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2023-06-03孟凡良张亦男戴成梁
孟凡良 张亦男 戴成梁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100070
游泳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然而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游泳这项运动,导致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心里往往会出现恐惧心理和障碍。 这些现象给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始终在认真分析游泳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希望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不但能够掌握这项运动技能,同时也能喜欢上这项运动。
一 游泳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一)怕水心理
游泳项目虽然是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然而因为运动方式不是在陆地,这让初学者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恐水心理,导致他们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呛水或者溺水的现象,让他们在今后的游泳训练中会感觉到一些恐慌,导致进行游泳训练的时候常常不能以一种正常的心态进行学习。 另外,现在的大学生在运动中很少接触水,加上从小受到“水里危险”的教育和警告,让他们在学习游泳训练的时候经常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比较排斥游泳这项运动[1]。
(二)学习游泳技术畏难心理
高校在开展游泳教学的时候,可以看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了学生的身体变化,这种变化对学生的游泳产生了一些影响,学生在水里进行游泳的时候,往往不会像在陆地这么轻松。 人在陆地上行走的时候,感受不到空气对身体的阻力,当进入到水中会感觉到周围的气压和陆地的气压不太相同。 有一些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呼吸困难的现象,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学生会出于本能反应利用鼻腔呼吸,出现呛水的现象,给学生在学习游泳的时候留下一些呛水后的心理[2]。 在进行游泳训练的时候,人的身体姿态和重心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厌水心理的主要来源。 人们在陆地正常行走的时候,通常是站立的姿势,人们习惯了这种头上脚下的状态,在进行游泳运动学习的时候,人的身体状态经常会处于一种仰卧的状态,这种方向往往是朝着头顶的方向前进,这对学生的正常姿态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并且打破了学生的形态感。 此外,学生在陆地上训练的时候,如果行走时出现了问题,人们往往会有一些支点或者物品进行抓取,在水中的时候,学生如果感觉到恐惧,在水中没有太多的抓取物,一些学生为了实现身体的平稳,往往是想抓住一些物体,这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常常出现一些溺水的现象,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厌水的心理。
人们在陆地上的重心往往是在人体的小腹往下,通过利用支点来形成身体的平衡,当学生进入到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身体不仅仅受到重力的影响,而且还会因为浮力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到自己处于一种失重的感觉,这让初学者在学习的时候,会出现较多的不适。 一些初学者因为受到浮力的影响,通常会将头上仰,这种做法不太规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呼吸方式还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喝到较多的水,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心中的恐惧心理和厌水心理。水中的呼吸方式往往是采用一些特殊的呼吸方法,通常是采用嘴换气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呼吸不畅,会用鼻孔进行大量的呼吸,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带来了很大的不便[3]。
二 游泳教学中心理障碍解决的重要途径
(一)合理规划游泳课程体系,提前进行身体素质课程
想要保证游泳教学可以在大学体育中顺利展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设置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游泳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游泳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素养进行调查和分析。 在下水之前,可以给学生制定相应的身体锻炼计划。 高校的游泳课多是在六七月份展开,在这之前,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好相应的训练方案,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为学生之后的游泳训练打下基础,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不尽相同,每个人的突出点和擅长点不一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综合调查,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例如上肢力量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仰卧起坐或者引体向上训练等,让学生的身体力量得到一定的充实。 在锻炼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游泳中需要用到的姿势和身体力量放在普通教学中,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力量[5]。
(二)学习游泳运动及自救相关安全教育知识,疏导心理障碍
在进行身体运动训练的时候,教师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这也是教师在让学生下水之前重中之重的工作内容。 由于是进行游泳训练,问题的出现基本是发生在水中,留出的反应时间和救援时机比较少,教师可以针对游泳中常见的一些问题,给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自救知识,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进行自救,从而帮助学生脱离困境。 教师在讲解安全知识教育的时候,也可以加强游泳运动的宣传,克服学生心中的障碍,让学生对游泳变得不再恐惧。 宣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奥运会比赛的游泳视频,给学生展示蝶泳、花样游泳、快游等多个游泳项目,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理解游泳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障碍进行统一疏导,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让学生可以意识到正确的动作可以帮助他们在游泳的时候和在陆地一样轻松。 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下水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安全准备工作,对教学中的游泳设备做好安全检查,对泳池进行定期消毒、更换水源等等,避免学生在游泳训练中因为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游泳教学的困难。 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急救用品,如果学生在训练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地对学生提供帮助,确保学生的安全。 无论在任何的体育项目中,确保学生的安全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只有确保了学生的安全,才可以顺利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7]。
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积极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学生在游泳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积极与学生讨论技术及心理的难点,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习游泳有进步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逐步克服心中的障碍。
(三)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分层分组教学
教师对学生进行游泳运动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针对当前学生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做好相应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活动,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游泳的时候感受到游泳运动的乐趣。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训练方案。 例如,学生因为心理障碍出现了怕水心理,教师可以给这类学生发放游泳圈,让学生在水中先适应,帮助学生感受水中和陆地的不同,让学生在水中可以一步步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游泳教学的时候,还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水中和陆地的不同,在教学中着重的给学生讲解水中游泳的姿态、呼吸方式以及水性的练习,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可以推动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加强学生在陆地上的练习模仿程度,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在陆地上建立相应的动作行为,这也是游泳教学中基础手段。 教师对学生开展基础训练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划管技术和夹腿技术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这样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好的。 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游泳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在陆地学习的时候,做好中间的过渡阶段,从而增强学生的游泳信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基本动作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加强学生对厌水心理的克服,从而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行锻炼。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指在班级群体授课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基础学习、知识水平、课程认知等,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究学习方法。 分层教学的核心就是采用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施教方法,高效应用教学的过程。 分层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身体素质不同,体育技能不同,对游泳个人的认知也不同,采用分层教学法使学生更加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得到重视,分层教学越来越普遍。 游泳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不同,采用多种主动性、功能性教学法,按照因材施教掌握学生情况,分别开展个性化提升教育,全面提升了教学效果。 采用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分组,而是根据内容设定的指标对学生进行调查,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技巧训练还是在理论知识研究上分层教学,都能让学生进入到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5]。
(四)引进先进设备及器材,辅助游泳教学课程
高校可以针对当前的游泳设备进行更换,采用比较先进的游泳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这些设备的演练,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水中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心中的恐惧,使得游泳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多种辅助教学器材,学生的游泳学习进度不同,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利用一些游泳教学的辅助器材,帮助学生在游泳学习中找到乐趣,这对学生在游泳的时候克服恐惧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三 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在游泳运动中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所借鉴。 教师想要顺利的推进游泳运动教学开展,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此外,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并让学生在游泳训练的时候是处于一种安全的环境。 只有做好多方面的措施,才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