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统筹,撬动处方外流

2023-06-05辛颖

财经 2023年5期
关键词:买药药店武汉市

武汉市社区卫生中心宣传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摄影/《财经》记者 辛颖

中国医药行业的秘密,大多就藏在一张处方之中,掩藏在夹层中的各方利益平衡,正在被一场改革悄然冲击。

2023年2月17日下午,武汉市江岸区一家医保定点药店门外,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晒着太阳,等待用医保卡买降糖药。

药店店员正在帮她做电子信息登记,然后通过线上问诊开具处方,再请药剂师审核,用了有半个小时。这位老人不必像以往一样跑到医院看病,就能在家门口的药店享受医保报销买药。

这种改变源自于2月1日起,武汉开始执行的医保门诊共济改革。

为了配合患者用药习惯,感受到门诊统筹的好处,武汉市快速增加5000多家零售药店进入医保统筹,几乎覆盖全部的医保定点药店。这同时意味着,患者想在药店买药,享受医保报销,会将大量的处方从医院中带出,甚至包括互联网医院开出的电子处方。

无论如何,这对医保、卫健等监管部门短期内就会形成不小的压力,但在破除“以药养医”的痼疾问题上,向前迈出一步。

社区医院成为处方周转点

一位武汉江岸区大智街泰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感觉到,最近,“专门为门诊统筹来开药的患者增加了1倍”。

开通门诊统筹后,社区医院是买药最划算的地方。按照新规,达到起付线之后,各级医院的报销比例不同,同一款药在社区医院可报销得最多。

退休人员在社区医院购药,甲类药能报销84%,而在三级医院只能报销60%。常用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乙类药,在社区也能报销75.6%。

“以前大家都去大医院看病,我们这的药慢慢都放过期作废了,所以这药越用越少。”武汉市江汉区水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医生介绍,现在,如果患者想买的药,社区医院没有,也尽量采购,先登记再进货。

因为社区医院的需求集中增加,武汉江岸区大智街泰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发现,“目前有些药供货有点紧张,下了订单没有货,具体什么时候能到还不清楚”。

武汉市纳入门诊统筹的药店,参照二级医院,退休人员甲类药报销68%。能报销的多、又在家门口,越来越多的患者来社区医院开药。

“老年人买药都比较认牌子,他们在大医院看过病,就拿着药盒来社区买药,我们社区不少高血压患者都用欣然(品牌名),但是社区没有,你给他介绍是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他不接受。”另一家江岸区社区医生告诉《财经》记者。

大多数社区医院只有两三百种药的储备,而药店大多都有几千甚至上万在售品种。一条大街上往往能有三四家药店,患者买药很方便。

因此,一些患者宁可到社区医院,付点诊查费,在武汉是13元,其中患者自费4元,医生开好处方后,再到附近的药店去买药。相当于患者花4元拿到一张处方。

然而,处方——这个痛点,梗在那儿。

对于只能开方无药可卖的社区医院,不仅没啥赚头,还担责。上述社区全科医生坦言,“这一张处方开出去,患者用药出了事,我是要承担风险的。而且打印处方用的纸、墨、打印机的损耗,都是医院的成本,谁来帮我承担呢?”

慢病患者找医生开处方也不易,每次去买高血压、高血脂的慢病药,最多只给开五天,有时候只给开三天的药量,不仅来回跑麻烦,每次至少要花4元的挂号费。

除了明面上的账,一张处方背后牵扯的医院灰色利益,更是盘根错节。

以前拿着医保卡在药店买处方药,从不查验处方,也不限制数量,这种便利早已成为全国患者买药的习惯。而门诊医保统筹的开启,正是在建立一种新的购药秩序。

武汉泰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最近接收的患者,不少都是周围药店推荐过来开处方的。“现在我们都按要求,慢病长处方最长是三个月,但一般也不会开这么长,根据病情一个月差不多,急性病是三天。”该中心一位医护人员说。

同时,为了患者降低到医院开处方的成本,武汉市544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开设便民门诊,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的个人支付部分。比如原本武汉市社区医院的诊查费是13元,其中医保报销9元,自费4元。按照最新的政策,患者不用自付了。

谨慎应对电子处方流转

“在我们药店就可以通过网上的医生帮您开具处方,不用跑医院了,拿着医保卡来就能享受门诊统筹待遇,非常方便。”2月17日下午,武汉市的一家全国连锁药店营业员热情地为进店的顾客介绍。

比起患者拿着处方到处奔波,直接在互联网医院开具电子处方,传送到药店的电子系统,同时节省了医院和患者的购药成本。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家连锁药店是通过其在海南注册的互联网医院为患者开具处方。这也是武汉市医保部门对互联网医院的电子处方,态度最为宽松的一次。

一位药店经理获得的消息是,“只要是按照处方管理规范,开出的电子处方都可以使用。”不过,多家药店员工也提及,武汉此举只是暂行政策。

开具电子处方,有些药店要经过患者信息登记建档、问诊开方、审核等多个流程。“尤其是系统刚开始用还不熟悉,至少预留半个小时来买药,特别急的话现在不适合。”一位药店员工告诉《财经》记者。

武汉市医保曾在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向互联网医院处方“敞开大门”的地区。此前虽然也有地区开通互联网医院的医保结算,但由于没给多少额度,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在当时新冠疫情影响下,武汉医保不仅为当地的大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线上处方买药报销。同时,医保也打通了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开具电子处方,在50家定点药店买药的结算流程。

虽然在此后的三年中,电子处方的应用大幅收缩,但部分药店仍然留下了同武汉当地定点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的合作。

在一家重症慢特病药房看到,患者可以提前预约三甲医院的医生线上问诊时间,当天可在药店内实现问诊、开方、购药一站式服务。

能够将全部医保定点机构打通的平台也正在建设中,2月11日,武漢市医保局介绍,正积极争取在全市实现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完成后,门诊处方可以通过定点医疗机构流转至定点零售药店,参保职工凭医保电子凭证就可以完成配药、支付。实现“信息和处方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这一配套措施也在全国范围内推进。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快医保电子处方中心落地应用,实现定点医疗机构电子处方顺畅流转到定点零售药店。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出对电子处方合规性、违规首诊开方的担忧。一位药店审方师介绍,在新冠疫情中就遇到了明明是高血压的患者,开过来的电子处方是糖尿病的药。

此前的经验教训,也让药店从业者此次更加谨慎。

“新冠疫情时医保结算的通道虽然打开了,但是有一些电子处方本身不合规,而我们审方的能力有限,对一些规则不清楚,最后反而被医保处罚了。”当地一位小型连锁药店经理直言,现在很多线上处方都是违规首诊,这怎么敢接。

一位当地知情人士介绍,医保定点药店要纳入门诊统筹,需要药店主动接入省医保信息平台,目前还有很多药店没有接入这一平台。

上述药店经理说,“这是药店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纳入医保就能增加获客机会,但药店的处方药管理、审核能力就得加强,以前依靠骗保、不合规手段的药店进来后反而可能会亏钱,它们也不想纳入进来”。

猜你喜欢

买药药店武汉市
在药店购买药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买药
第二十二回 徐大椿防假开药店 梅花鹿显真大巡游
药店里与大表哥偶遇
买药
笨笨猪买药
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