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宣卷初调查
——乡宁宣卷与永济道情宝卷

2023-06-02贺阳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永济宝卷道情

贺阳萍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宣卷概述

(一)宣卷的历史发展

宣卷在历史上曾是一种遍及全国的有着内涵的仪式行为,是包含音乐、说唱、表演、文学于一体的艺术门类。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北部地区、西北的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以及南方的吴语方言地区等。北方大部分地区称为“念卷”或“宣卷”,江南地区多称为“宣卷”。

宣卷可追溯到唐代俗讲,也就是以讲唱的方式为世俗人讲解故事。明朝时,演唱宝卷的形式被正式称为“宣卷”。清朝各种新兴的一些民间团体都以宝卷作为宣传文本,并编写了大量宝卷。康熙以后,政府开始消除这些团体,因此宣卷开始传入民间,成为民众的教化娱乐活动。清末民初,政府对其管控减少,民间宝卷发展又迎来高峰。《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宣卷》中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宣卷扩展到江南的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宁波城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但已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其内容多数是文学故事宝卷,只有少数用于仪式活动。到了20 世纪中期,宣卷因其迷信而被列入革除范围,开始衰落。20 世纪末,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人们对传统艺术的重视,宣卷开始复苏。

(二)宣卷的艺术特点

我国传统说唱音乐是由流传于民间的地方性歌唱技艺与口头文学长期融合演变而来的艺术,其独特性强并广泛流传于各地。

宣卷作为说唱音乐的一种,也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宣卷是继承唐代说唱艺术俗讲的传统而产生的新的汉族说唱艺术形式,是依附于某些仪规演唱的说唱形式,在庙会、婚礼、祝寿等喜庆场面亮相,后逐渐演变为民间自娱自乐的说唱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内容多表现祭祀祈福、神话传说、民俗风情、文人历史等。

宣卷讲时用“白”,即散文;唱时用“偈”,也叫“吟”,即韵文。它所用曲调是民间小曲,体裁则介于韵颂与白词之间,并且是用当地土语来演唱。

(三)山西宣卷的研究现况

经过许多学者的不断探索,宣卷的研究硕果累累。最初,宣卷研究主要集中于宝卷文献的搜集整理以及渊源、分类和发展的研究,且注重其文学价值。随着对宣卷概况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视角走向多元化,并向跨学科研究发展,为宣卷研究开拓了新路径。宣卷从民俗、仪式性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还从音乐学、人类学等视角对宣卷进行研究。山西宣卷的研究成果更多是宝卷文献研究。19 世纪的《山西民间流传的宝卷抄本》一文介绍了31 种在山西民间流传的宝卷抄本,有《琵琶宝卷》《洗衣宝卷》等。21 世纪初,学者在山西永济发现了六部清至民国间的宝卷,还有学者发表《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等,对所收宝卷的题目、故事梗概等都有介绍。山西大学尚丽新与学生周帆从宣卷人角度发表《北方宝卷宣卷人探析》一文等。宝卷本身就涉及了民间习俗、文学曲艺与音乐仪式三个维度。音乐学从21 世纪才逐步开展对宣卷音乐的研究。笔者通过当地的县志记载以及长辈所说的“说书”了解到了宣卷,从而从民间音乐角度努力,进行田野考察以获得更多资料。

二、山西宣卷说唱艺术的田野考察

田野考察是民族音乐的立身之本。本次田野调查是为了通过对宣卷艺术的学习与整理,获得一手资料以及了解该艺术在当地的生存现状。

(一)乡宁宣卷

乡宁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境内山岭重叠,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经笔者考查,宣卷在乡宁县宽井村、北原、枣岭乡,西交口乡等都曾盛行。依据当地县志记载,宣卷民国时期也称“掀卷”,卷名有《秦雪梅吊孝》《金钗卷》《贤良卷》等。在《临汾非遗名录》中也有对宣卷的相关描述。当地人也称“说书”,通常是在逢年过节以及闲暇时为了自娱自乐而演出。夜晚,村里会“说书”的人挨家挨户地跑,坐在炕头边通过宣卷这样的演出方式来讲传统段子或周边新鲜故事。宣卷活动简便易行,表演道具多少都行,乐器有木鱼、二胡、铃铛、金钟等;演出场地室内室外均可,三五个人坐在一起,一唱一和,夹插道白,需要穿袍戴帽,并且演唱题材大多是由民间收集而来,自编自演,内容多是奉劝人们积德行善、尊老爱幼、扬善弃恶、奉献社会。

