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2023-06-04陈梓敏黄真荣黄嘉欣郑秋枫游铃梓
陈梓敏,黄真荣,黄嘉欣,郑秋枫,游铃梓
(汕头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广东 汕头 515000)
0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1-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3]。汕头市人多地少,是一个带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推进汕头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汕头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本地农业的多种功能,推动汕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使汕头市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有利于其提高生活水平,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1 汕头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汕头市共有30 个乡镇、37 个街道,其中涉农街道30 个;1 086 个村(社区);872 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其中行政村558 个、涉农社区314 个;1 157 个自然村;农村人口434 万人。农村面积及农村人口均约占全市的77%。人口密度为2 550 人/平方公里,约为全省的4 倍,全国的17 倍。872 个行政村(涉农社区)中,常住人口超5 万人的有402 个、超1万人的有117 个、超2 万人的有14 个。
近年来,汕头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2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55.38亿元,实现了持续稳步增长。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发力,创建了25 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3 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断完善,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2022 年,汕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 057 元,相比2021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9%,农民的幸福感持续增强。汕头现代农业农村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乡村特色产业渐成体系
截止2022 年,全市累计创建澄海区蔬菜、潮阳区丝苗米、濠江区水产等8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各区建设金平区水产、龙湖区酱腌菜、龙湖区桑椹、濠江区花卉等17 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一县一园”或“一县多园”格局。依托各镇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发挥镇一级上联县城、下接乡村、内聚要素、外拓市场的重要作用,着力打造澄海区溪南镇(火龙果)、潮南区雷岭镇(荔枝)、潮南区红场镇(茶叶)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市累计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10 个。雷岭镇(荔枝)、深澳镇后花园村(乌龙茶)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澄海区莲上镇(蔬菜)、潮阳区金灶镇(特色水果)、潮南区红场镇(茶叶)、潮南区井都镇(蔬菜)等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5-7],澄海区澄海狮头鹅入选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
1.2 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
2022 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03.21 万 亩(1 亩=0.066 7 hm2)、46.22 万吨左 右;全市蔬菜产量约180.9 万吨,水果(含瓜果类)产量33.5 万吨,生猪存栏30.2 万头,出栏58.8 万头,家禽出栏1 808 万羽,水产品总产量47.6 万吨。全市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稳产保供基础不断夯实。
1.3 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
以牛肉丸、酱腌菜、鱼丸等为代表的肉制品、蔬菜制品、水产品加工产业基础扎实。2021 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95.39 亿元,培育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加工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
1.4 乡村休闲产业蓬勃发展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行动,提质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特色民宿、休闲农庄、农业公园等,可以提升村庄风貌,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特色小镇、精品农庄、乡村民宿和康养基地,推介一批精品乡村休闲旅游线路。目前,全市累计培育汕头市潮南区汕头市长和农业生态园、龙湖区广东韩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濠江区凤岗社区等26 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累计培育4 个省级示范镇,分别是南澳县云澳镇、濠江区礐石街道、潮南区雷岭镇、潮阳区金灶镇,“互联网+”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拓展;累计培育3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分别是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其中,澄海区莲华镇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部分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入选省级、国家级休闲旅游推介。
1.5 乡村新型服务业创新拓展
培育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各类服务主体扩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范围。2021 年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15.5 亿元[9]。截止2022 年,全市已培育了一批农户认可程度高、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短视频、农产品基地连线直播、网红直播等网络销售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7 家(其中国家级5 家、省级27 家,市级65 家);“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3 项工程全面推进;加快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培训,农村创业创新格局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步提升。
2 汕头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宏观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无法回避,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弱项仍较突出,推动汕头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仍面临较大困难与挑战[10-12]。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汕头市广大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日益突出
