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团结战斗在大后方
2023-06-04胡平原
胡平原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的团体。1937年11月8日,由范长江、陈同生、恽逸群等人在上海发起创办,1938年3月30日在湖北汉口正式成立。全民族抗战时期,青记成为团结进步青年新闻记者的中心。创办时有武汉、成都、长沙和上海4个分会,随后发展增加到(包括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内)25个分会。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青记总会迁到重庆。在抗战大后方,成都青记分会和重庆青记总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成都分会是青记上海分会
以外最健全的分会
青记成都分会由中共成都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火声周刊社、星芒通讯社联合部分进步报刊,如《华西日报》《国难三日刊》《四川日报》《新民报》《民生日报》《兴中日报》《复兴日报》以及川康通讯社、成都新闻编辑社等新闻从业人员组成,其中多数是中共党员。他们响应总会号召,在筹备组建《新新新闻》《成都快报》等报刊之外,把川康通讯社社址——成都红石柱横街18号作为青记成都分会会址,并选定五四纪念日作为分会成立日期。
1938年5月4日,青记成都分会举行成立大会。成都分会成立后,全国各地的会友纷纷来到成都,参加成都分会的活动,分会会友增加到112人,代表了成都和外地20多个新闻单位,其人数之多仅次于总会和延安分会,占全国会员的十分之一。
成都华兴正街20号附2号一座一楼一底的院落,经会友们讨论决定,命名为“记者之家”,由王肇诬等负责接待各地会友和对外联络等工作。来成都的《全民抗战》主编柳湜、全民通讯社总编辑吴江、《抗战日报》总编辑李士钊等,都以青记会友的身份被邀请到“记者之家”作客。还有来成都的全国救国会“七君子”中的沈钧儒、李公朴也应邀到“记者之家”作时事和学术讲演报告。
1938年6月11日,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代表、芝加哥每日新闻社驻欧记者毛那,从法国来到成都。之前,毛那为支援中国抗战,曾走遍了平汉、津浦、陇海沿线各战场。成都分会特在会所举行茶会欢迎仪式,由分会学术委员会指导萧华清主持并致欢迎词,对这位著名国际左翼新闻记者远道来华表示感谢和敬意。毛那激动地说:“我来到中国,曾经走遍了枪林弹雨的抗日前线,现又来到积极准备抗战募捐支援前线的成都后方。我知道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为中国全民族的生存和自卫而战,并且是为全世界被压迫的弱小国家民族谋解放而战。”毛那来成都的访问活动经过,通过各种新闻宣传的方式,在国内外报刊广为传播。
成都分会积极配合重庆总会的工作,通过成都分会这座新闻堡垒,在所占领的报刊阵地上,以显著的位置刊载重要文章。单是在1938年,成都报纸上所刊出党的重要领导人的文章,就有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朱德的《八路军抗战一周年》、周恩来的《关于团结救国问题》、彭德怀的《第二期抗战与我们的任务》、徐向前的《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徐海东的《晋冀察抗战回忆》、彭雪枫的《目前在河南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吴玉章的《国际形势及抗战诸问题》等。
成都分会抗战宣传活动多种多样。分会研究部由王达非负责,分设新闻、外语、艺术、体育4个组。新聞组分为时事讨论、新闻技术两个小组;外语组分为英语、俄语、日语3个小组;艺术组分为摄影、漫画、音乐、戏剧4个小组;体育组分为篮球、台球、网球、游泳4个小分队。戏剧宣传活动方面,和来成都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的赵丹、四川旅外剧队的吴雪等配合。此外,还和成都各抗日救亡团体相互配合,开展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争夺成都的新闻阵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办的《中央日报》公开出版了成都版,国民党中央军校办的《党军日报》在成都创刊,国民党空军政治部在成都出版了《飞报》。青记成都分会的活动逐渐受到压制,出现了危机。《兴中日报》这一阵地,为王陵基豢养的特务头子唐毅所强占。《华西日报》受到威胁,有的编辑人员以共产党嫌疑被逮捕。但是,成都分会仍然坚持战斗,毫不退缩。
