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以建设法规课程为例

2023-06-03张学文徐远超李佳沈炼雷旭

长沙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法规教学资源

张学文,徐远超,李佳,沈炼,雷旭

1. 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2. 长沙学院党委宣传部,湖南 长沙 410022;3. 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当前,国内许多学者对建设法规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曹凤霞利用SPOC 提出“课前线上学习与难点发现、课中专项训练与难点突破、课后巩固提升与拓展应用、考核评价与反思”五阶段的混合教学模式[1]。柯燕燕等利用“雨课堂”构建基于乔伊斯教学模式理论的混合教学模式[2]。李晶等通过强化“课前互动环节、课中互动学习、课后巩固提高”,建立基于蓝墨云班的混合教学模式[3]。此外,胡伟平发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但能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现象,提升学生听课兴趣,还可为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平台[4]。

推动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已成为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5]。建设法规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其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市场准入制度、城乡规划法律制度、工程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工程质量法律制度、工程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知识,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提升其处理工程纠纷、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建设法规课程知识范围广、章节内容多,具备丰富的思政元素,适宜开展课程思政,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李璐等以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为背景,对思政元素融入建设法规课堂进行了初步尝试[6]。唐未平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再修订、教学内容再设计、案例教学为核心的建设法规思政教学改革途径[7]。黄丽娟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将思政元素引入建设法规课堂教学[8]。这些实践都表明,课程思政融入建设法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目前,国内学者对建设法规课程与混合式教学或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索较多,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建设法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为了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我们首先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对课程思政的促进作用,然后探讨了建设法规传统教学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阻碍,最后提出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以促进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有机融合。

1 混合式教学改革对课程思政的促进作用

混合式教学是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而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9]。这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前者可为后者提供技术支持,后者可为前者提供价值支撑。混合式教学不但在政治属性上与课程思政的政治价值和思想价值保持一致,而且其服务功能高度吻合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10],因此混合式教学改革有助于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也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潮流。混合式教学改革对课程思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0-12]。

1.1 提升思政教学的灵活性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专业课教学目标除了强调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意识培育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时,可以把思政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分为线上与线下目标。充分发挥线上碎片化教学的优势,即学习时间自由、视频可反复回看与考评方式灵活等,通过与专业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引导其价值塑造,随时随地灵活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1.2 增强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性

混合式教学优势明显,教师可以用鲜活生动的思政案例触碰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和课程认可度;教师可使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从课堂延伸至课外,结合直观且感性的思政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可利用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把不易理解的专业课演绎成充满温情的“人生大课”,铸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播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开阔眼界、拓宽思维,还会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思想政治高度,这也将增强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性。

1.3 激发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内驱力

混合式教学可以给专业课教师提供海量的教学资源与生动的教学手段。这些不仅让思政元素更加生动、活泼、接地气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还能使思政教育更加契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另外,课程思政不仅不会影响混合式教学的授课节奏,反而会让其更加有趣和有吸引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进而强化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内驱力。

1.4 让教师及时掌握思政育人成效

考核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数据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让过程性评价贯穿于线上线下教学过程,避免使考试成为唯一考核方式。在课堂活动、课后讨论和平时作业中,思政评价通过凸显价值导向的专业测试得以实现。混合式教学使考核与评价机制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能力的培育,还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教师及时评估和反馈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提供保障。

2 传统教学阻碍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因

建设法规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专注于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传统教学通常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的授课形式,未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氛围也比较沉闷,不利于思政教学的开展。因此,建设法规传统教学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阻碍。这种阻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专业课程理论性强,与思政元素融合困难

建设法规课程是一门典型的学科交叉课程[13]。其对工程建设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主要法律法规都做了详细介绍,包括《建筑法》《土地管理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因此该课程内容广泛、知识繁杂、理论性强,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较为困难。

