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

2023-06-04陈韵联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荆州市销售收入问卷

陈韵联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荆州 434043)

2020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之年,中共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台一系列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领域作出重要部署。文件强调要稳定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要保障重要农产品充分供给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压舱石,为中国经济发展一路保驾护航,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国家而做出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经济鲜活的活力细胞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截至2019 年底,全国工商部门累计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约220 万家,成员将近5 000 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天然的“益贫性”,是连接农业经济走向市场化的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互助组织,一头连接当地村民,另一头连接企业,形成一条促进经济发展的纽带,其作用显而易见。为响应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号召,荆州市政府抓住机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具备现代农业气息的新型农业互助组织,趋利避害、迎难而上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成果。本研究旨在对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以期为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1 研究现状

1.1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必要性方面的研究

赵昶等[1]研究表明加入合作社能够增加成员的民主认知,进而促进成员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且加入合作社可以提升成员的特殊信任,并通过递移和跃迁强化普遍信任。农民合作社具有增进民主、提升社会信任的作用。王乐媛[2]通过实践调查发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不可或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组织对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组织引导作用,是一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事物,但同时也应看到这种组织其力量还较弱小,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丰富和完善。

Dong 等[3]认为中国的小规模农业生产者在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方面面临许多挑战,对此提出发展农业经济的科学论证与对策,并准确定位“两带一园”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如加大对种植养殖大户及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种植养殖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提高收入水平、做好智力帮扶、抓好初中级科技人才的培养、推进乡村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等。Cafer等[4]研究认为农业集约化和扩展是对小农社区生态和经济脆弱性的标准反映。Huang等[5]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村家庭和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力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1.2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董伟啟[6]从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入手,研究现有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各合作社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创新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林星等[7]通过实践调查认为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并抓住发展机遇、降低威胁,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房琳等[8]构建了以合作社模式与村社结构为调节变量的政府支持对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的影响机制模型,建议以合作社规范化为目标的政府支持应体系化并细化,着力促进合作社利润分配的规范化、两类合作社模式的优势互补、村社结构环境与合作社发展的平衡。杨璐[9]认为如何兼顾公平、效率基础上分配组织收益是农民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收益分配实践提供意见和建议。曾以宁等[10]研究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对合作社绩效影响较小,说明关注社员参与行为、提高社员对合作社的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水平,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技术效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Wang 等[11]在技术接受模型和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从个体与组织的结合角度出发,从合作社的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领导者对农业信息技术的态度等多个方面解释了农业信息技术在农民合作社中的应用。Shao 等[12]研究认为农业集约化和扩展是对小农社区生态和经济脆弱性的标准反映,发展农业集约化需要强化资本的管理,而资金的投入与合作社内成员的信任则是重要因素。

2 现状分析

2.1 问卷发放

在此次研究中,共发放了60 份问卷,问卷发放形式为当面发放。荆州市不同地区发放的问卷比例不同,荆州区包括城南开发区、川店,占30%,总计填写问卷18 份;监利县占25%,总计填写问卷15 份;沙市区占15%,总计填写问卷9 份;松滋市占10%,总计填写问卷6 份;公安县占10%,总计填写问卷6 份;太湖港管理区占10%,总计填写问卷6 份。为了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对问卷进行分析和判别,剔除4 份无效问卷,并在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中都以这56 份问卷为依据,问卷有效率约为93%。

2.2 宏观层面

由表1可知,荆州市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 516.48 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434.58 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产值为933.77,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产值为1 148.13 亿元,同比增长49.3%;地区人均GDP 为6 476 元,同比增长11.0%。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荆州市工业和农业对地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因此,要实现荆州市经济发展,不但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在农业发展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流砥柱和凝聚主要思路的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户和经济市场的有效载体,其拥有的发展潜力显而易见,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运行的有效方式之一。

表1 荆州市GDP 数据

为了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荆州市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及地方性法规和整体部署,推进“421 工程”“三乡工程”“厕所革命”等一系列蕴含荆州市当地气息、特色的地方政策项目。与此同时,还增加了50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如桃花村和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农业产业园、产业带、工业园区。荆州市针对当地实情努力打造新意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休闲农业等。相继推出了新经济形态,以及试运行农村电子商务、会员配送、产地直销、个性化设计等新模式。荆州市作为“天下粮仓、渔米之乡”,应加快乡村振兴的规划、部署及实施,以更有效地推动荆州市区域内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化进程。