1938年9月,成都分会为慰劳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举行寒衣募捐游艺献金大会。这次游艺献金演出设在成都春熙大舞台举办,历时三天。成都各界人士出于支援抗战的热情,慷慨解囊,踊跃购票,座无虚席。成都分会发表宣言,说明意义。川剧、京剧、评剧名演员贾培之、周企何、天籁、杨云凤、刘奎官等,演出各自拿手好戏。由于节目多,开幕那天没把成都评剧团安排上,评剧团的演员们于是自发带着剧装而来,说支援前线人人有责,特登场加演精彩名剧。三天游艺献金收入,除去租用戏场等费用,全数赠送给成都市征集补充前线兵员的出征抗日战士。
在艺术宣传活动方面,时逢中国抗战美术出国展览会战地写生队沈逸、彭华来成都,成都分会邀请他们到“记者之家”展出摄影、写生等艺术作品。成都分会为提高会友们的新闻采访写作能力,以促进新闻事业发展,按会友的新闻工作单位编为10个小组,由杜俘生、李次平、吴寒茄等任小组组长,各小组开会时互派代表参加,以此交流经验。各小组间举办新闻学术研究、新闻写作等讲座,以提高业务能力。成都分会还先后以《华西日报》《新民报》副刊版面,出版《青年记者》旬刊,作为研究新闻学术的园地。这些活动使成都分会的工作充满了团结战斗的凝聚力。
1938年11月11日,青记成都分会举行理事会。首次改选,调整阵容,以总会派来成都促进会务的傅于琛为当然理事,并推唐微久为组织主任,朱彦林为总务组主任,张履谦为学术组主任。学术组会刊编辑委员会由王达非、傅于琛、游元亮、张履谦、向雷锋、邓均吾等组成。
1939年12月21日,宇巴伦率领缅甸访华团到达成都,青记成都分会参加了欢迎活动,还专门举行座谈会欢迎代表团的缅甸新闻界代表宇巴伦,进行了友好交谈,并希望建立两国间的新闻界联系,以及吁请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战斗意志和决心,向缅甸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广为宣传。这一交流活动,在国际间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记重庆总会与成都分会的联系十分密切,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鼓励。总会在给分会写来的信中表示,对成都分会的工作很满意:“成都分会是‘青记上海分会以外最健全的分会,我们从成都报纸上看到你们活跃的成绩,我们感觉兴奋,感觉安慰。”
范长江领导的青记重庆总会
早在1927年初,18岁的范长江离开家乡四川内江,第一站就到了重庆。在这里,他进入由共产党员吴玉章、杨闇公等创办的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他被编入中法大学短期训练班。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同年,三三一惨案发生后,范长江成为四川军阀通缉的对象,被迫前往武汉。正是从重庆出发,范长江走出夔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1938年武汉沦陷,青记总会迁到重庆。会址先设在重庆左营街58号,再迁至骡马店街162号,最后迁到张家花园62号,并迅速建立起“记者之家”。重庆总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友,更有力地、更广泛地开展国内外青记会务活动。
总会建立后,范长江、陆治等曾前往成都,对成都分会工作进行指導,并作细致的研究和活动的安排。总会理事傅于琛和会友沈爱蓉(女)先后调到成都,加强成都分会的力量。成都分会正常运作之后,傅于琛又调回重庆总会担任秘书工作。因此,成都分会和重庆总会在开展工作上,互相协助,共同进步。
1938年10月28日,国民党参政会第二次会议在重庆召开。由延安来重庆参加会议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林祖涵、吴玉章、陈绍禹三位参政员,刚到重庆,重庆总会的会友们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寓所,请求三位参政员谈谈对目前抗战形势和抗战前途的意见。
当时国民党内的“失败论”者已散布妥协投降的无耻论调,广大民众的心情既愤慨,又迷茫,总希望从哪里得到启示。为此,林祖涵、吴玉章、陈绍禹专门发表了针对抗战前途问题的讲话。他们指出:“我们抗战中最紧要的问题,仍然是要全民族加强团结和加紧组织全国民众的问题。因为要抗战就需要力量,而力量必须有组织才能产生。我们在全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应该加紧各阶层各党派的紧密合作,避免一切摩擦,同时加紧组织起全中国广大的民众,发挥出统一战线的巨大力量,消除一切误会和矛盾,使敌人无隙可乘。我们这一代人应该知道,中华民族到今天,如果要达到自由独立的新领域,不经过这一段惨痛流血的战争,是没有一条出路的。我们应该挺起身来担负起时代给予我们最伟大的民族解放的重任,一洗百年来的耻辱,开创崭新的局面。”
