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艾果
2023-06-03余平
余平
我的童年是在浙江温州乡下度过的。乡下的池塘边、矮房旁、小桥下、田间地头经常会长满野生的艾草。艾草又称艾蒿、艾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长得一蓬蓬、一簇簇的。叶片绿中泛白,茎笔直,香气从茎叶间漫溢出来,伴有微苦的味道。
童年时物资比较匮乏,每到春季家乡人总是就地取材采摘艾草做艾果吃。母亲做的艾果就成了我儿时的美食,以至于人到中年還念念不忘。
记忆中,母亲总是一大早把还带着露珠的艾草采摘回家,去掉老根只取嫩叶,放入开水焯一遍,祛除涩味。母亲再把焯好水的艾草打成艾草泥,加入糯米粉、白糖一起揉匀,然后把揉好的青色糯米团分成若干小份,擀成四周薄中间厚的青团皮,包入豆沙,放进蒸锅蒸上20多分钟,就可以美美地享用了。
艾果外皮柔韧软糯,馅心细腻甜香。年少时我总是喜欢嘴馋,往往一个艾果一两口就下了肚,母亲总是笑着说道:“慢点吃,慢点吃,小心烫嘴,这样猴急的吃相小心以后找不到媳妇。”
长大后,母亲的笑谈没有变成现实,馋嘴的我还是找到了心仪的媳妇儿。妻子对我体贴备至,她虽然结婚前从未见过艾草,也不擅长烹饪,但结婚后一到春天她都会做艾果。经过多年历练,那个当初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女孩,现在做的软糯醇香的艾果,已经能和母亲做的媲美了,口感不分上下。
由于艾草味辛、性温,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降湿杀虫,预防瘟疫的特点,艾果也有祛湿气和解毒之功效,对病菌有着抑制和灭杀的作用。母亲总是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季,我就会因上火导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非常难受,打针吃药都不管用。因为艾果加入了艾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母亲便把艾果当作我的食疗佳品,吃上一星期母亲做的艾果,我“上火”引起的不适感就渐渐消除了,清明过后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再犯。
现在女儿开春后也有上火的毛病,喉咙痛,女儿吃了妈妈做的艾果,症状也得到很大缓解。
爱是一代代传承的,也是暖暖的感动。在我人生的每一个春天,艾果的清香一直飘荡在我记忆的深处。纵然时代变迁,岁月流逝,但这份温暖始终是一缕幽香,伴随着我每一个前行的日子,让幸福满满地包围。
(作者单位:中国宝武集团武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