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学生成长底色,创建红色教育品牌

2023-06-05张宇王猛

祖国 2023年10期
关键词:腰鼓红色文化

文/张宇 王猛

黑龙江省拜泉县文化小学

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党支部书记、校长孟凡军常说:红色教育是我们的根,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为谁活,为谁干,一生是为谁去做贡献?我们要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红色的种子,让这颗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那么红色教育就是这棵树的枝丫。

2013 年以来,拜泉县文化小学在校长孟凡军的带领下,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创建红色品牌文化为抓手,以红色品牌特色活动为载体,创新红色品牌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深化红色品牌工作,用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擦亮我校德育品牌的红色底色。

红色底蕴 融入校园文化

重视环境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我校校园里浓郁的红色文化时刻潜移默化着学生。校园甬路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老师”、“永远跟党走”的造型牌迎面而立,引领师生成长;楼廊文化处处彰显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楼主题是文明礼仪和养成教育,重点以《三字经》、《弟子规》,名人故事突出俭文化、孝文化和廉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五方面品质;二楼主题是“中国梦”,突出航天梦,复兴之梦;三楼主题是“中国强”,重点突出科技的飞速发展,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四楼主题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室内悬挂科学家事迹介绍、名言警句、师生书画、剪纸作品等,校园内处处都充满红色精神,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2018 年11 月,在教学楼主楼一楼东侧,辟建了79平方米的党建活动室即红色教育基地,党建活动室既是小学党支部党建活动阵地,又是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新课堂。每逢“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学校都要有序组织学生到展厅参观学习,现场接受党史和德育教育,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从心灵深处热爱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红色教育 促进教育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化小学以“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 生以成材为志”为校训,多学科并举,努力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人才。

一是为了有效地渗透国防教育内容,我们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国防教育因素,力求按教材内容、教学特点,有意识地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与语文课的教学中,突出爱党、爱国、爱军、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通过教唱爱国主义歌曲,歌唱人民军队,讴歌英雄人物;在体育课教学中,按照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命令,强化队列训练,学习军体拳,增强学生体质,适应未来需要。

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德育目标开发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即红色教育“三个一”工程和课前“做手势舞唱红歌”。

开展红色教育“三个一”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二年级每月“唱一首红色歌曲”,每个学年段8 首歌,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等,两年下来16首。三四年级每周“朗诵一首红色诗歌”(按15 周计算),如唐诗宋词和毛泽东诗词,每个学年段30 首(条),两年下来就是60 首(条),好习惯受益终身,学生到五六年级时也可以继续。五六年级每两月“阅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主要是教育部推荐书目,每生每个年段至少阅读6本书,两年下来就是12本书之多。

开展课前“做手势舞唱红歌”活动,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孩子们带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前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少年“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有了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他们的学习效率更高,成绩更好。学校的育人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有责任有担当,成为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

童心向党 誓做红色传人

为宣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我校青少年紧跟党走,文化小学唱响“童心向党,誓做红色传人”的主题曲。成立红领巾宣讲团和青年教师宣讲团,充分发挥宣讲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来说”专题宣讲活动,创新宣讲方式,采用“文艺+宣讲”形式,使宣讲效果更接地气,更入人心;结合传统节日及重大节日活动,开展国旗下讲话、唱国歌、向国旗敬礼、主题班团队会、党史教育、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手势舞大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每逢“七一”,学校开展系列活动如“红色经典我来读”、“红色人物我来扮”、“红色精神我来写”、“红色形象我来画”、“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歌曲我来唱”等,通过红色革命精神的滋养,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红色社团 浸润少年心灵

“强大的民族精神来源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腰鼓是陕北延安的传统民俗舞蹈,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在革命时期,它被称作“胜利腰鼓”,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欢迎毛主席和工农红军,欢庆胜利的时候就曾挑起气势磅礴的腰鼓。这就是文化小学腰鼓社团成立的原因。小小腰鼓腰间放,鼓槌挥舞红绸飘。小鼓手们左右开弓,时而击边,时而击面,个个精神抖擞。当红色的腰鼓被敲响时,小队员们的心里定是想着这是“天下第一鼓”,这是“胜利腰鼓”,不然他们怎么会跳得那么开心,那么起劲?是啊,他们敲的不单单是小小的腰鼓,更是伟大的“延安精神”的有力传承。

红色小剧场社团的孩子们通过阅读红色故事,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将一个个英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小英雄雨来、王二小、潘东子……的英雄形象惟妙惟肖,一次次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孩子们真正的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好好学习,回报社会,这是榜样的力量。

家校合一 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所以,我们要将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将家国意识不断地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依旧是充分利用红色基因的延续和传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挖掘地方先进榜样和典型,邀请他们走进课堂,讲述革命故事和励志故事,丰富学生家国情怀的认识。注重红色教育实践,鼓励红色教育从课内向课外、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延伸拓展,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学雷锋活动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认同感。

办好家长学校,上好家校八课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身体力行,用言行给孩子做好示范,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培养孩子大局意识;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方法;通过良好的亲子沟通,引导孩子明辨社会现象,站稳家国立场;打造含有良好的家教家风的氛围,推动形成爱家爱国、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组织家长和子女共读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引导其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学习中汲取爱国养分;鼓励家长和子女共同讲红色故事、朗诵爱国诗歌;带动子女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红色体验教育与亲子游等相结合,让家国情怀入脑入心入行。

潮平岸阔好扬帆,砥砺奋进新征程。今后,拜泉县文化小学将凭借“二十大”的东风,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用红色文化教育促进德育工作向好;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身担当拼到底、一心求真实到底的信念,凝心聚力、乘势而上、真抓实干;让红色教育立足于黑土地,立足于祖国的北方,最终把红色教育品牌传向全国!

猜你喜欢

腰鼓红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红色在哪里?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啊,腰鼓山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