2.3 微观层面

荆州市政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振兴当地农业经济的主要载体,进行了一系列引导和探索。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当地政府给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当的资金和技术服务,通过资金鼓励散户积极注册创办新合作社,在调研的合作社中有25 家是在政府资金鼓励下创办登记的,而其他合作社成员同时也收到了来自政府及高校提供的农业技术服务。当地合作社发展与当地政府紧密联系,这为接下来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大体思路。通过调查问卷,对合作社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2.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文化素质情况 56 份问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劳动力素质的调查数据显示,文盲和初识字者占6.3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7.0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0.79%,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2.0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3.75%。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为55.81%。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整个合作社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整体在提高,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文化素质作为现代化和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当地政府应当继续推进对教育的投入,社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合作社销售收入有明显影响,即呈正相关的关系。

2.3.2 各等级经济合作社规模情况 荆州市各个等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有所不同,56 份问卷中,有2 家是省级龙头示范合作社,其对当地相关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较明显,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31 家合作社为市级示范合作社,扮演着主体军的角色,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不可替代的作用;20 家为县级示范合作社,其经济作用也同样不可小觑。整体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年产值为204 万元,经营规模呈多极化,使得经济发展呈多元化的繁荣发展趋势。综上分析表明,荆州市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情况较好,为今后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历史底蕴和现实基础。

2.3.3 合作社负责人基本情况 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中绝大多数是男性,占76%,女性仅占24%;负责人以45~55 岁的中年为主,其中35 岁以下的占4%,35~45 岁的占34%,45~55 岁的占59%,55岁以上的占3%;负责人的学历以大专为主,无小学及初中学历,其中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2.5%,大专文化程度的占62.5%,本科及以上的占25.0%。

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与培训的调查中发现,荆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绝大部分都是到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参与定期学习,其中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次数最多的为12 次,最少的为0 次,平均为2.1 次;仅有11%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定期培训,一方面能学到养殖专业技术,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培训的平台扩大合作社之间的交流合作。因此,负责人学历应作为备选因素,而在接下来的主成分分析中,将会把负责人的学历作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之一,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的影响程度。

2.3.4 合作社经营模式情况 对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在荆州市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起步的有10 家,占比为17.9%;在当地农户相互合作推动下成立的有5 家,占比为9%;在扩大收入需求下推动成立的有15 家,占比为26.7%;在经营模式扩展推动下成立的有26 家,占比为46.4%。对荆州市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调查数据表明,传统模式为43 家,占比为76.5%;采用线上模式的有3 家,占比为5%;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的经营主体有10 家,占比为18.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荆州市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投入建设,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合作社负责人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给相关合作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合作社销售增加更多的渠道,同时现代便捷的交通也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可见,经营模式的升级延伸也有效促进了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3.5 合作社雇工情况 对荆州市5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雇工调查表明,经营规模较大的合作社,会有雇工,且受市场及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合作社中不需要雇用劳动力的很少,调查中只有5 家表示不用雇工,占比为8.9%;仅农忙季节需要雇工的有20 家,占比为35.7%;常年需要雇工的有31 家,占比为55.4%。常年需要雇工的最大值为5 500 人,平均值为103 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是荆州市农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为当地农业经济增长作出较大贡献;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联系各个家庭农户的互助组织,在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方面也作出了较大贡献,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两个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劳动力来源中,邻乡和亲戚介绍总计占比高达82%,其余18%来自劳动力市场和线上招聘。

综上所述,在荆州市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新模式,积极组织本社人员参与高校和政府提供的技术服务,与时俱进升级为初具现代化气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吸纳具备高的文化素质员工并深入学习农业专业技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现代化储备人才,也是为其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克服来自融资难的经营风险,借助金融机构通力合作、相互促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添加抵挡随机风险的屏障。因此,农民合作社在带动当地就业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模型分析

3.1 模型数据

问卷第二部分的发展现状采用意愿选项,被调查者通过阅读题目,在理性思考下选择,共有A 非常不同意、B 不同意、C 既不同意也不反对、D 同意、E 非常同意5 个选项。整理问卷得出,因变量为合作社销售收入(取近3 年合作社销售收入平均值),自变量为管理人员学历、合作社等级、农业产业化程度、社会化程度、政府资金扶持政策、机械化程度、农业专业技术服务、农产品流通渠道、信贷支持、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为进行模型分析,把5 个选项从A到E 分别依次赋值1 到5,其中信贷支持赋值规则:“是”为“1”,“否”为“0”。问卷变量的具体说明和定义如表2 所示。

3.2 变量选取(问卷第二部分)

