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责任教育,育有责任之人

2023-06-05安娜戈森平贺培庞言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3期
关键词:预学圆明园家乡

安娜 戈森平 贺培 庞言

◎ 实践赋能凝力量 责任课堂促成长

基于“责任教育”的办学理念及目标,北京市昌平区上苑学校以“尚园”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题引领,深入挖掘校内外可利用资源,采用与国家、地方和学校特色课程整合实施等方式,落实责任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增强学生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培养“明德、启智、笃行、慧美和勤劳”的上苑少年的责任教育目标。

初识——思想启蒙

2019年10月18日,刚参加工作的我有幸见证并参加了我校承办的北京市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研究“春雨计划”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初识便让我更新了观念——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明确方向

为积极落实综合实践课程工作,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家乡”精品课程体系,我校曾多次组织开展主题培训活动,邀请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综合室主任陶礼光、北京教科院刘玲老师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活动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明了工作方向,也让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有了理论知识基础,我对综合实践课程充满了期待。

相遇——机遇与挑战

“春雨计划”现场会,正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从此,我心中便种下了一颗种子。2021年3月中旬,我得知学校本学期末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我便积极报名了以“四时八节”为主题的“尚园”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此,心中的种子便开始萌芽。

首先,我对本班学生展开调研,掌握学情;对教学背景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学情及学生年龄特点初步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其次,我设计了“跟着节气品美食——青团、野菜、香椿”的环节,学生和家长一起挖野菜、洗野菜、尝野菜,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品尝野味,增进亲子感情。接着,我设计了“跟着节气享悦读——颂节气绘诗韵”的环节,学生自主阅读、吟诵有关清明节的古诗,并完成清明节诗配画,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推动落实责任教育中的“启智”和“慧美”两项内容。最后,我设计了“跟着节气勤劳动——农耕乐趣多”的环节,带着学生全程参与播种、养护等各个环节,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我国农耕文化的智慧,提高动手能力,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推动落实责任教育中的“明德”和“勤劳”两项内容。

如此一来,我以学科教学为基点,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等多种解决问题策略,将学科内容与实际生活恰当连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尚园”家乡课程,孩子们慢慢被实践活动所吸引,在实践中丰盈羽翼,茁壮成长。

重逢——开启新模式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的“尚园”家乡综合实践活动,受疫情影响,“走出去”的计划未能实现,所以我和孩子们便开启了新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我积极调整实践活动方案,落实以点带面。在学习“草莓种植——走进草莓大棚”板块时,由于疫情影响不能进行全员实地考察,所以我在班级中选择一名家中有草莓大棚的学生作为实地考察“小记者”;并联系学生家长,说明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过程中学生及家长通过多种形式记录了草莓生长的不同阶段;最后我整理资料,由该同学向全班同学讲解,教师补充草莓生长的全过程视频,加深同学們对本模块内容的了解。

重逢时,疫情虽带来了不便,但我和孩子们也齐心完成了新的探索,孩子们已积累了一些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思维得到了训练,执行力得到了提升,实践起来更加游刃有余。

同行——任重而道远

通过责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让责任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生根发芽。经过学校领导、全体师生的努力,以及家长的支持,我校已被授予“北京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学校”称号,但我们都知道“尚园”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仍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努力设立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创新课程内容、采取灵活的活动方式、运用多样性的课程评价,以达到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文/ 安娜)

◎ 在“责任课堂”中振翅 在不断磨砺中成长

几年来,北京市昌平区上苑学校一直在“责任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各项活动,我们的“责任课堂”是“责任教育”的主阵地。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责任课堂”的深刻内涵,并努力尝试真正“为学生负责”的教育。

开学初,就知道了本学期要参加昌平区“创先杯”的课堂教学评比,那时我就确定下了课题,要讲第十课《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两首。从那时起,我就着手准备,查阅文件,查找资料,不断地整理与修正思路。之前听过张立军老师的《爱国诗两首》,对这种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很感兴趣,本次课,我打算对比着教学《石灰吟》《竹石》这两首古诗。试讲之前,学校请来了顺义双兴小学的市级骨干张海鹏老师为我做指导。张老师看了我的教学设计后,就整体结构与流程与我交换了意见。

