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粤港澳大湾区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3-06-04黄子滢崔洪瑞乔典
黄子滢 崔洪瑞 乔典
摘要: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各城市2020年农村农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研究样本,测算出各城市总产值,构建农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状况分析的模型。通过测量综合发展水平估值方法,明确各区域农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发现大湾区的9个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普遍较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不均衡。为了促进农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更加协调发展,本文提出应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根据各市发展特点规划发展;创新思维,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旅融合产品;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农旅产业人才综合素质,以期为具有相同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平台和窗口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的未来将表现为农村全面现代化,它决定了大湾区建设的速度和程度,如果乡村没有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就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1]因此,研究和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粤港澳大湾区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并给出符合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的建设性建议,迫在眉睫。[2,3]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优越地理条件和良好农产业基础,随着绿色农产业、乡村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粤港澳大湾区的乡村产业发展也迎来重要突破口,当前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和农产业如何优化发展路径已成为一个亟须关注的课题。
一、粤港澳大湾区农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案例代表选取和效益测算
(一)乡村农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状况模型分析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内九个城市为分析对象,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佛山,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评价体系来反映乡村农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选取的一级指标为农产业与旅游产业,二级指标分为14类。[4,5]二级指标构建参考刘亚迪《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度研究》以及梁益铭《粤港澳大湾区乡村发展研究》一文中对乡村农产业和旅游产业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剔除掉原文中与本文关联性低且指代广泛的文化产业指标,保留具有研究意义和适合本文探究的乡村农产业与旅游产业指标,结合其他学者的意见,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通过构建九个城市内农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综合发展状况分析模型,测算出相应的发展水平估值。
(二)极差标准化数据处理
二、结束语
本文通过构建农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状况分析模型,运用熵值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农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并划分类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中,广州地区农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水平最高,耦合协调度为中度协调,农产业与旅游产业均衡协调发展。事实上,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业多功能的拓展、农产业产业链的延伸是农旅融合的基础。对于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来说,农产业类型是都市农产业,发展潜力很大,是先进城市农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中国其他先进城市,如深圳,需要高度重视都市农产业的发展,学习广州农旅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路径。
根据表2可以得出,佛山和珠海处于第三梯队,其耦合协调程度为轻度失调,农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处于较末位,应进一步加强建设,提高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其中,中山和东莞的农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九大城市中欠佳,其耦合协调程度也处于最后梯队,需进一步借鉴其他相近城市的经验,结合本地农产业资源和旅游产业资源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双双.粤港澳大湾区托起“乡村振兴梦”[N].今日中国, 2021-03-11(01).
[2] 胡平波,鐘漪萍.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促进农产业生态效率提升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9,(12):85-104.
[3] 佟宇竞.基于国内先进城市比较视角的都市农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思路与路径:以广州为例[J].广东农产业科学,2022,49(1): 167-176.
[4] 刘丽辉.广东农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保障机制研究:以佛山为例[J].广东农产业科学,2012,39(18):215-219.
[5] 詹有为,周航.珠海农产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2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