Y为合作社销售收入,通过对合作社近3 年销售额取平均值得到的销售额数据,将其作为该模型的因变量:N1为管理人员学历,在调查中了解到管理人员学历对合作社的各个方面有促进作用,预测与因变量呈正相关;N2为合作社等级,荆州市合作社有最高省级示范合作社,对不同等级的合作社销售额进行比较,初步预测其与因变量呈正相关;N3为农业产业化程度,当地产业化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大小值得进一步探讨;N4为社会化程度,合作社与相关合作社、当地龙头企业、淘宝、京东等电子销售平台的联系对其自身发展的预测呈正相关;N5为资金扶持政策,荆州市政府对当地合作社积极引导,并给予资金、政策的支持,政府行为对合作社的发展初步预测呈正相关;N6为机械化程度,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机械化和当地廉价劳动力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劳动力和机械化的矛盾对合作社发展影响程度和方向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会继续探讨;N7为农业专业技术服务,当地合作社在参加由长江大学搭建平台而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以及政府农业研究机构提供的专业知识学习对合作社影响初步预测呈正相关:N8为农产品流通渠道,当地政府不断加强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道路建设的资金支持,这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初步预测为正相关性:N9为信贷支持,金融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帮手,起着“水库”性的作用,即在洪水来临时泄洪,在干旱时放水,保障实体经济在面对经济风险时的合理有序进行,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现状的调查,初步预测信贷与销售收入呈正相关;N10为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管理制度也同样起保障作用,初步判定其与合作社发展呈正相关。

3.3 筛选变量

运用SPSS 22.0 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后退法)。由表3 可知,依据变量显著性小于0.05 筛选出N1、N4、N7、N8、N9、N10共6 个变量。在选出的10 个变量中N2、N3、N5、N6显著性不显著,结合问卷分析可知,合作社等级只是代表合作社规模大小而并没有形成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所以对合作社发展影响不显著;农业产业化程度对合作社发展影响不显著;政府资金扶持的新兴注册的合作社大多数是“挂羊头卖狗肉”,仅仅为了骗取政府补助金,造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化”现象是资金扶持政策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机器和当地劳动力存在互斥的竞争关系,当地合作社负责人更偏好于廉价劳动力,况且在很大程度上机器无法替代很多劳动力能做的事,两者的互斥竞争导致机械化程度对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

表3 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显著性分析

3.4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并对综合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能够降低指标维数,浓缩指标信息,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从而使问题分析更加直观有效。

运用SPSS 22.0 软件将数据标准化,并进行因子分析。相关性矩阵(表4)表明,各项指标之间具有强相关性(数值反映),这说明各指标信息之间存在重叠,适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并得到总方差解析(表5)。由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可知,相关系数特征根分别为2.293、1.504、1.063、0.714、0.357、0.357、0.070。且前5 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8.842%,即涵盖了大部分信息。这表明前5 个主成分能够代表最初的6 个指标来分析融合模式下的销售收入,因此提取前5 个主成分即可,分别为主成分1(U1)、主成分2(U2)、主成分3(U3)、主成分4(U4)、主成分5(U5)。从而得出主成分矩阵,如表6 所示。

表5 总方差解析

表6 主成分矩阵

根据主成分特征值和主成分矩阵,可求得主成分的真正系数,并得到主成分表达式如下所示。

由于主成分互不相关,可以用主成分表达式的计算得分替代原始变量N1、N4、N7、N8、N9、N10,计算公式为JLi=Ai(ZN1+ZN4+ZN7+ZN8+ZN9+ZN10),计算所得的新变量数值如表7 所示(显示主要部分数据)(计算出来的新变量分别为JL1、JL2、JL3、JL4、JL5)。

表7 新变量数值

以JL1、JL2、JL3、JL4、JL5为自变量,以标准化的Y(ZY)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回归结果如表8、表9 所示。

表8 模型摘要

表9 回归模型系数

从表8 可以看出,2 个模型的R2均大于0.400,说明模型拟合较好,回归结果可靠。从表9 可以看出,模型2 的系数显著性均小于0.05,因此选择模型2,说明各影响因子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3.5 模型结果分析

由表10 可知,管理人员学历、社会化程度、农业专业技术服务、农产品流通渠道、信贷支持、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的系数均大于零且为正数,说明与因变量合作社销售收入(Y)呈正相关,即各因素对融合模式下的销售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1)N1为管理人员学历,该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731,对合作社销售收入的影响最大,经济意义是管理人员的学历与合作社销售收入呈正相关,即管理人员的学历越高,对合作社销售收入的促进作用越大。

