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说话怎么“乙里乙气”
2023-06-05白简简
◎文/白简简
打开你的微信,在搜索栏内输入“收到”“麻烦”“拜托”“打扰”等词,如果蹦出来几百条聊天记录,那么恭喜,你一定是一名资深职场人。互联网用词最善于“推陈出新”,“乙里乙气”这个词应运而生,意为说话“乙方感”太强,程式化的客气,总像在和甲方说话。
在合同术语中,甲方是提出目标的一方,往往也是出资方;乙方是完成目标的一方,从甲方获取收益。在一个甲方市场中,乙方为了收益,只能尽己所能去满足甲方的需求。这在语言的表现上,就是过分恭敬。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互相尊重。然而身处职场,清晰的层级,让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不由得谨小慎微,抱着“恭敬总不会错”的心态,让自己坐稳了“乙方”。
互联网上的交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乙里乙气”。屏幕上的对话,屏蔽了除回复时间和文字之外的所有表达因素。互相看不见表情、听不到语气,那些人与人交往中最微妙的信息,被一刀切除。这时候,只能在文字上加大投入,从而导致语言的“通货膨胀”。语言膨胀的一种现象,就是“大词”“谦辞”的滥用,也就是我们说的“乙里乙气”。其实设想一下,两个人面对面交流时,如果一方猛然90 度鞠躬,说“拜托了”“辛苦了”,而所“拜托”之事只是帮忙掩上办公室的门,那双方估计都要跌入尴尬的深渊。但这样的对话,在网络聊天时却司空见惯。
自从微信让职场人的工作和生活再也分不开后,微信群里的工作任务,就成了大型花式敬语展览现场。有人发布一条并无特定指向的日常通知,一群人一模一样地回复“收到”,这背后并无多少真情实意,功能约等于一个标点符号。
一些原本明确的下级对上级的术语,也被泛滥到日常交流,比如“安排”“落实”。好好说话,有这么难?也许有人辩驳,这只是一种戏谑的说法,但在潜意识中,这些“乙里乙气”是否就是一种言不由衷的自我矮化呢?
我并不是多么讨厌这些词语本身,而是因为“乙里乙气”带来的并非礼貌,而是双方关系的不对等。在契约社会,在一个健康的职场,你真的需要给自己找那么多“甲方”吗?换个角度,对某些人来说,你真的以为自己是“甲方”?
一个团队若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那么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各司其职,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人人只会“收到”,团队的活力将大打折扣。大量的无效客气,会让团队卷入内耗的旋涡。
当我们有求于人、需要找人合作时,自然要表现出足够的礼貌。但“乙里乙气”的泛滥,并不能让人感受到礼貌。真正的礼貌,应该是无论何时何地的平视与真诚。
年轻人,咱们不妨摆脱“乙里乙气”,做事的做事,发声的发声,最大的“甲方”当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