五月初的那次试讲不是很理想,张海鹏老师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从单元主题引入、预学单的设计、课外资料的补充与运用,提出了中肯建议;从预学的时效性、重点词句的理解、古诗学习的拓展与延伸,给出了具体策略。我校的孙校长对如何关注学生的获得与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张老师和孙校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让本来迷茫的我思路渐渐明晰,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备课、备学生方面存在的不足,怎样有效汲取高人们的建议,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怎样让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为学生负责”的课堂,我陷入了思考。就在这时,学校安排我赴崔村小学参加回天学校送课下乡活动,课中正好有《墨梅》《芙蓉楼送辛渐》的两首诗教学,这就是及时雨啊!听课过程中,我听到了古诗学习方法在课堂中的不同呈现,听到了课外资料在课堂中适时的补充,听到了老师对这两首诗的深度挖掘,听到了孩子们在预学过程中的充分准备,听到了老师和学生们在沟通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与提升……

从试讲点评到听课学习,让我对语文学习中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品位、文化理解等方面又有了一次全新的提升。有了前面的学习与思考,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重新设计了预学单。修改后的预学单:一是《石灰吟》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二是查《石灰吟》《竹石》这两首诗中不理解的词语;三是搜集于谦、郑燮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人物生平、让你感动的事等);四是,搜集石灰和竹子的资料。修改之后的预学单,从诗题、作者资料、不理解的词语、石灰和竹子的资料入手,让孩子们对这两首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再在课堂中学习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咏物特点与诗人所表达的志向,这样才是科学、正确的学习过程。

最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反馈预学环节,为后面的理解诗句内容与作者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修改后的预学单,给了学生们一个相对广阔的舞台,让学生们在预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对诗句的认识,逐步拉近学生与诗句及作者的情感距离,为古诗的深入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预学充分,学生们在诗句理解、体会情感等方面有备而来,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情感表达细腻流畅、情感抒发见解独到,作者情、读者情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情感的交融中,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就不难理解了。在资料补充上,我从试讲时生硬地出示材料,改为学生查阅资料后出示和教师适时补充,体现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引导与提升过程。在诗句诵读上,我引导着孩子们经历了逐层递进的诵读过程,包括:理解诗意读、理解作者读、感悟诗情读。经过反复的研磨与思考,最后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精彩,这次课堂教学也在昌平区“创先杯”课堂教学评优中被评为一等奖。

这节课是我在“责任课堂”研究之路上的一次深入理解与尝试。我认为,“责任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系统的要求,打造“责任课堂”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强化教师认知、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准的研磨过程。有学习才有提高,有研磨才有思维的碰撞与提升,希望我能够在“责任课堂”的不断研究中获得更好的成长。“鸟欲高飞先振翅”,这次难忘的磨课,就是我教学中的振翅过程,收获很多,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锻炼、成长的机会。

(文/ 戈森平)

◎ 依托地域资源,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上苑学校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最东端。学校以责任教育为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材奠基”的育人定位,提出了“明德、启智、笃行、慧美、勤劳”的育人目标。虽然学校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小学,但依然做好周边资源的深度开发,最大化地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成就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与提升。

构建责任课程实施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责任教育指引下,学校构建了“以德为先、以文化人、以劳动育人”的课程体系,其中,“尚园”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责任课程体系中一门独立的课程,该课程链接学校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打破学科壁垒,学科联动开展实践活动,厚植学生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积极情感与责任意识。

构建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一是根植乡土,品“美”育德。学校地处农村,要培养学生热爱养育自己的热土,这是农村学校的使命担当。为此,学校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引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二是行动研究,日臻完善。在行动研究理念的指引下,家乡课程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以主题式存在、以独立课程存在、以支点课程存在。

