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方式分析
2023-06-02曹艳灵
曹艳灵
(环县第五中学,甘肃 庆阳 745700)
初中美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很多人把美术看成是一种鉴赏性的课程,而忽略了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作用。初中美术课的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要掌握与之相适应的绘画技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求美术教师在充分掌握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教学能力的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美术课程本身的教育意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转变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及训练学生绘画技能的重要性
(一)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特点
一是概括性。如“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课程,以“社会历史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历史背景、美术发展与美术特性的关系有一个初步认识。教师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从先秦至汉代,结合美术作品,对其进行对比和论证,指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与学习。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以前的绘画技能训练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利用黑板或者是给学生看已有的画。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很少,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中美术教育的作用
首先,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增强自己的观察、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其身体与精神的协调发展。最后,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对其自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现代,美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美术知识,提升绘画技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
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学校都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美术课程缩减到每周或者少于一周。由于学校自身对美术科目的不重视,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较低,教学进程的不合理导致了高中学生对美术的关注。同时,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然而,在初中阶段,很多老师却忽略了这一问题。他们不以学生为主体,而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美术教育,其内容单调、教学手段单一。
(二)缺少个性化训练
目前,美术课中的学生越来越多地成了学生的主体,但是,部分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却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初中美术老师对学生进行的美术教育太形式化,使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都是一样的。在相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僵化,从而使初中美术的学习成为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另外,初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着较大的干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进行的,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认识和自我创新能力的缺失。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方式
(一)结合理论知识来丰富绘画技能训练内容
在教学中,通过对教材中图画和文字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并让学生模仿照片上的颜色,使用铅笔、水彩笔、画纸等工具来完成一件美术品。老师要让学生完成构图、绘画、上色等作业过程,并指导他们将教材的内容与其他科目相结合。比如,在学习“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时,同学们可以欣赏到一些山水画作。通过文字描写,学生对“构思”的认识也随之出现,但文本中所选择的作品均是以自然风景为主的,难以使学生掌握独立的构图技巧。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在完成一幅完整的美术作品后,明白“构思”是什么,“构思”和“构图”有何不同之处。构思就是学生要画什么,而“构图”则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绘画技能来布置作品的对象。本课程旨在向同学们讲解有关颜色与构成的关系,同时也介绍了所涉及的地理自然现象,丰富了绘画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整体认识[1]。
(二)创新初中美术教学的绘画技能训练模式
老师让同学们通过对教科书中的作品进行鉴赏,使他们对自己要做的培训有一个初步了解。但是,仅仅是模仿别人的作品,就会导致他们缺乏对空间的想象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应将绘画技能的训练作为一门独立的美术课,以培养学生在美术能力方面的创造性。其中,利用微课技术对初中美术教学进行辅助,既可以克服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缺陷,又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例如“有创意的字”一节,对汉字的结构、字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对一些字体的美术创作进行了展示。学生仅凭作品图像很难辨别其所用的绘画技能法,而利用网络微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整个作品的绘制过程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了解其所采用的线描技法。老师可以在教材以外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书法和绘画,让同学们试着用线条来画出艺术字。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好绘画技能,掌握好笔法。
1.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正确地掌握他们的美术和学习情况,对他们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科学合理地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课程。对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其基本的绘画技能,通过语言的讲解和绘画的演示,为他们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模仿作品,并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讲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基本的绘画技能。比如,在“水彩画和水粉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说出二者的不同,比如:水彩是用大量的水做载体,一层层覆盖,由浅到深,由湿到干,通常要反复上2—5 次。如果不是为了处理雨雪的背景,很少会用到白色,以便使画面更加清晰、更加有层次。与水彩画相比,水粉画的含水量要小得多,以遮盖为主,从深到浅,再到高亮,再从湿润到干燥。不到万不得已,很少用黑色,这样的画面才会显得真实、厚重、沉稳,更容易把握[2]。接下来老师会介绍这两种技法,即干式和湿式。在干式绘画中,它的特征是肯定、明朗的形体结构、丰富的色彩层次,注意用笔,力求观察准确,用笔坚定,一笔一画,都有一种形式和颜色的关系。而湿画,则是一种行云流水、行云流水、润泽柔和的效果,尤其适合于描绘松散的对象、模糊的背景、模糊的物体,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酣畅淋漓的感觉。例如,老师可以画一只松鼠,让学生用干画法画出一只松鼠的尾巴,然后用沾了水的毛笔在上面涂上一层颜料,用干法和湿法混合在一起,让它看起来更逼真。