一方面,汕头市人口密度为2 550 人/平方千米,约为全省的4 倍,全国的17 倍;人均耕地不足0.1 亩,是全省的1/3,全国的1/10。由此可见,汕头市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这导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自给能力有限,履行好粮食安全责任、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很大,也制约着汕头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汕头市拥有广阔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虽然发展现代海洋牧场是解决汕头人多地少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发展现代海洋牧场特别是建设深水网箱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而汕头市外海海区为开放式海域,且为台风多发地带,受风暴潮的影响较大。加之现代海洋牧场投入资金大、风险高,养殖者投资意愿不强烈,制约了汕头市深水网箱的发展。
2.2 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仍然不高
汕头农业经营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不高,部分特色农产品虽有特色但量小且分散。农产品初加工能力偏低,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综合利用率低、品牌不突出、效益不明显。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连接不充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构建不全面。全市整体农业品牌效应不突出,竞争力不强。
2.3 产业集中度仍较低
乡村产业发展布局较分散、产业集聚度低。农业龙头企业中具备行业号召力的领军企业不多,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
2.4 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任务依然重要
农业规模化经营对资金、土地、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伴随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现有农村劳动力生产技术水平有限、生产技能不高,农村专业性人才和致富带头人数量不足,企业岗位需求与人员综合素质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科技文化素质亟待提升。
3 对汕头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汕头市现代农业发展要立足于民营经济发达、城镇化较高的实际,重点在汕头特色产业、名优品牌上下功夫[12],提升传统种养业,在绿色加工和现代服务业上发力,利用产业园区等建设平台,不断延长产业链,聚集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3.1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聚焦汕头基础好、规模大、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统筹优化原料基地、加工、流通、科技、品牌等板块建设布局,跨区域打造,促进优势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集中资金资源,着力解决好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关键环节,着力打造粮蔬、水产、畜禽3 个百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3.2 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
全力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禽产品、特色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实现农业大区(县)、主要特色品种产业园全覆盖。在现有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扩容提质增效,以现代种业、丝苗米、生猪、家禽、特色水果、花卉、水产等具有影响力的“粤字号”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按照科技集成、主体集合、产业集群的要求,创建一批综合产值超10 亿元的省级或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形成市级、省级、国家级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
3.3 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培育全产业链预制菜示范企业,打造潮汕预制菜品牌,拓展预制菜企业销售渠道,高标准建设优质原材料基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海上风电+深水网箱”发展模式,加快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渔旅融合、渔光互补、风渔协调发展,培育现代海洋牧场企业主体,构建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同业整合、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完整产业链、较强竞争力、较高知名度的标杆型领军龙头企业。组建农业龙头企业协会,支持农业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发展。鼓励农村电商产业园建设,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培育乡村休闲旅游业,大力发展乡村美丽经济,发掘休闲产业产品供给、文化体验、生态涵养、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创教育等丰富的功能,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业态和产品。
3.4 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以“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品牌建设”为途径,打造狮头鹅、南澳紫菜等汕头特色名优农产品,提升产品价值,拓展市场空间。打造“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大力对“粤字号”农产品的宣传推介,积极宣传品牌文化、品牌故事、品牌人物,培育一批新农人品牌形象代言人,树立品牌创建、品质提升、市场拓展的典型。鼓励推动汕头优势特色农产品申请加入“圳品”行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
3.5 推动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
鼓励和支持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的影响。加大岭南水果、蔬菜、谷物、茶叶、菌类、南药、畜产品和水产品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开发力度,培育发展功能性食品与养生保健食品产业,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等精深加工食品。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促进农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
3.6 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聚焦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以优化一产业供给链,壮大二、三产业链为重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作为“链主”,带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立农业供应链体系,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积极应用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模式,建设农业供应链信息平台,共享政策、市场、科技、金融、保险等信息服务。
3.7 发挥科技的强大支撑力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等全链条创新发展体系。以“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种业振兴+高科农业示范”为抓手,推广应用现代种养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打造“汕农”蝴蝶兰、“汕油”花生、“白沙”种业等汕头种业“芯片”。整合全市各类科研力量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力开展“科研院所+科技推广部门+示范基地+经营主体+农民”等乡村产业技术推广模式。
3.8 培育农民致富带头人
培训一批“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提升村民素质。培育一批高素质、精勤农民及一批能扎根汕头乡村、服务汕头农业,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的致富带头人。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海内外侨胞、乡贤等返乡创业,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培育更多“汕头田秀才”“汕头土专家”,带动创响“汕头乡字号”“汕头土字号”乡土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