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凛冬”进行时

2023-06-03陈邦祺

国企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天然气欧洲能源

陈邦祺

多方消息显示,截至2023年1月,扎波罗热核电站仍未成功建立安全区。

俄乌战火阴影下,这座全欧最大核电站的坎坷命运正是欧洲能源危机的缩影。

2022年11月19- 20日,十几次爆炸让扎波罗热及其周边地区陷入“令人不安的紧张”氛围中,随之而来的是电站再次失去了外部电力供应……

背后博弈的欧洲各国,仿佛荒野中决死的斗士,即使伤痕累累,也要咬着牙给对手一击。

困境难解

2023年新年伊始,气温异常升高打破欧洲多国冬季气象纪录。

1月4日,路透社报道称,波兰、丹麦、荷兰、白俄罗斯、捷克、西班牙、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国在全国范围内创下冬季高温纪录,德国、法国和乌克兰的部分地区气温也打破纪录。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地中海地区上空的高压区和大西洋低压系统引发了强烈的西南气流,将暖空气从非洲西北部带到了中纬度地区;由于高于正常海面温度,空气在经过北大西洋时进一步变暖;北大西洋东部海面温度因此上升1- 2摄氏度。以上多个因素综合引发了此次欧洲暖冬。

温暖的天气,让原本为这个冬天欧洲怎么过而祈祷的人们稍稍放下了悬着的心。加上积极的能源进口举措,许多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暖需求下降,能源价格迎来降低。1月4日上午,欧洲天然气基准价格为每兆瓦时70.25欧元,这是自2022年2月以来的最低价格水平。

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TTF)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在2022年8月份一度达到每兆瓦时345欧元,而变暖和欧盟的限价措施让其在2023年年初已降至70欧元左右,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与天然气价格下降相对应的,欧洲各地的罢工游行的声浪却没有“走低”的趋势。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胀和购买力下降问题,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3日,法国铁路列车员开始罢工,并决定在12月23日至12月26日和12月30日至2023年1月2日进行两轮罢工。

同样是铁路系统,2023年1月初,在多地创下高温纪录的同一周,因薪酬、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诉求长期未得到解决,英国铁路工人再次进行罢工,英国铁路系统再现几乎瘫痪的状态。

此前,该国就曾多次因通货膨胀而发生大规模罢工。

2022年12月20日,来自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皇家护理学院(rcn)的多达10万名成员举行了工会106年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型罢工,大批护士参加罢工要求涨薪,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遭受重创。

此起彼伏的罢工浪潮下,当地媒体《每日邮报》甚至贴出了一张英国的“12月罢工日历”:从当月1日到31日每一天都有罢工活动举行,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比如公交、铁路、邮政、运输、医疗系统,边境管理处甚至都预定好了罢工的时间。

通胀的苦果并没有因为暖冬的到来而变得甘甜。当罢工者们要求提高工资以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薪资缩水时,英国政府表示,受到经济衰退影响,政府无法承受他们提出的大约4%到5%的加薪。

在不容放松的经济形势面前,欧洲人对能源领域的忧虑也没有因为温暖的天气和持续走低的天然气价格而停止。

一份来自荷兰国际集团(ING)的报告指出,如果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量下降到零,而其他国家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反弹到2021年的水平,那么欧盟的天然气潜在短缺将在2023年达到270亿立方米。

“即使欧洲设法度过了这个冬天,关键问题是下一个冬天会发生什么。在没有俄罗斯的天然气的情况下,欧洲很难在低储备的情况下再次填满油箱”,一些能源领域的资深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虽然温暖的天气,为各国政府提供更多喘息空间,但解决欧洲能源问题需要在几年内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没有人相信这场危机已经结束了”,欧洲研究机构Eurointelligence表示。

产业之殇

与现实中的温暖不同,一场看不见的风雪让欧洲陷入了另一种窘迫——广大欧洲企业在现实的暖冬中,结结实实地体会了这场能源“凛冬”带来的、比现实风雪更猛烈的严寒。

仍在高位的能源价格、愈发明显的经济衰退……欧洲工业已被危机带来的“暴风雪”吹得有些疲惫。许多工业部门以减产来应对当前紧迫的形势,用萎缩产能的代价获取成本节省。

在此之外,欧洲产业甚至遭到了盟友的“背刺”——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国会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完成立法程序。依据这份今年1月1日生效的法案,美国政府将为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提供高额补贴。

