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地域性对当代建筑设计的价值研究

2023-06-03张延东

工程与建设 2023年5期
关键词:甘肃建筑文化

张延东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0 引 言

在我国,地域性建筑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地域风格的一种体现方式。在建筑设计中,地域性主要表现为地域性风格、材料、造型等方面。建筑地域性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概念,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包括了对当地历史人文特点的认识和继承,对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艺术特质的认识;同时,建筑地域性是具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鲜明的一种地域性特征文化现象,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要注重对当地历史人文背景、自然环境以及地域特色文化进行充分体现,并且在进行整体设计时不能单纯将建筑风格作为其设计依据而忽略了其人文价值和情感表达。

1 建筑地域性的特色

1.1 概念

建筑地域性的特色概念是指在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在建筑中充分运用当地文化、民族风俗和地方材料的同时,从整体到局部对地域性因素进行挖掘,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将不同地域建筑艺术风格融合到一起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方法。建筑地域性特色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筑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表现出具有独特风格和特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共性和差异性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又称为地域性文化或地方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特有而又相对稳定形成与发展下去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产生影响,对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存在着、共同参与发展着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被世界各国及各地区所共同承认、认同为自身重要特征并成为本国文化一部分的一种文化现象。[1]

1.2 建筑地域性可体现文化内涵

地域性包括自然地域、民族地域和人文地域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通常在进行建筑设计构思时,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特色,并将这些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特征,而这些正是构成该区域文化内涵的重要因素。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 655 km,南北宽530 km,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1) 陇南山地:这里层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

(2)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3)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 000 m,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4)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 000~1 500 m,长约1 000 km,宽由几千米到百余千米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5)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 000 km,大部分海拔在3 500 m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6)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 000 km,海拔在1 000~3 600 m的地带,习惯上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

1.3 建筑地域性可传承历史精髓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我国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与传统建筑精髓的体现,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但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也给地域特色带来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对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也有一定的影响。传统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历史渊源,对传统建筑进行地域性改造,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与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3]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省份,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气候特点等构成了甘肃建筑地域性文化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反映在建筑形式上,也表现在人们生活、生产和文化生活中所产生的地域特点上,这些特点对甘肃省建筑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从甘肃建筑的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看,形成于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地区的地域风格是十分明显且具有相对稳定特征的。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这些地域特色在表现形式上有其共同的特征和内容;同时从分布与形态上看,如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西部干旱少雨高寒区、西部干旱区、中部温凉半干旱地区等地,因自然环境条件不同而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再如陇东黄土高原过渡地区,在地形地貌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但建筑风格特点却呈现出差异性,这种地域性文化所包含的不同内容形成了不同区域建筑风格特点和地域特色以及建筑艺术风格。例如,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的西南部,是多民族的聚居区,河流蜿蜒、山川叠嶂,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共同孕育出了独特的甘南文化。甘南地区的藏族建筑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民用的,都体现了与生俱来的艺术审美。每一座建筑不仅是砖砌木构的实体,更是藏族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对信仰的执着。寺院建筑既严格遵循藏传佛教的宗教规范,又与甘南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融为一体。白色的塔和经堂,金顶熠熠生辉,都是对佛教信仰的象征。与此相反,甘南的民居则更多地体现了藏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黑色的窗框,白色的墙面,再加上红色、褐色的装饰带,明亮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对自然的致敬,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更反映对自然的崇敬与依赖。甘南地区的藏族建筑都有共同的特点,从塔顶到窗框,从门扇到墙面,各种雕塑、绘画和装饰带无不展现藏族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其中融入甘南地区的历史、传统、故事和信仰,亦是藏族文化的载体。更值得一提的是,甘南的藏族建筑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甘南地区的建筑师和工匠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材料和技术,赋予了这些建筑更多的现代意义,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保留传统文化的魅力,是甘南地区文化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2 建筑地域性对当地建筑设计产生的重要价值

2.1 体现地域性的历史文化

从广义上说,所谓地域性是指某一特定地域的环境、人文和社会状况,其形成和发展受该区域自然地理、历史背景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出其特有性质,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被全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和欣赏,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地域文化形式,如我国各地民居建筑就是一种典型代表。由于历史上各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使得在同一地区内,由于其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所建造的民居建筑有着十分明显的特征和差异。

甘肃具有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汇区域,其中蕴含着极其深厚的社会发展规律和思想。河西一带风沙大、气温变化剧烈,冬季寒冷,多采用室内火炕和封闭厚重的外墙,陇东因为雨量少,地下水位低,土壤壁立而不倒,多掘地穴居;甘南地区高寒阴冷,则常用石砌厚墙,房屋如同碉堡,名为“碉房”,这些都是甘肃省独特地理气候条件下及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建筑风格特色形成过程的典型案例。

2.2 增强地域性传统文化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地域特色,运用传统文化色彩,从而为人民创造出更加舒适、安全、美观的建筑环境。随着时代及科技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和发展。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多雨少干,温差较大,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农耕文化地区之一,这里气候干燥的环境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色彩,这些地区色彩既是传统审美观念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传统文化色彩的具体体现。在西北地区建筑中运用颜色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地域性色彩,一种是装饰性色彩,还有一种是象征性色彩。地域性色彩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一般运用于庙宇、园林、宅院等建筑上,例如藏区的红色、白色、黄色,临夏地区的绿色、蓝色等;装饰性色彩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所运用的颜色,如红色、白色等。甘肃地域文化中以西北为代表,西北地区多黄土高原和山区地势高亢,加之多山地草原和戈壁沙漠等自然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较差,所以在建筑上大多采用土黄色为主色调。