2.引导学生对颜色配置进行设计
很多学生在给图片上色时,往往会造成色彩配置混乱。部分学生会用大面积的色块来突出物体色彩,使得物体的色彩显得很刺眼,很不协调,缺少美感。部分同学甚至连色彩搭配都不会,往往会无视绘画的实际需要来配置色彩。他们相信色彩愈多,图案愈美,而缺少色彩基础的绘画,就很难展现作品的风格与特性。所以,要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方式。比如,在《多变的颜色》课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图形设计软件,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规律。首先,老师会让同学们使用Adobe Photo shop 打开一幅彩图,引导他们在不同的色彩模式下把彩图转换成灰度图,让他们明白黑白是最基础的色彩,再用渐变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色彩。然后老师让学生将一幅普通的彩图转换为256 种颜色,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在不是黑白的情况下,使用的色彩越多,才能更好地表达事物。老师也要让学生了解三原色,在学生掌握三个基本色后,老师会让学生把RGB 色板展开看各种色彩的表现,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对比色和近似色,进而分析对比色和近似色的作用。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使学生对色彩的搭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又可以选择恰当的色彩,以体现事物的个性和风格。
3.创造训练的虚拟现实场景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把提高绘画技能的水平作为提高美术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在画布上创建美术空间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使学生了解如何利用颜色的组合来完成美术作品的绘画技能,引导学生欣赏具有较高美术性的作品,并将其带入到教学中的虚拟现实场景中,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空间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并通过提高学生对线、色的综合运用,达到了初中美术教学中对技能的培养。例如在“绘画我们的校园”一节中,就提及视平线、取景构图、平行透视等美术观念。这是一种让学生可以用想象来理解的美术构图,同时也是一种保持想象力的思考方式。但是,如何将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则要求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构图技能和运用美术观念的思考能力。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初中美术课上营造适当的虚拟场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再现出美术教材中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哪些是可以想象,哪些内容是真实存在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运用空间场景的基本技巧[3]。
(三)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
初中美术绘画技能基本的培养方法为“临摹”“写生”,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临摹”“写生”等。临摹从简单到复杂,由专到博,层层递进。临摹可以从临帖一家开始,到了一定的水平,然后临摹各家,最终融会贯通。临摹并非单独进行的,而是与绘画乃至创造密切相关。而“写生”是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研究,了解被摄物体的生命规律和构造特点,选取合适的部位进行描绘,确定大致的方位,从总体上来看,用铅笔勾勒出每一个部位的轮廓,再从主体开始,由近及远、逐步地把被描绘的物体画出来。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临摹、写生,使学生在练习中更好地掌握其技法,提高其绘画技能和水平。
(四)总结提升学生绘画技能
教师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主要是培养他们美术作品的认知,提高他们的个人构思和美术创作水平。教师应从实践中提高当前的绘画技能:针对某些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普及使用线条完成作品构图的基本技巧;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4]。例如,在“设计我们的校园”这一课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和雕塑的设计方法,运用自身的空间想象力来进行校园造型的创作。在这个时候,可以利用普通的校园建筑的形状,将不同的物体放置在一起,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将学校的相片模型绘制出来,然后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将整幅作品重新绘制出来。而教科书中的教学提示,则要求同学们重新组织、排列校园,这就要求同学们通过画线来描绘他们对作品的某些内容。老师可以根据他们最后的作品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线条、色彩等掌握能力进行归纳,指出教材中要着重掌握的单元知识,并给出对个体进行教学的作品指导,提高学生在绘画中难以掌握和发挥不稳定的绘画技能。
(五)指导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部分同学到了初中以后,才开始学习画画,存在观察不够仔细、太注重局部等问题,因此老师可以采用全面性的观察方法来提升他们的绘画技能。同时,老师也能创造一个轻松的美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达到双赢的目的。初中生性格活泼,喜欢玩耍,上课不能长时间专注。而画画需要细心观察,耐心描绘,反复修改,这样很容易使人感到厌倦。所以,老师要密切关注和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如果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佳,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欣赏一些有趣的电影和录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5]。老师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室外去作画,让他们在自然中体验美丽的自然,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老师可以安排长期家庭作业和短期家庭作业,在学生掌握了绘画技能之后,老师还可以利用短期家庭作业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而长期作业为一学期的作业,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后,于一学期之内完成。老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认真的评估和修正,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改进。在教学评估中,老师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对学生给予应有的尊重和鼓励,从而促进其美术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初中美术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专业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气氛,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情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