《金钗卷》是乡宁县目前流传下来的仅存的一本宝卷。卷中有唱诗,也有道白。其中部分唱诗:“正月里一枝花纵然开放,二月里桃杏花映满山红,三月里玉梅花坟前祭祖,四月里山茶花排上高楼,五月里金莲花迎春换气……十二月冬天冷又气换春,说不尽宝卷中许多杂法才开始先散花说个分明,说起了胡进士嫌贫爱富,尘世上这样人实在少有,一本卷初展开高声即讲,满家中齐来敬听……保佑我宣卷人一年清泰,又保我一家人大小平安。”

部分道白:“此椿宝卷出在嘉靖末年,万历登基时候,湖广荆州府西门里边。有一举人姓林名鹤鸣,妇人罗氏所生一子名唤怀卿,择定南门里边胡进士的女儿为妻,未曾搬娶过门,这胡进士妇人与林举人的妇人是同胞姊妹了。”上述也可看出,宝卷具有的教化功能,贴切老百姓生活,并讲述生动故事。

宣讲《金钗卷》时应是三人演唱,三人各唱诗,一唱一和一回声。一唱(正月……);一和(二月……);再一回声,即衬词,一般是三字衬词。上述唱诗所唱旋律如谱例1,两句旋律交替演唱。在演唱前需加上念白“当年宣卷教化人,今日又闻宣卷声”。宣卷是有说有唱有喜有悲的表演。

图1 谱例1

(二)永济道情

永济道情是流行在运城永济的小剧种。道情,本是民间人士传播故事时又唱又吟的一种劝化形式,所以又称“道曲”“悟声”。宣卷在永济道情中称“开卷”,是流行于运城永济市一带的说唱艺术,是永济道情中的一个表演环节,它们是属于同一个班社。最初研究永济道情宝卷的是山西大学李豫先生,他在永济市首阳乡长旺村搜集到《三渡杨氏宝卷》《白马宝卷》等宝卷,并整理称为“道清宝卷”。后又在永济市的韩阳镇和蒲州镇两地搜集到《杨宗保征西宝卷》《寒山寺送子宝卷》等永济道情宝卷,属于演唱民间传说故事为主的民间宝卷。

宝卷是在白天演出,晚上念悟声。表演者需要端正而坐,不许脱帽,肩上需搭毛巾,念完一本卷才可吃荤。永济道情早上先“开卷”,艺人也称“念卷 ”或“消卷”。艺人演唱宝卷直至中点以后才能开始演唱道情。伴奏乐器也有相应规定,道情用梆子、宝卷用大木鱼。其他乐器渔鼓、简板、四弦、笛子等道情和宝卷都可用。

永济道情的宝卷内容后期以民间故事居多,后期的民间故事类宝卷与道情内容相近,有众多改编来自相同的本子。表演永济宝卷的大都是当地的道情艺人。永济道情的宝卷使用【皂罗袍】、【耍孩儿】曲牌以及大量的【十言】、【要箴】等进行演唱。曲牌【皂罗袍】是山西曲牌体剧种中多用的曲牌之一。【十言】使用民间曲调演唱,唱词分上下句。

乡宁宣卷与永济道情宝卷,它们相关联但又不同。一是它们发展不同,乡宁宣卷现在多用于娱乐,而永济宝卷更多是因其具有的仪式性,而存在于道情表演中服务于百姓。二是乡宁宣卷依旧保留着一定的原有的表演形式并且是由宣卷艺人演出,而永济道情中的宝卷表演上被道情化,乐器使用道情化,表演者也全部是当地道情艺人。永济道情中的宝卷已经不是纯粹的宣卷了。三是乡宁宣卷的表演少之又少,而永济宝卷因道情而呈现出鲜活生命力,不断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并且永济宝卷有艺人班社,这样一个固定自小群体以及他们在表演中的再创作都推动了艺术生产。四是随着民众需求的变化,二者在表演时间上也不同,乡宁宣卷没有特殊的表演场地规定,永济宝卷的演出时间只能是在表演道情时,并且有特殊的地点和时间点。永济道情的曲目之多,宝卷被流传之多,乐器使用之多以及永济宝卷对道情等民间曲调的独特运用,是各类民间音乐不断走向世俗化的融合。

