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阅读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2023-06-05孙雁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3期
关键词:自然段危险深度

孙雁

英语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手段,也是传授学科知识和培养思维品质的必要载体。纵觀近10年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文本语言的准确理解和文本细节信息的锁定上,从而忽略了阅读文本的文化背景、结构逻辑以及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英语思维的培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即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而这些目标的提出和落实离不开英语阅读文本的深度阅读。

可以说,英语文本的深度阅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能力,更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迁移创新的学科素养。因此,深度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势在必行。

深度阅读的内涵和意义

在阅读中,我们分为浅层阅读和深度阅读两种。浅层阅读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的阅读形式,是流于文本表层内容和形式,以愉悦自我为目的的过程;而深度阅读以增加学识、培养习惯、提升素养为目的,是对文本蕴含的主题、文化、情感及其艺术手段等进行感悟和体验,是阅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情感共鸣、思维升华和对周围事物的辩证思考和探寻。深度阅读的目标不限于获取一本又一本书的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和思考,建立个性化知识谱系,并由此获得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当今的网络和信息时代,快餐式的阅读文本随处可见,辩论声与评论声不绝于耳。但读者往往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背后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们。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再无其他收获。而深度阅读则不同:深度阅读集聚正向的能量,持续拉高人生档位;深度阅读使人脱离肤浅、提升个人涵养、提高思维高度、扩展人的眼界;深度阅读扩大自身所知、打开未知领域、认知不同世界;深度阅读扩展处事心胸、积聚心理能量、增强心理抵抗力;深度阅读可以检索出与自身同频的人,结交志同道合的阅读者。读者,特别是学生在阅读中除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判断和辩证思维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英语学习和阅读的本质所在。

深度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都会影响初中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度阅读。而阅读角度、情感态度及阅读策略等也限制了学生的深度阅读。因此,由表及里地从语言到意识、从品质到能力的深度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挖文本、拓展思维,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Unit 7 Section A-3a阅读文本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珠穆朗玛—世界上最危险的山峰)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做好英语文本的深度阅读。

借助文本文化背景的检索,探讨标题的合理性文章标题通常是文章主题,标题通常会体现阅读文本的主旨大意。但有些标题并不能与阅读文本完全匹配。通过对文化背景的查阅和了解,除了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外,更有利于学生参透文本主题意义和预测主要内容;通过探讨标题与文本的匹配度,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刺激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和判断阅读文本。学生只有通过深度阅读才能做到深层思考,从而真正做到用辩证和批判的思维探究标题的合理性。这是激发学生深度阅读很好的方法。

举例来说,文本的标题是: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珠穆朗玛—世界上最危险的山峰)。看到题目很容易想到文本的中心思想一定是关于珠穆朗玛峰的。那么,本篇文章侧重珠穆朗玛峰哪方面的内容呢?我们根据后面的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最危险的山峰)可以预测,文章围绕dangerous(危险的)展开。“为什么珠穆朗玛是最危险的?为什么在世界上它是最危险的?”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和求知。课前,学生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探究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世界地位等一系列知识。这就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融通学科知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更多更广的知识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在课堂上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后,教师追问:“通过阅读和背景知识,你们觉得这个标题准确吗?可以换成其他标题吗?”有的学生说:“匹配,因为本篇文章的两个自然段都是从危险的角度论述的:第一段论述天气的危险;第二段从登顶成功的人证明,因为危险所以成功率极低。”有的学生说:“标题不符合文本内容,因为第三段在歌颂和传承攀登精神,这是文章的精髓,应该以登山精神为题更为准确。”从学生们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学生是经过深度阅读和思考才得出这样结论的。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文本进行更细致的阅读,找到支撑自身观点的理论依据。无论学生的答案是“是”还是“否”,学生一定是需要大量的课前阅读和课上的深度阅读和思考、组织证据和语言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需要通过“查找—收集—概括—整理—总结”等一系列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完成,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直处于深度阅读和思考状态。

借助对文本体裁和结构的分析,探索主题意义的准确性 初中阶段的文本体裁多为记叙文和议论文。记叙文多以叙事为主,在文本最后阐明观点和立场,或是阐述收获和体会;议论文多以夹叙夹议为主,文本通常锁定三个问题: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和How(怎么做)开展。What(是什么)的问题通常属于浅层阅读范畴,学生只需通过寻读、找到文本细节即可。但Why(为什么)和How(怎么做)的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深度阅读和深度思维方能实现。

Qomolangma文本为议论文,共分三个自然段:第一段讲述了珠穆朗玛峰的危险;第二段讲述了登顶成功的人和国家;第三段讲述了攀登珠峰的原因。教师如果只抛出三个细节问题“珠峰哪里危险?谁成功登顶?登珠峰的原因?”是不能帮助学生深度阅读的,因为文本里的事实呈现非常明显。

