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雕像的权利
2023-06-04黄立康
黄立康
尊敬的前辈、老师: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够以纳西族青年写作者的身份,参加此次“21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研讨会”,并有机会,结合自己的创作和思考,在此做一个交流发言。
我交流发言的主题是:“重塑雕像的权利。”
在做交流发言之前,我要先引用两句话。第一句:“所有优秀的传统都包含着现代性”,第二句:“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是基于对过去的理解”。我想,我们今天汇聚于此,除了相见如故、畅叙幽情之外,更重要的是以“21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研讨会”为契机,去上下求索,探讨纳西文学过去的光芒、当下的道路以及未来的天地。
2016年,我曾去参观过中央民族大学的博物馆。博物馆分很多个展厅,有服饰、文字、宗教、器具等等。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展厅都有纳西族的文化结晶在其中,并且比重很大,熠熠生辉。这让我自豪又惊叹。我的身处边疆、人口较少的母族,却能够创造出如此纷繁、厚實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颗珍珠,这不由地,让我对前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艰难,肃然起敬。
但是,在自豪之余,我还是在内心生出一些自省、激起一些忧虑。纳西族优秀传统文化,如同一尊尊顶天立地的巨大雕塑,将渺小的我围在中心,低眉静默地望着我。我要如何用我稚嫩的文字,替他们发出纳西声响,为他们描上云南色彩?我要如何为涌到我面前的金沙江流,献上一条细小的冲江河,为纳西文学添上一臂之力,让它不断往东,汇入到中华民族的长江中去?
特别是现在,在“全球化”“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冲击,母语、服饰、工具、思维,在不断地变形、暗淡甚至消逝。在这一等待蝶变的当下,我作为一个纳西族青年写作者,要如何为受到强烈冲击的纳西文化和文学注入一丝新生力?
这些都是我在创作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我想,其实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当下”,都是“等待蝶变”的重要时间节点,都是民族发展的历史垭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每次回想曾经,千年前从西北南迁的牦牛羌、八百年前的麼些领袖木氏、近百年来的纳西人,推动着纳西文化的大河砥砺前行,源远流长。我时常会猜想,带领纳西族前行的风流人物们,是如何应对属于他们的那个晃荡多变的当下、并能够保持本心笃定地将他们的时代精神塑进纳西族优秀传统的雕像中?
他们笃定自信,或许是因为他们知道从哪里引来活水。既然“所有优秀的传统都包含着现代性”,既然“想象未来应当去理解过去”,那么,一定有一些具有涵盖性、包容性和可塑性的“文化密码”,像大地上的泥土一样、像民间的俗语箴言一样,散布在纳西人当下热气腾腾的生活现场和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中,这些“文化密码”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寻根,然后,再去重塑雕像。
传统,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重塑雕像的权利”,并不是要去打破传统,恰恰相反,是要去传统中寻找力量和密码,借助优秀文化中早已塑形而成的坚固厚实的“传统性”,并与当下的思潮交汇,借传统重塑当下,借当下共铸传统。
因为一个写作计划,我于去年十月去到了玉龙县纳西族传统村落吾木村,采访和继先东巴。他带我去参观他的“种子图书馆”。“种子图书馆”的书架上,满满一柜,摆满了几百种标注了名称和年份的种子。种子形态喜人,光泽晶莹。和继先东巴说之前村民重视经济效益,大家都种烤烟,近几年他说服村民辟出一小片田地,义务性地耕种一些其他作物,保留种子。
我问他保留种子的意义是什么?
和东巴的回答让我激动不已。
他说,纳西人是用植物种子祭祀神明、建立和自然的关系的。一种种子对应一个神明,种子越多,相应地能够祈福的、保佑纳西人的神明也就越多。这些年他积极保护纳西族传统文化,就是要将这些传统习俗重新恢复起来,恢复纳西村落的生物多样性。前些天我看到和继先东巴的朋友圈发着一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培育四年的刀豆,来自沧源的红米旱稻,来自高黎贡山的原生高杆糯米在吾木村的气候土壤适应性种植成功。
“生物多样性”,我想,这个当下正大力提倡的思潮,就是纳西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的“现代性”,作为写作者,我的权利和义务,就是要去挖掘、书写、塑造这些人物和故事。几年前,我在采访另一位东巴和志华时,他告诉我,神灵是宇宙的本质、自然的本性。我深以为然,并深感佩服。这些纳西箴言中蕴藏着的纳西优秀文化基因,充满着现代性、可塑性、内生性和可续性,蕴含着超越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智慧,这些优秀的文化密码,会指引纳西人走向更远更大的文化天地。
我写过一篇散文叫《抄木氏土司诗》。有一天,读到土司木公的诗“云漏斜晖影,山藏古雪阴”时,我为诗歌开阔的气象和精湛的诗技折服。我没有想到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纳西族的“木氏六公”竟然能够写出这样不输中原的绝句律诗。更重要的是,纳西族以古诗为媒介,积极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情感表达和精神疆域中,很早就以“忠义”为民族传统,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也是纳西族优秀传统中能够挖掘的“现代性”,传统在指引着我们写作者继往开来。
重塑雕像,这是我们青年写作者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如何传承纳西文化、续写纳西文学,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传统、塑造“当下”。
今天,在“21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研讨会”召开之际,我向前辈们致以敬意,并与同辈们共勉。感谢一直以来对我的接纳、肯定、鼓励和帮扶,无以为报,自当努力。
谢谢大家。
(作者系《壹读》杂志执行主编、丽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李惠文 和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