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发酵菌茶菌株筛选及制备
2023-06-05徐莉娜郭明慧李艳婷郭伟伟郭霄飞
徐莉娜 郭明慧 李艳婷 郭伟伟 郭霄飞 郭 尚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茶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1]。茶树种植已成为我国一项比较重要且优势的产业,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茶树种植面积已经达3.33×1010m2,占据全球茶树种植面积的60%以上[2]。虽然我国茶树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存在单位产量低,产茶成本较高,产茶率低等问题[3]。由于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内需市场增速缓慢,茶产品竞争力不足,出口创汇通路不畅。我国出口的茶叶大多都是原料茶和中低档茶,在茶叶市场上竞争力弱,因此造成大量茶叶弃采,资源浪费严重[3]。虽然一些茶叶废弃料、残次茶、过期茶等口感不好,但其营养价值还在,亟待被开发利用,以促进茶资源的合理利用[4-5]。
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没有或基本没有游离水的固态基质中发酵[6]。菌茶是指将食用或药用真菌接入以茶叶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食药兼容的材料组成的培养基质中,固态发酵加工而成的一种生物菌体茶[7-8]。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为药食两用真菌,其子实体蛋白质含量高达40.7%,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具有抗炎、抗癌、抑菌等多种功效[9-10]。自2009 年国家批准蛹虫草作为新资源食品以来,蛹虫草产业年产值已达100 亿元人民币[11]。多年来笔者所在团队一直致力于挖掘蛹虫草的野生资源与功能因子,已筛选培育出多株高产目标产物的蛹虫草菌株[12]。笔者利用蛹虫草自身的微生物学代谢特性,有效地挖掘过剩茶和残次茶资源中的许多功效成分和营养物质,针对其环境适应性和遗传学特性,将蛹虫草接入茶梗培养基固态发酵,制备出新型菌茶。现将适宜制备菌茶的蛹虫草菌株筛选及菌茶制备工艺介绍如下,为研发新型茶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有效利用过剩茶叶及角茶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供试菌株:蛹虫草菌株为YCC1 号、YCC2号、YCC3 号和YCC4 号,由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分离并保藏。
(2)培养基:PDA 固体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 g,自来水1 000 mL,pH 7.0。PDA 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5 g,磷酸二氢钾1.5 g,自来水1 000 mL,自然pH。菌种筛选培养基为茶梗150 g,小麦50 g,鱼蛋白胨3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0.5 g,琼脂15 g,自来水1 000 mL。
1.2 试验方法
1.2.1 优势蛹虫草菌株筛选
茶梗干燥后称取150 g;小麦干燥后粉碎,过筛(孔径0.1 cm),取筛上的部分50 g;依次加入1 000 mL 水中,水开后继续煮0.5 h,8 层纱布过滤除渣,滤液中加入鱼蛋白胨3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0.5 g,琼脂15 g,补水至1 000 mL,pH 7.0,装瓶,牛皮纸封口,121 ℃,高压灭菌25 min。灭菌后倒平板、接种,将4 个供试菌株接入菌种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每隔2 d 观察记录菌丝形态,并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丝平均生长速度。
1.2.2 菌茶制备
1.2.2.1 培养菌种
固体菌种:用接种棒划取筛选出的优势菌株菌块接到PDA 平板培养基上,置生化培养箱,于22 ℃避光培养。液体菌种:用直径5 mm 的灭菌打孔器在上述PDA 平板上选取5 块蛹虫草菌块接种至含有100 mL PDA 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容量250 mL)中,置恒温摇床,25 ℃,135 r∕min,避光培养3 d 左右,待出现颗粒菌球,均匀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液体菌种培养结束。
1.2.2.2 茶基质发酵
将20 g 供试茶叶在常压下汽蒸10 min,50 ℃条件下渥堆4 h,调整含水量为30%,之后放入250 mL组培瓶中,于121 ℃灭菌90 min,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液体菌种(接种量20%),放入恒温恒湿培养箱内,于温度22 ℃,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培养。发酵14 d,于60 ℃条件下干燥4 h 至恒重,紫外灯灭菌45 min,即得蛹虫草发酵菌茶成品。
1.2.3 茶汤的感官评价
根据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标准,将5 g 发酵菌茶放入评估杯中,加入沸水250 mL,盖上盖浸泡2 min,按照相同冲泡次序等速将茶水倒入品评杯中,随后进行第二次冲泡,浸泡5 min,沥出茶水。以未接种蛹虫草的茶叶培养基质为对照,对茶汤进行感官评价。
1.3 数据处理
通过软件Excel 2012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蛹虫草菌株筛选结果
由表1 可知,供试蛹虫草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明显不同,日均生长速度在0.73~1.67 mm∕d。培养初期,菌丝处于适应期,生长缓慢,试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明显,但培养后期,由于试验菌株生物学的特异性,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YCC2 号、YCC4 号菌株菌丝生长较快;而YCC1 号、YCC3 号菌株整个培养期菌丝生长速度较慢,菌落致密。综合菌丝生长速度和菌落特征,选YCC2号为制备菌茶发酵菌株。
表1 供试蛹虫草菌株在茶梗、小麦复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情况
2.2 发酵菌茶制备结果
蛹虫草YCC2 号菌株接入茶叶培养基后菌丝长势良好,接种2 d 后基质表面出现白色星点状菌落;接种6 d 后,白色菌丝布满整个茶叶培养基表面,同时明显看见菌丝在茶叶培养基内部延伸;培养14 d后,蛹虫草菌丝长满整个茶叶培养基,颜色加深,至此,菌茶发酵完成(图1)。
图1 发酵菌茶制备工艺流程
由表2可知,接入YCC2号菌株制备的菌茶色泽橙黄色,香气清淡,无沉淀物,口感醇爽,有茶及蛹虫草的混合清香。
表2 茶汤感官评价
3 小结
试验结果可知,蛹虫草YCC2 号菌株在乌龙茶叶和小麦复配的培养基中长势良好,为最佳发酵菌株。用该蛹虫草菌株发酵制备的菌茶,茶汤为橙黄色,香气清淡,无絮状物,口感清爽,有淡淡的蛹虫草菌香味。
制备工艺和复配材料都会影响茶饮品的口感和色泽,因此,后续试验可以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或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期得到色香味俱佳的茶饮品。同时,按照市场要求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相应的水果片、柠檬酸等辅料,使其更加清爽可口、浓韵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