对此,欧洲国家纷纷表达不满,指责该法案包含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意在鼓励本国及海外企业将生产基地转回美国本土,其本质是损害欧洲工业、为美国企业争取竞争优势。

欧盟委员会预测,2023年欧盟和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均仅增长0.3%,远低于春季经济展望报告中均增长2.3%的预测。

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在2022年末有所下降,但其價格仍处于历史高位中。与危机前的2021年相比,欧洲电力和天然气批发价格已上涨15倍,如果仅靠政府补贴而不采取其他措施应对,在能源价格回落前欧洲国家补贴费用或将高达1万亿欧元。

以全欧最大经济体、欧洲工业强国德国为例,长期处于高位的能源价格对该国的能源密集型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今,多个行业已经全面减产:钢铁行业减产约5%,化工行业减产8%……甚至已有化肥制造商削减或关闭了其在德国本土70%的产能。

“我们从未见过如此扭曲的能源价格”,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德国业务负责人莱纳·布拉舍克表示,“至少可以说,短期内与能源价格剧烈波动有关的一切,对我们这些企业来说都是纯粹的毒药。整个能源供应链必须从头开始重塑。”

在时尚之都法国,从棉布T恤到麻质名牌服饰——好不容易从全球化浪潮中复兴的法国纺织工业现在又遭能源危机重创。因为能源动力紧張,这些看似与油气关系不大的公司在接满订单后却不得不被迫减产或诉诸技术性失业。在法国南部,许多私人印厂面临着下游服装客户集体放弃订单的窘迫局面:一家只有十几名员工的家族式印厂,一年下来的天然气费用甚至要超过50万欧元,而这一数字在前一年还只是10万欧元出头。

法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席Olivier Ducatillon表示,虽然近些年来在政府再工业化的努力下,已有不少企业诞生或回归本土;但“如果纺织深加工业因为此次危机而消失,那么,从今往后,法国纺织业将不复存在了。”

表象之外

与危机后波折的能源价格不同,欧洲各国在能源层面对俄罗斯的制裁却是在持续“加码”上升,大有“危机越久,雷声越大”的态势。

在已批准对俄罗斯实施了九轮制裁、关停了多条天然气管道后,2022年12月初,欧盟成员国又达成一致,同意对俄罗斯海运出口的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协议正式生效后,欧盟和G7国家的企业将禁止为价格红线外的俄原油提供运输、保险、金融等服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价格上限的设置将大幅减少俄罗斯的收入,也将有助于稳定全球能源价格。

在此基础上,当地时间1月17日,冯德莱恩再次表示,将会对俄罗斯实行第10轮制裁。本轮制裁将重点关注“堵住已采取措施的漏洞”,致力于结束规避欧盟制裁的行为,将对规避欧盟制裁的人“产生重大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地缘政治冲突下欧洲严厉的制裁措施只是此次能源危机发生的外因;归根结底,油气时代后欧洲能源体系的脆弱性才是引发此次能源危机的内因。

欧洲各国“制裁得做,屯粮也得做”的行为就是这种脆弱性很好的体现。

相关数据显示,在2022年11月1日到12日,运往荷兰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ARA)储存区的俄罗斯柴油装载量增至21.5万桶/天,较10月同期的数字猛增126%。由于没有高性价比的替代来源,石油禁运前的一个月,来自俄罗斯的柴油仍占欧洲柴油进口总量的44%。

费氏全球能源咨询公司炼油和产品市场分析师尤金·林德尔表示,若想在短期内完全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欧盟还须获得每天50万至60万桶的稳定柴油供应,而这显然不如直接购买“二手”俄罗斯柴油方便。

事实上,早在危机初显的2022年4月,以欧盟为代表的欧洲各国就开始了自己边制裁边“屯货”的策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虽然连接俄欧两地的多条天然气管道已经关闭;但在入冬前的2022年1- 10月,欧洲国家还是从俄罗斯方面进口了178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总量较2021年同期增长42%。

一方面,油气煤炭资源的先天短缺让欧洲市场必须在可再生能源成为主流前长期保持对国际市场的高依赖。而另一方面,俄欧两地间天然的地理运输优势是对双方能源合作的最好助攻。