但二者所宣唱的宝卷,都是在中国说唱文学比较特殊的一类,这表现在它不仅是流行于民间的说唱艺术,还与民间习俗密切相关,二者乐器依旧是延续了传统的仪式上所使用的具有一定寓意的乐器。宣卷艺人在原来木鱼、铃、磬等法器伴奏基础上,还增加了二胡等丝弦乐器,并从流行于该地的戏曲品种中吸收其剧目和唱腔,淡化或模糊了宣卷原本的仪式属性,因此宣卷以“说唱”或“曲艺”类论之。

三、山西乡宁宣卷与永济道情传承与保护

我国南北方都活跃着宣卷说唱艺术,但北方宣卷的活动没有南方宣卷普及。南方宣卷更多流传于城市间,而北方宣卷多数在乡村,老百姓的审美要求较低,他们更多将其视为爱好,因此北方宣卷人在艺术水平上也达不到专业艺人的标准,不够专业化。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宣卷很难走上商业化道路。山西宣卷音乐发展传承状况并不乐观。

在山西永济市流传的宣卷是依附于永济道情中,在传承中已被道情化,成为永济道情的一部分。而临汾市的宣卷唯一传承人是乔彦荣。他是乡宁县枣岭乡顺义河村人。经过笔者采访所知,宣卷是乔家的祖传绝活,一直流传至今。

乔家曾出过多名巡府知县,就职于山东、湖北等地。有可能在此期间习得宣卷,但尚需考究。家族没有迁徙的历史背景。乔彩文(1896—1979),是乔彦荣的爷爷,据乔彦荣所说,他曾亲自编演组织宣卷活动,他所演唱的宣卷的内容丰富,有着多个版本的演出,宣卷可略见一斑。但因当时条件艰难,大多早已失传,现仅流传下来一本宝卷《金钗卷》,这是经过他先后四次亲手抄写才得以传承。现存文艺工作者以录音的方式记录的旋律,并制作出一些谱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创作出了许多新的曲目,例如《新时代,新发展》等。目前当地文艺工作者也在进行宣卷“非遗”工作。乡宁宣卷已经走向民俗化,不再服务于仪式。

宣卷讲唱的传承方式也是口传心授。笔者认为,“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可以使传承者在艺术表演中进行“二度创作”。但是传承的变易性强,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文本阐述和谱例记载,导致学者在学习和传承中遇到一些问题。

宣卷作为地方说唱,有着一定的群众文化基础,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发展宣卷艺术必须从长计议,但保护工作则是当务之急,原因有三:第一,传承者年事已高,缺乏传承者;第二,缺乏合适的表演场合;第三,宣卷艺术全面系统研究的专业人员稀缺。要让这一地方性传统音乐文化能够得到很好地保护与传承,首先应深入田野进行实地调研,做抢救性的挖掘工作。同时也需用人类学、文献学等方法,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力求理论与实践上的系统性。

笔者这次的田野调查是想为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结语

从地理位置上看乡宁县与运城永济市是相邻的,一定程度说明宣卷曾经在山西确有过鼎盛时期。但现在山西宣卷的发展都呈星点状分布,民众青年群体更是鲜有人知晓。笔者经过对山西宣卷的初探,较多了解到乡宁宣卷与永济道情宝卷。在文献上还了解到了介休宝卷,但遗憾未考察到音乐形态。如今,宣卷在学术上也有许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对宣卷的保护与传承,还是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各界人士的保护与支持,发扬“文化自信”,实现“百花齐放”!

猜你喜欢

永济宝卷道情
陇原“寻宝”
——河西宝卷整理的回顾与反思
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与发展探究
山西“永济好面”成功入选《乡村振兴品牌强农》巡展活动
董旭光永济调研农牧产业项目
清末民国文益书局石印宝卷始末*
《香山宝卷》在越南的传播及流变
历史回音壁
——蓝田上许村道情演唱
唐代诗人之“永济现象”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
——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