2.2 基于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资源匮乏

教材是课程思政实施的抓手,如何使思政元素落地是教材建设的关键[10]。当前,融合课程思政的建设法规教材相当匮乏,可借鉴、可参考的资料比较有限。另外,在线课程的大规模建设与推广产生了非常多的教学资源,然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思政元素较难与建设法规课程实现有机融合。

2.3 考核与评价机制比较陈旧

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德育学习情况的检查。传统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出勤考核、作业考核和试卷考核,没有对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和学习积极性进行科学评定。因此,为了增强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内生动力,需要对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进行改革。

3 建设法规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思路

为了使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建设法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我们提出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建设以及考核与评价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详细改革思路如图1 所示。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层层递进,共同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图1 建设法规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思路

3.1 考察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内容分类改革

“内容为王”的教学定律是融合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创新之源。建设法规课程覆盖面广,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思政教学,因此要甄别出适合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教学内容,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教学内容支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将全部知识点分为基础知识点、核心知识点与拓展知识点三个层次,然后根据与思政元素的衔接程度,将这些知识点细分为思政知识点与非思政知识点,如图2 所示。其中,思政知识点是指适宜与思政元素融合的知识点;反之,则为非思政知识点。

图2 知识点分类

教师对基础知识点与拓展知识点的教授可通过线上教学来实现,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结合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新闻报道、网络文章等资料,设计制作在线课程和微课,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然后教师围绕思政知识点的热点聊天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与学习,使学生理解依法建设的重要性;核心知识点则由教师课堂面授,授课时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辅以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利用雨课堂、翻转课堂、信息化智慧课堂等教学方式,结合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新闻报道、网络文章、网络视频等资料,及时剖析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围绕思政知识点的工程建设案例,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思政知识点的教学更贴近学生、更有亲和力,确保课程教学目标不会出现偏移。

3.2 融合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

融合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的线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和课件,线上资源由图片、视频、微课和案例组成,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图3 所示。

图3 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

教材是关键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之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目前融合思政元素的建设法规教材十分匮乏,编写者可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工程建设案例为依托,把我国法律法规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所贯彻的“公平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以及行政法中的“行政合法性与行政合理性相统一的原则”等内容,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进行有机融合,编撰融合课程思政的建设法规教材。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科学的再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法治中国教育嵌入专业课教学之中。

针对教材以外教学资源的思政元素较难与建设法规课程有机融合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人民网提供的人工智能知识自动化引擎、知识图谱等搜索工具,读取全网课程思政资源,抽取与课程知识点相关联的高频思政元素,构建基于高频思政元素的课件库、图片库、视频库、微课库和案例库,为建设法规混合式教学提供多方面的思政资源储备。

3.3 基于课程思政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改革

要将学生的思政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需要对考核与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从线上与线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进而从源头激励学生改变学习观念,使之深刻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为增强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动力,提升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以考核学生知识、能力和德育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德育学习效果为重要内容,依托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评价工具,结合过程性数据记录,制定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评价。其中,学生的德育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思政作业的完成程度、思政活动的参与情况、思政话题的讨论情况等方面。

过程性评价包括定量内容和定性内容[15]。定量内容表示能够数量化的评价内容,包括在线学习时间、在线学习次数、课堂活动、随堂测试、作业成绩、作业提交次数、讨论次数等;定性内容主要表示对学生各种学习记录情况的综合分析,包括签到次数、学习态度、满意度调查等。期末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

基于平台数据、相关理论和教学经验,我们制订了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的权重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的权重体系

课程达成度S总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S1表示在线学习成绩,包括视频观看情况和在线练习成绩;S2表示课堂活动成绩,课堂活动既有专业知识应用活动,又有思政活动;S3表示出勤情况;S4表示课后讨论成绩,讨论既有针对专业知识的话题讨论,又有针对思政话题的讨论;S5表示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既有专业知识应用作业,又有思政作业;S6表示考试成绩,由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期中成绩占35%,期末成绩占65%)。

我们以建设法规课程为依托,对融合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探讨,探讨实现这种教学方法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为相关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这种教学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后续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

猜你喜欢

专业课法规教学资源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