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教学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问题及探究

2023-06-03张莉华

中国信息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

张莉华

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产业的发展,将信息产业与教学二者进行了深度融合,疫情催生教育形式的改革使得在线教学常态化。新形式的教学方式对高校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是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主旋律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教学工作稳步进行的应有之策。目前,高校教师大多面临对在线教学突发情况处理及技能知识掌握不足、信息化教学系统管理与评审机制缺乏等问题。对此,高校应改变教师对信息化教育固有认知,加强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客观问题,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一、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主旋律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着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变革导致市场对产业人才需求发生了转变,进而推进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创新。因此,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产业结构发展面向时代主旋律的必然选择。

(二)信息化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建设

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加快教育公平建设,实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机制。这使得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向欠发达地区输送,使优质的教育成果得以共享,全面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基石。

二、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现实问题

(一)对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认识不够

“互联网+教育”的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引发了教育深刻的变革,为信息化教育提供保障。疫情的爆发让原本传统的面对面式授课模式转向为时空分离的线上教育授课模式,这是教育方式的变革,是对教育新方法、新理念的探索。然而在线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一是对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涵、使用逻辑及实践价值了解较少,造成教师对信息化素养的认识比较粗浅,将信息化素养简单地视为对多媒体硬、软件的应用技能。二是教师群体存在对在线教学错误的先占观念。认为传统授课模式更具有学习效果,师生互动性强,而线上教学师生互动性弱,效果欠佳,教育技巧难以复制的认知。三是中老年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的接受度不高,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强。因此,错误的固有认知导致行动力下降,缺乏主观能动性,出现抵制和畏难心理。

(二) 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现阶段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具体体现在教学能力方面,即信息化教学技巧、信息化教学成果研发以及信息化教学课堂等能力。首先,不同教学专业属性和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不同,理工类教师的信息化素质高于文科类教师,中老年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低于青年教师。其次,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不足,多数老师仅仅是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减少了黑板板书书写的过程,但是并没有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听课体验得到提高。最后,高校信息化教学缺乏对新形式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并没有使得高校课程与信息化进行紧密地融合。

(三) 在线教学突发情况处理及技能知识掌握不足

相较于传统教学,在线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变革。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方法。而在线教学是通过互联网为媒介,融入新的时代特色、信息技术元素、多学科元素,致力于知识与技术的重新构建与专业技术的拓展。在这个新趋势下,长时间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使教师出现了依赖性,缺乏对在线教学相关的教学经验和网络平台功能使用的创新思维,从而导致了诸多问题。如:在课前,课程设计如何融入信息技术元素;课中,网络平台功能使用不当,网络出现卡顿,设备调试失败影响教学计划进程;课后,如何构建学科教学成果的线上评价体系。

(四) 信息化教学系统管理与评审机制缺乏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离不开合理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的保障,现阶段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激励机制不足甚至缺失,严重制约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从而阻碍高校信息化教学体系改革。首先,对信息化教育管理的责权主体定义界限不清。高校认为提升个人信息化素养是教师作为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是其个人教学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而教师认为教师团队教学能力胜任力的发展需要高校对信息化评价进行管理;其次,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最后,缺乏鼓励机制。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任务繁重,信息化素养也并未在教师评价体系里占有较大比重,缺乏激励与监管机制,导致教师对该方面的不重视。

三、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策略

(一)改变信息化教育固有认知,激发主体能动性

在线教学改变了学生学习体验方式,要打破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固有认知,建立正确教学发展观是提高信息化素养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与认识。二是应认识到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在线教育都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其教育本质、教学目标以及其实质都是一致的,都是教书育人和传授知识的途径。三是教师应积极转变个人角色定位,实现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到教学活动的学习者的转变。高校应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教学”相关讲座及培训,积极帮助教师团队学习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

(二) 加强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胜任力

系统的、有结构的信息化素养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力的主要途径。高校应该从培训内容、实操和考评三个方面探索一个适合本校教师队伍的阶段性的培训模式,形成体系化、模块化和个性化的系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首先应制定培训大纲,规范化培训内容,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其次成立信息化教学学习小组,教师组队学习,日常督促,共同进步提高信息化素养;最后要定期进行学习成果的考评机制,了解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状况和优化教学培训的内容与框架。

(三) 搭建创新型教育互助平台,提高创新能力

搭建创新型教育互助平臺,是在信息化发展浪潮中想要不被淘汰,抓住机遇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化的必要途径。创新型互助平台可由团队负责人、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人员和校外导师作为主要抓手,积极构建一个具有创新性、引导性和合作性、互助性的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团队可以形成合力,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信息化发展为目的,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相互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开发信息化课程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在教学应用中的兴趣。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鼓励奖赏机制

高校应积极构建系统、公平和科学的高校教师人才评价体系。将信息化素养作为教师考评的一项考核指标,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水平,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另外,应完善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积极鼓励教师采取多方渠道提升信息化素养,为信息化教学提供知识积累,促进高校教学深化改革。高校可以对有成果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12102210515);黄淮学院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建设项目;黄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师发展研究专项)资助。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
月“睹”教育信息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