大量可利用资源。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注意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从不同维度实施教育引导,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德育渗透过程应遵循多样化原则,广泛而深入地挖掘语文课程中包含的德育资源,开辟多样化的德育渗透路径,设计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从不同角度切入教育引导,构建出多样化的德育渗透体系,适应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二)适度化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应以语文教学为主,德育渗透为辅,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影响语文课程的育人成效。再者,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复杂、深刻的内容,无法迅速理解清楚。因此,教师应遵循适度化原则,兼顾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把德育内容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精心选择和设计德育方法,寻找适宜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尽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德育内容,让德育的成效恰到好处。

(三)趣味化

对小学生而言,单一且枯燥的学习内容会磨灭他们的兴趣,使其产生抗拒心理,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教师要把握趣味化原则,避免直接向学生灌输大道理,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循循善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自主意识的支撑下,做好德育内容的理解与领悟,进而主动进行内在完善与行为约束,促进个人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展示语文育人价值

1.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类。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其文化自信。教师要在语文教材中提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源,并从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文言文、古典名著、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内容,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形态,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促使学生自觉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元日》这首古诗与传统节日相关,教学设计阶段不仅要准确解读古诗内容,还要挖掘与古诗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把二者结合起来规划整体教学活动。课前布置预学任务,让学生熟悉古诗内容,思考这首诗描写了什么节日场景,并搜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资料;课堂上设计说春节、读诗句、品诗韵、悟诗意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详细了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风俗,结合文中插图感知古诗描写的情景,感受过年的热闹氛围。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立足古诗体会根植于中华儿女心中的节日情怀,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形成不一样的认识,增强其家国情怀和文化意识。

2.挖掘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小学语文课程包含的又一项关键德育资源,相关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革命抗争的艰辛历程与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敢于拼搏、不畏艰险的优良品格。教师要合理利用与革命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眼前树立一个个鲜活的民族英雄形象,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了解革命事迹,从人物身上感受其高贵品质,理解革命先烈所坚守的理想与使命,对课文的理解从感性走向理性,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七律·长征》一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本诗可以作为德育素材,一来增进学生对长征这一革命事迹的了解,二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诗歌鉴赏过程,融入与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结合“万水千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等词语理解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及他们面对困难的态度。通过此教学过程,学生的内心深受震撼,不仅可以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深刻感知了红军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战胜困难的无畏精神,于无形中增强了爱国精神。

(二)教学活动新颖呈现,提高德育渗透成效

1.搭建生动的德育情境

有效的德育应深入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对学生产生由内而外的影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在课堂上搭建生动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基于情境直观思考与感悟,自主获取情境中包含的道德品质元素,并实现内化于心的目的。德育情境须与学生的兴趣喜好、身心发展需求及语文教学内容相适应,或是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或是融入学生喜欢的游戏元素,抑或是融入生动的角色表演元素,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意愿,构建一个潜移默化的德育氛围,发挥润物无声的德育作用。

例如,在对《铁杵成针》一文学习时,先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故事,使其明确本文讲述的故事内容,领悟本文的深刻道理。为了加深德育效果,教师可在课堂上搭建表演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铁杵成针”的故事。各小组先进行分工排练,再进行全班汇报演出,最后由各组派代表说一说学习“铁杵成针”的启发,进一步明确只有勤奋学习、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教师借助课文内容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借助表演情境促使学生自主表达和反思,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故事深意,进而使学生做到勤奋学习、坚持不懈。

2.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

德育是一个系统化的教育,而实践无疑是加深德育效果的最佳路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除了做好教材内容挖掘与德育内容呈现外,还须以语文教学为依托,组织多彩的实践活动,赋予实践活动丰富的德育价值,引导学生参与课内或课外实践,从中感受动手实践的乐趣,感知实践活动的设计意图,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一些社会生活实践,并以随笔、日记、实践报告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

例如,在对《慈母情深》一文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主题“慈母情深”,感受文中表现出来的母爱,唤醒学生的爱母情感。为了加深德育效果,教师可设计两个实践任务,一是以小记者的身份了解母亲的故事;二是为母亲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或帮助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把事情经过、结果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这两个实践活动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不仅可以唤醒学生心中对母亲深沉的爱,还可以为学生表达自己的爱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促使亲子之间和谐相处。

(三)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实现言传身教目的

1.充分尊重理解学生

教师与学生并非上下级关系,二者之间是平等的。若教师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无法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学生,不仅会影响新型教学关系的构建,还会加剧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影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先做到尊重学生,再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尽可能地理解学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为语文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条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表现,注意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帮助,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呵护,逐渐形成积极的性格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日常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以文明、得体为准则,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使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学生之间以礼相待,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优于苦口婆心的劝诫。

2.合理实施赏识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在学习、生活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倘若教师只是给予严厉的批评,缺少改进意见,对学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教师可以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实施德育渗透,为学生提供客观且积极的评价和引导,确保学生易于接受且能主动改变,这样的德育效果才可称之为润物无声。具体来讲,面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语言、动作或物质给予学生肯定,以此增强学生的心理满足感和自信心,并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面对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要耐心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并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进而提出纠正意见,让学生知道如何改正错误,主动承担犯错的后果。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状态与行为习惯都会出现积极的转变,心理素质也会不断提升。当然,教师要理性看待学生的学习差异,不能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要利用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扬长避短,确保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与理解,为其个性发展打好稳固的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立德树人视域开展德育工作,需要通过不同视角、不同途径科学实施。小学语文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课程资源,探索多样化的德育渗透路径,使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相辅相成,促使学生获得有益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