全面推进课程实施,开创“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

一是寻特质之美,崇尚家园。课程名字“尚园”取自学校所在地“上苑”的谐音;在内涵表达上,取崇尚家乡的人文精神、自然生态等特质之美的意思。

二是育教育于实践,立德树人。课程目标设置尚德(崇尚家乡勤劳节俭的民风、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淳朴的品质)、尚行(参与到保护家乡环境的行动之中)、尚美(崇尚家乡自然、人文等特质之美)三个维度,通过系列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在认知体验、合作探究中增强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价值体认与责任担当意识,同时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三是依特色资源建构,“三全”育人。依据课程实施目标、家乡文化特色与资源,在“尚园”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设置了多彩家园、格物化语和乡风润心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下依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实践内容,共九个主题,课程体系呈现“三板块九主题”的結构特点。作为学校课程实施的大主题,全面引领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

四是聚焦“1+1+3+N”,融会贯通。为了使课程深入推进,在前期实践研究基础上,整体构建出“1+1+3+N”的实施模式,在内容设计与实施中体现综合实践探究,使学生知识获取途径变得多元、立体。“1+1+3+N”实施模式的含义:第一个“1”,一套《学生活动指导手册》:学校以“综合实践探究”为宗旨,将家乡特色教育资源与学科内容整合,统筹设计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分年级整理编辑成《学生活动指导手册》。第二个“1”,每周1节课:为了深入落实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在课表中为每个班安排每周1课时的专用时间,专时专用,达到用10%撬动90%的实施目的。“3”,3位主责教师:“尚园”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需要同年级多学科融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学科轻实践的现象,影响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在每个学段各设置1名专职教师,由这3位教师负责“尚园”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落实。“N”,多元融合实施: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充分挖掘校内外可利用资源,采用与学科教学融会贯通等方式,带领学生探究实践,使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落到课堂教学中。

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与发展中,学校将继续秉承“责任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体现五育并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探究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实施路径,以铸就学校未来更高层次的涵养系统和育人路径。

(文/ 贺培)

◎ 厚植家国情怀 培养责任担当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含有多篇传统爱国教育类课文,如五上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文化时代背景离当下的生活遥远,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深刻。因此,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类文本时,我在教学中架构起师生互动的桥梁,在专注于传统的文本内容分析中,采取多种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文学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故事经过

废墟图引入,初步感受屈辱 在课堂的伊始,我出示课本中圆明园废墟图,引导学生交流看图后的内心感受。有的学生表明感觉很气愤,有的学生疑惑圆明园这么破旧怎么不拆除,还有的学生认为西方列强的可恶。进而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从中体会到圆明园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体会到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深切惋惜。

品读语言美,追忆辉煌时 一是,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到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领学生初步感受圆明园的历史辉煌。二是,了解圆明园风格各异的建筑。自主学习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清结构,凭借词句体会语言的表达形式,感受文章在篇章结构上的特点,了解圆明园风格各异的建筑,拉近了学生与圆明园的距离。三是,学生交流圆明园最珍贵的文物。在个别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的时候,学生通过预学的形式,查找了从先秦到清朝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圆明园数不胜数的文物,成立“青铜礼器组”“名人书画组”“奇珍异宝组”“建筑景观组”,并交流了解圆明园中这些珍贵文物。通过交流展示,学生了解到在圆明园中150万件宝物中,有的收藏在祖国,而流失海外的文物则不计其数,又一次激发了学生自豪与愤慨之情。

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五自然段主要围绕西方列强是如何把这个“属于中国的辉煌、属于世界的辉煌”的园子彻底摧毁。课上,学生圈出那些刺痛内心的词语或句子,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并带着感情朗读本段。

再现毁灭景,不忘国耻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课上,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对圆明园被毁坏的痛惜之情、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怒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反思

本课讲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后的景象。整个执教过程有两个特點:首先,思路清晰,前后呼应。教学中,通过学生走进圆明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的毁灭”两个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感性认识,激发情感。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和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课前预学,对圆明园内文物的资料进行查询了解,如“青铜礼器组”“名人书画组”“奇珍异宝组”,感受到祖国的文物流失在海外,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促使学生既能够从文本中辩证地看待圆明园损失的惨重,也能从自身中感受到“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立鸿鹄之志、树家国情怀。

(文/ 庞言)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上苑学校)

猜你喜欢

预学圆明园家乡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满江红·圆明园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