3 建筑地域性给当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3.1 保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人类在其漫长岁月中,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其中一些地域文化与世界其他地方并无二致,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印度的佛教思想、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欧洲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古罗马文明以及美洲印第安文明,这些地域文化也构成了人类不同国家建筑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筑设计是将建筑物外形的设计和内部功能进行合理的布局,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实用、美观、方便居住与工作等特点的生活环境,以人为本,即指人与自然和社会以及人本身相协调,以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为根本目的,为此建筑设计者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去考虑建筑各方面的因素与条件,以满足人们对各种功能和使用要求。在建筑设计中保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是指建筑应该符合当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首先要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要求出发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定位,确定该项目所需建筑物外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分区情况等;再从宏观上去考虑整个区域环境对建筑物外观造型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与作用大小;最后根据建筑物本身对环境与景观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以及作用大小,从而确定该工程建设项目在总体上能达到何种要求,是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还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3.2 将文化、历史融入设计理念之中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千差万别,造成了不同地区建筑的风格和特征,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对每一座建筑都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城市的地域特征、环境条件及历史文化背景,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通过对地域文化特点的分析和借鉴,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之中,充分体现地域性的建筑风格。

甘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规模的修建活动,包括长城、丝绸之路、佛教东传和民族融合等,这些对甘肃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敦煌莫高窟是在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到公元1世纪初之间修建的,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它不仅代表着当时中国艺术和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为我们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世界古代建筑史提供了珍贵样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甘肃省境内分布着众多古建筑群。其中有较大规模或历史悠久或规模宏大者如汉、唐、明、清等朝代所修建于河西地区及敦煌地区等地,这些古建筑群大都属于当时我国北方各民族所建少数民族窑洞形式,其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都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甘肃历史上是多民族的腹地,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成为历代王朝征战的焦点,让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军事遗迹。这片土地,因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融合。由于其军事地位的特殊性,甘肃的建筑中,军事性质的建筑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其边墙穿越甘肃,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除了长城,甘肃还有许多关隘、烽火台、堡寨等军事设施。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军事防御的需要,更是历代统治者对这片土地的重视和保护。烽火台、堡寨等建筑,更是当地人民生活、防御的重要设施,与这片土地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除了这些具有军事性质的建筑,甘肃的民居建筑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四合院是甘肃民居的主要形式,源于汉唐时期,流传至今。四合院的形式,既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也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体现,四面围合的格局可以抵御外界的侵扰,保证家族的隐私和安全。中庭的设计,使得阳光和空气都可以顺利进入,为居住者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四合院不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传承文化、维系家族关系的地方。

3.3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居住、休闲功能,还要满足人们对于环境美化的要求,这就为建筑地域性设计理念和现代绿色设计理念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机遇。地域性建筑设计是指在特定地域内,以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为依托,从生态观点出发对当地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特色、生态气候等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等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使地域环境更好地融入建筑中来,这就要求当代的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现代建筑师角色定位时应注重“生态”这一概念。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建筑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是改善和优化该地区建筑节能、改善人民居住条件、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在绿色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施工是以最小能源消耗作为标准,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对资源消耗低(单位面积能耗比传统住宅减少50%)和建设运行成本低(节能率可达50%)的高质量建筑。在当地工程项目中应用绿色设计理念体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观,从长远看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短期看可以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损耗);从具体工程项目角度来看它是可实施的(可操作),并且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例如,甘肃科技馆在其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与人文的追求,更是结合地域特色,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创新精神的碰撞。首先,这座科技馆在设计理念上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特别强调了绿色与生态的理念。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为人们创造一个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空间。考虑到甘肃特有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设计团队结合了被动式与主动式的节能策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建模技术,团队对建筑的朝向、布局、光热、风水等进行了深度的模拟与优化,确保其在实际运行中,能够实现高效节能。除了科技与生态的完美结合,甘肃科技馆的设计更是充分融合了地域文化与现代创新。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都流露出甘肃独特的文化气息,得益于设计团队对甘肃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科技馆的外观造型,尤为引人注目,巧妙地融入了甘肃的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互碰撞,形成了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独特美学。如“科学崛起、科技之眼、科技之桥”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科技的前沿思想,更展示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最后,建筑的空间布局也是其一大特色。设计师们创造性地将传统的院落和现代的厅廊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体空间既有古老的宁静和厚重,又不乏现代感的开放与流动。这种设计既满足了大众的参观需求,又为人们提供了与科技和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4 结束语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日照充足,具有干旱少雨、风沙大、水资源短缺等恶劣自然条件,但这里也孕育了丰富独特和厚重的地域文化,甘肃具有深厚的中原文化传统和黄土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空间格局,甘肃省不仅有以莫高窟、嘉峪关关城等为代表的古长城文化遗存,还有以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为代表的石窟艺术文化,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民族特色的地域空间形式和建筑空间形态及其特征与风格。

猜你喜欢

甘肃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