他们的讲话,对当时许多忧心忡忡的重庆会友起到了极大的安定和鼓舞作用。同时,通过青记会友的宣传,唤醒了民众抗战到底的力量。
青记总会在重庆立足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活动。
1939年5月,在重庆周公馆,范长江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成为他的入党介绍人和直接领导人。
1940年,抗战正酣,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陆诒,跋山涉水冲破敌人的封锁线,从重庆前往晋察冀边区,带去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写给晋察冀边区新闻工作者的一封信。信中表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后方的青记总会,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边区战地记者的工作、生活情况,也为敌后新闻工作者的成功和胜利而受到鼓舞。信中高度评价了边区的新闻工作,在最艰苦、最缺乏物质条件的情况下,开拓了广大敌后新闻领域,在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陆诒专程来边区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边区建立青记分会。
同年12月10日,在重庆枣子岚垭的一幢小楼里,范长江与沈钧儒的女儿沈谱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李公朴是证婚人,邓颖超专门写了一封祝贺信。信是写在黄色毛边印红格信纸上的。信中写道:“敬祝你俩新婚快乐,今后共同生活,在恋爱与事业的交织中,更加活跃与丰富,善处巩固,坦白真诚、互助、互勉、互信、互谅、互慰,相爱始终。”沈钧儒写诗勉励:“人生旅途长,伴侣良难得。祝我婿与女,黾勉同心结。人生有真爱,快乐在贞一。愿我婿与女,善葆金石质。挽手赴前路,艰巨如山积。鸡鸣怀古训,毋恋衾枕热。河山共举目,战鼓犹如雷。行俟胜利日,轰饮合欢杯。”
第二天上午,《新华日报》刊文报道:“正如他们结婚启事所说,新旧仪式,一切从删。这没有仪式的婚礼,因此就不同凡响。宾客没有特别的馈赠。人们都看到了冯玉祥先生和于佑任院长的贺联,黄炎培先生、王昆仑、郭沫若、田汉先生的贺诗,周恩来同志也简要地祝贺新婚夫妇‘同心同德。”
抗战时期,青记总会领导范长江在重庆主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工作。他领导团结全国青年新闻记者,主持中共领导下的国际新闻社重庆办事处工作,并以救国会成员身份在重庆文化界发挥着党的一个社会活动家的作用。就个人而言,范长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笔为枪、以墨为弹,激扬文字、纵笔放歌,被赞誉为“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在领导青记的工作中,他一方面努力巩固国统区已成立的分支机构,一方面大力发展青记新的分会。他积极推动成立战时“记者之家”,创办《新闻通讯》,举办战时新闻工作讲习班,团结文化战线上的同志,揭露国民政府摧残进步新闻事业的真相,声讨汪伪无耻投敌叛国的行为。
在日军轰炸重庆的艰苦岁月中,青记总会两度被炸。范长江站在废墟上鼓励大家:“敌人可以炸毁我们的房屋,但不能动摇我们抗战的决心!”他拼命工作,把自己仅存的衣物被盖和钱粮分给同事,和青年战友们共渡难关。
1941年4月,青记总会被重庆当局查封。在国统区的各地分会也先后被查封,蒋介石下令逮捕范长江。此时,范长江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平安转移到香港,在廖承志的直接领导下,创办了《华商报》。香港沦陷后,他辗转回到桂林。不久,蒋介石又下了逮捕令,他又在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留下妻子沈谱作为掩护,在一个大雨滂沱之夜,离开桂林,经武汉、丰海等地,于1942年7月初进入解放区。范长江到解放区后,先后担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和《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学校校长等职,为党在华中解放区的新闻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报道苏北根据地观感的两篇通讯,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后,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