因此,教师需借助文本体裁和结构,帮助学生完成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首先,文章为什么分三个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这样分布呢?对于文本主题有意义吗?”这是就文本体裁和结构的质疑。学生将基于文章细节学习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层次、体裁、结构等进行思考并发表见解。有的学生说:“三个自然段是递进关系,通过第一段叙述珠峰的险峻,引出第二段登顶成功的伟大,再到最后一段歌颂精神,层层深入。所以三个自然段是不能打乱顺序的。这样才能体现登峰艰难、精神可贵的主题。”还有学生说:“三段的顺序可以打乱。可以先说登顶成功,然后再说登顶的伟大,最后用珠峰的险峻来证明登顶的伟大。文本按因果关系来描述也是可以的。更能凸显登山精神的可贵。”

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观点是通过不断地阅读和不断地思考完成的。学生的思维不断跳跃、学生的观点不断碰撞,这样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深刻、理解更到位。

借助对文本词语和句式的深度理解,培养语言分析力 英语的文本阅读是在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实现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所以学习英语语言,包括语法和语用知识都是文本阅读的重点内容。而深度阅读一定是在完全理解英语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Qomolangma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是这样描述的:“One of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sports is mountain climbing, and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laces for this is the Himalayas.”(世界上最危險的运动之一是登山运动,而登山最受欢迎的地方是喜马拉雅山。)在这句话中我们见到两个most的最高级表达法,“为什么在开篇的第一句中就用到了两个最高级表达呢?”在第三个句子“Of all the mountains, Qomolangma rises the highest and is the most famous(在所有的山脉中,珠穆朗玛峰最高,也是最有名的)”中为什么又用到两个最高级呢?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句子本身意思。学生说:“最高级表示的是第一的意思,本文标题就是最危险,这里用最危险和最受欢迎是为了呼应标题、为登珠峰的危险和伟大做铺垫。”还有学生说:“喜马拉雅和珠峰本来就是最危险的,只有征服了最危险的山,才能证明人是最伟大的。这里用最高级才能凸显人类的伟大,和最后一段完美呼应。”“Even more serious difficulties include freezing weather conditions and heavy storms.(更严重的困难包括严寒天气和暴风雨。)本句为什么用了‘even和‘more比较级阐述恶劣天气呢?”学生说:“比较级的作用就是比较,通过比较才能知道哪个更困难、哪个更危险。” 在本课,学生在关注语义的同时,也重点关注了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一语法,潜移默化间自然地完成语言学习。

关注语言和语用,帮助学生既学习词汇、句式、语法等语言形式的准确表达,又深入思考语言的语用背景和意图,从而让语言学习和深度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借助对文本修辞手法的深度解析,培养多维鉴赏力 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通过修饰手法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清楚传达自己的意思,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同时,修辞手法极易让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让文本更加生动,更加有魅力,更能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

Qomolangma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The Himalayas run along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China.(喜马拉雅山脉沿着中国西南部延伸。)”教师提问: “为什么这里用的是run而不是lie呢? 这样的用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会联想到修辞手法,并比较两个词的用法和意境。这样就可以体会到run的妙用,在头脑里会有画面感,对喜马拉雅的巍峨体会更深,对标题和文本中登珠峰的危险也就不言而喻了。有的学生这样回答:“这里的run从地理角度看是为了突出山脉蜿蜒起伏的特点,更能显现喜马拉雅山脉的陡峭和危险。”还有学生说:“run在语文的修辞手法上是拟人的写法,山是不会跑的。这样写就把喜马拉雅的动态美展现出来。原来英语也可以这样表达呀!”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修辞手法,这样文章动起来、学生动起来,课堂就活起来,辩证和批判性的思维随处可见。

与中文不同,在英语学习中修辞手法在阅读文本中并不多见,所以关注修辞手法使学生对文本印象更深、画面感更强,这样深度阅读便可水到渠成。当然,学生更可以学习文本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写作任务中实现语言的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

借助对文本情感的思考与批判,培养辩证思维力任何的文学作品或文章都是为了表意抒情的,英语文本也不例外。特别是初中的英语文本,多半通过记叙或议论的方式讲述事实、阐明立场和道理。那么读后的情感体验和真实获得对文本阅读尤为重要。

深度阅读就是希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从而为学生的真实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Qomolangma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两个句子“The spirit of these climbers shows us that we should never give up trying to achieve our dreams.”(攀登者的精神告诉我们,我们决不能放弃尝试实现梦想的机会。)“Humans can sometimes be stronger than the forces of nature.”(人类有时候比自然的力量更强大。)这两句话是对文本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教师可以质疑,“为什么最后作者说这两句话?文章中是怎么体现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学生会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思考、感悟、阐述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作者和其他学生的思想和感悟碰撞,在交流和沟通中对文本有更多的体验,从而获得更多。

教师还可以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结合学生真实生活提问:“你碰到困难和危险时是怎么做的?请举例说明。”此类问题通常从作者的情感角度设置,设置手段是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方面考虑,以此加深对文本批判性和辩证性的思维理解,在与作者和文本产生共鸣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启示、引发更多的思考,在此过程中抽丝剥茧、逐级深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

结语

新课标提出:英语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渐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发展语言技能、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深度阅读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

因此深度阅读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教师应加强深度文本研读,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学科内容的同时,实现辩证思维和自我认同。

猜你喜欢

自然段危险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喝水也会有危险
美丽的秋天
拥挤的危险(三)
画画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