在长期合作的积累下,欧洲各国已经产生了对俄罗斯能源的高依赖性;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各国石油、天然气、煤炭总储量仅占全球总储量的0.8%、1.7%和12.8%,三大能源进口依存度高达71%、60%和41%;在2021年,欧盟进口的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煤炭占比分别高达29%、48%和50%。

此外,由于体量不同但又同时面临危机,能源体系的脆弱性加剧了欧洲各国政策之间的不确定性和分歧,可以说是将这种脆弱性带到了政治领域。

据路透社报道,在此次石油价格“路障”设置前的多轮谈判中,欧盟委员会曾提出将上限定在每桶65- 70美元,但立即遭到多国极力反对。波兰和一些波罗的海国家认为上限水平太高,俄罗斯获利太大;而塞浦路斯、希腊等拥有庞大航运业的国家则认为上限水平太低,禁令会使自身蒙受巨大损失。此前,德国政府曾出台2000亿欧元的能源补贴政策,但这也在第一时间招来了包括法国在内的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的反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表示,虽然表面上欧盟尚能采取一致的行动,但随着能源危机持续,愈发激烈的内部分歧和矛盾已经在各个国家间频繁显现。

影响外溢

在能源短缺的压力下,欧洲各国纷纷向外寻求能源合作。

2022年11月29日,卡塔尔能源部宣布,从2026年起,每年将向德国供应20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是卡塔尔与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份长期供气协议,也让一直在努力寻找俄罗斯天然气替代品的德国暂时“舒了口气”。

虽然地缘政治、短时间内难以提高产能等因素限制了中东各国迅速填补欧洲能源漏洞的可能,但类似的长期能源合作对欧洲能源长期发展并彻底摆脱对俄依赖毫无疑问的有着巨大作用。

在中东传统能源大国外,欧洲也在寻求着来自其他国家的合作。2022年9月,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就曾进行过密集的访问。他先后到访天然气储备十分丰富的阿尔及利亚等国寻求支持。就连对阿尔及利亚有着殖民历史的法国,也在俄罗斯宣布断供之后,主动找上门来寻求能源合作。

据西班牙《消息报》网站1月27日报道,欧盟和中国正加强在能源事务上的联系。双方开启了在2019年启动的中欧能源合作平台的第三阶段,目的是分享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推进向清洁能源的转型。

在能源合作外,这场危机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外溢。

“在全球流动性依旧泛滥的大背景下,能源价格飙升进一步大幅推升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在通胀压力加剧的情形下,主要经济体央行或将超预期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步伐”,有经济学家认为,这可能导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尾部风险暴露,一些经济体陷入滞胀的风险上升。

世界银行年初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并称全球经济正“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

国际能源署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大型经济体天然气和煤炭短缺导致能源市场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石油市场反弹速度快于预期,这将大大增加高耗能行业的成本,导致工业活动减少和世界经济从疫情中复苏的速度放缓。

“世界已经进入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机”,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

面对影响全球的能源危机,如何解决它,已成为每一个国家的必答题。

国际能源署指出,为了保护消费者免受能源危机带来的影响,除了采取短期措施外,一些国家的政府还制定了长期政策,或正在寻求多样化油气供应渠道,加速能源结构变革。最引人注目的计划包括中国的清洁能源目标、美国的《降低通胀法案》、欧盟的“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以及“REPowerEU”、日本的绿色转型计划、韩国提高核能计划等。

英国《经济学人》预计,大多数国家在2023年将采取措施,短期内加大针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以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同时采取长期措施,调整国家主导的产业政策,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此外,虽然全球能源危机仍未解除,但世界经济在危机中也显现出不少积极因素。相关人士表示,印度、東盟经济在2022年分别增长了6.6%、5.5%,虽然2023年一开年有所降温,但仍可能实现5.7%、4.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而沙特等中东经济体受益于全球能源危机,2023年也将有不错的表现。

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的标普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彼得森表示,随着中国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中国经济预计迎来强劲增长态势,亚洲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复苏来说是极大的利好机会。

相关机构表示,随着亚洲市场重回强势,主要经济体加息节奏放缓,全球金融紧绷状况将有所缓解。特别是新能源、新基建等新产业蓬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或将迎来发展新动能。

“全球经济并不像一些人担心的那么糟糕,但不那么糟糕并不完全意味着应该乐观。衰退将对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济造成冲击,我们必须保持谨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

编辑/车玉龙

猜你喜欢

天然气欧洲能源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石油和天然气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我国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吗?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