2)N4为社会化程度,该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347,对合作社销售收入的影响排第三,经济意义是社会化程度与合作社销售收入呈正相关,即合作社横向社会化越广,对合作社销售收入的促进作用越大。

3)N7为农业专业技术服务,该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462,对合作社销售收入的影响排第二,经济意义是农业技术服务与合作社销售收入呈正相关,即合作社接收到的农业专业技术服务越多,对合作社销售收入的促进作用越大。

4)N8为农产品流通渠道,该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200,对合作社销售收入的影响排第四,经济意义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与合作社销售收入呈正相关,即农产品流通渠道越多,对合作社销售收入的促进作用越大。

5)N9为信贷支持,该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091,对合作社销售收入的影响排第六,经济意义是信贷支持与合作社销售收入呈正相关,即合作社越容易获得各种金融机构的贷款越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的增长。与政府资金扶持政策(N5)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的资金困难问题需要由其自身向各种金融机构求助,自行解决,而不是过度依赖政府的资金扶持政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水库性”作用。

6)N10为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该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132,对合作社销售收入的影响排第五,经济意义是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与合作社销售收入呈正相关,即合作社内部制度越能有效提高社员工作积极性,就越能有效约束社员错误行为,监督有力能避免社员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的增长。

4 政策建议

为有效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结合本研究的现状和因素分析,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

4.1 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渠道,保障合作社合理、有效、及时的资金供给

通过对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政府补助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很少能真正起作用,甚至滋生腐败,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荆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尽可能少的“授人以鱼”而尽可能多的“授之以渔”。问卷调查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所能获得的信贷支持很少或者很难,根据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信贷支持获得性很低的现状,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帮扶作用,通过深化改革银行降准降息和对农业产业免税等具体措施,不断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渠道,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4.2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也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公开、透明合作社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利益分配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联合农村广大农民的有效纽带,要求其本身的管理能有效提升农民积极性,发挥农民自主性,保障农民民主性,这样才能搭建农户积极参与的平台。调查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部分农民为过度风险规避者,因此错失发展机会。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也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利益分配不公、经营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合作社通过自身制度建设去极力解决问题或减少问题的发生,逐步形成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良性团体。

4.3 加快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积极打造自身特色产品、优势产品和高质产品,实现农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要求农产品在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每个环节都要达到标准化,即要求农产品达到质量认证、有机认证、绿色认证和无公害认证。因此,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查和生产环节的监督。

4.4 提升管理人员学历,加强社员技术技能培训

管理人员学历作为影响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大的因素,从实证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负责人文化素质越高,越能获取及时和升华的信息,进而就越能切实提高销售收入,因此,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不断深入学习,提升学历和提高生产、管理经验,切实提高负责人文化素质,使其武装成为具备现代绿色、高效、优质农产品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和职业型农民。政府应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回到农村这片沃土创新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5 广化驱动,形成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相关合作社建立联合模式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联合体收益大于每个合作社单独经营收入之和,即通常所说的1+1>2 规模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加强对末端销售企业的联系,如淘宝、京东等大型公司,同时与相关合作社建立联合体,共同出资,扩大规模,共享收益。这有利于各合作社加强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学习;相关合作社联合出资共同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共同购买公共设备,有效解决单个合作社无法完成的项目,如道路建设、大宗公共设备购置等,可有效缓解单个合作社发展初期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单打独斗”不仅会受到自身限制性因素的阻碍,同时还要面临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联合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拓展农业产品经营范围和生产品种,协同促发展,形成1+1>2 的规模报酬递增状态。

4.6 深化创新,不断探索新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加强纵向的深入融合,在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服务各环节精益求精。积极运用互联网这类具有先进性的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在运用互联网+营销时推动构建诸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三方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垂直电商”“合作社+公共服务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等模式;部分自身基础良好的合作社积极创新,率先应用物联网+精准农业生产技术,从农作物的生产到收获和管理实现精准的监控和调配,形成精准农业的模式。合作社应当不断深入创新,积极构建现代化农业的全产业链模式,积极开拓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领域,实现由传统落后生产函数到现代化生产函数的突破式变革。

5 小结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农民互助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众多不足和缺陷,本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因素进行现状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依据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本研究旨在从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中找出可行的发展措施和发展模式,从而推行至其他地区,进而推进国家农业经济持续增长,这也是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农业发展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程,这也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能自主探索并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式,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和谐、融合促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兴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美好宏图。

猜你喜欢

荆州市销售收入问卷
荆风楚韵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碗灯舞
捉迷藏比赛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销售收入
问卷网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销售收入
2013年修船完成产值表、修船销售收入表、修船艘数表、修外轮创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