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寿险机构反洗钱履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23-06-01梁飞越
梁飞越
(平安人寿南充中心支公司,四川 南充 637000)
洗钱活动为贩毒、贪污贿赂、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资金流通支持,腐蚀社会信用体系,严重破坏经济金融秩序,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目前深化反洗钱工作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伴随着反洗钱监管不断走深走实,保险机构的反洗钱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
按照监管部门倡导的“集中做、专家做、系统做”工作模式,高水平的专业队伍与完善的系统建设是做好反洗钱工作的根本保障,目前寿险机构大多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洗钱风险管理体系,设置了专门的责任部门或岗位,搭建了与业务规模等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反洗钱团队和基本完善的系统平台,并在各层级机构建立起了领导小组、委员会等形式的议事机制,确保有效管控洗钱风险。然而,部分基层寿险机构对自身面临的洗钱风险、洗钱的危害和洗钱风险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且对于机构的短期显性利益来说,反洗钱仅在规避监管处罚时才临时具有“利润中心”功能,监管处罚被错误地视为最主要的洗钱风险,因此在实际工作推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寿险公司的反洗钱工作成效最终体现在基层机构的执行落实方面,着眼于基层,以客观视角审视问题,对法人寿险机构自上而下改进组织架构、工作机制、管理模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基层寿险机构反洗钱现状与不足
当前,基层寿险机构普遍能够运用本级反洗钱议事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总结和安排相关工作,并获得高管层支持;反洗钱管理部门能够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定期联合业务部门开展培训或宣传活动。但各机构在反洗钱的核心义务履行上差别较大。部分机构反洗钱管理部门除负责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与调整、甄别可疑交易、分析并出具审核意见报上级公司复核外,还具体承担客户尽职调查工作,通过联系客户、查询网站等方式收集信息,开展持续识别和重新识别等工作;个别机构反洗钱管理部门还负责客户信息治理工作,对存量要素缺失、过期或勾稽关系不符的信息,联系客户进行整改;也有机构由业务部门负责客户的尽职调查工作,为反洗钱管理部门甄别分析提供信息,或由业务部门根据尽职调查结果出具可疑交易分析初步意见,交反洗钱管理部门审核;一些机构(通常为小型机构)基层部门仅负责尽职调查与资料收集工作,上级公司集中统一履行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与调整、可疑交易分析等职责。不同的寿险公司虽在整体反洗钱架构设计上因业务特色、风险偏好、管理模式等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各基层机构在反洗钱履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却是相似的,主要在组织保障、代理人履职、客户配合、员工培养、信息获取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
(一)组织保障力度欠缺
为了推动经营措施快速落地,高效完成业绩目标,寿险机构侧重条线管理,基层分支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反洗钱工作的统筹推动,反洗钱工作未形成合力,效能不足。一方面,基层寿险机构业务条线的反洗钱工作的协同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公司对口条线部门的要求,如果总部、省级机构的某业务部门反洗钱工作积极性不高,则其延伸至基层机构的整个条线的反洗钱履职积极性将同样较低,加之基层反洗钱岗位或所在部门的资源调配和统筹管理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有效推动业务部门加强履职[1]。另一方面,基层寿险机构的高级管理层在反洗钱履职中普遍存在“要求多,指导少”现象。出于绩效考核或者预防监管处罚风险的考虑,高管层通常在会议或培训时明确表示支持各项反洗钱工作,要求业务部门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有关工作,但是在细化反洗钱考核指标时往往缺少关注和追踪,对本级机构跨部门的反洗钱工作未能统筹发力、靠前指挥,甚至不知道如何履职[2]。
(二)第一道防线履职失效
保险代理人是现阶段寿险行业的销售主力,代理人直接面向客户,实质上属于反洗钱的第一道防线。寿险业务开发周期较长,业务关系通常建立在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之上,代理人在客户身份识别、尽职调查等工作中本应发挥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却存在“缺资源”“缺主动”“缺约束”难题,导致其在反洗钱履职中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寿险机构缺乏资源投入
一是寿险机构在业务拓展过程中,佣金、一次性激励以及产品与营销培训等方面的费用投入较大,出于企业利润管理的考虑,对无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反洗钱工作,缺乏对保险代理人反洗钱履职的资金资源投入。二是基层寿险机构在业绩目标压力下,不具有加强代理人反洗钱业务培训的内生积极性,而是将培训资源向产品和销售技能培训一边倒,少有深入且常态化的反洗钱培训;仅有的少量的反洗钱培训侧重于法律法规、政策要求、违规处罚案例等理论性内容,未结合真实展业场景,缺乏实务性,即使在培训之后,代理人仍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
2.保险代理人缺乏履职主动
基于赚取高额佣金的个人经济理性,代理人不具备学习反洗钱知识和实务操作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当前代理人反洗钱履职基本上仅指导客户填写9 项基本信息与配合回答公司尽职调查的部分问题,普遍缺乏履职主动性和积极性,且在实际的保险业务营销中,若客户有意不提供真实准确的住址、职业等信息,代理人通常会在通过公司系统审核的前提下默许这一行为。另一方面,代理人缺乏保密意识。在开展客户风险等级调整、可疑交易甄别分析等工作时,代理人需要了解客户收入、经营状况及家庭人员情况等敏感信息,少数代理人未能主动保密而将公司调查行动告知客户,引发合法客户不满或者洗钱分子警觉。
3.保险代理人履职缺乏有效约束
一是代理人与被代理公司并非雇佣关系,而是类似于合作伙伴的代理关系,在双方的代理合同中通常会载明反洗钱条款,明确代理人的反洗钱职责,但作用非常有限,极少出现因代理人未履行合同约定的反洗钱义务而解除代理合同的情况。二是寿险机构通常会在代理人管理办法中制定详细的反洗钱违规处罚细则,但出于留住优秀业务人员的考虑,极少使用相关条款进行处罚。三是寿险机构对代理人的考核完全侧重业绩,虽在考核指标中设置了合规问题的一票否决制度,但没有针对代理人反洗钱履职制定考核指标,如名下客户基本信息完善占比、尽职调查质量的高低等。
(三)客户配合意愿较低
反洗钱是一项前瞻性、综合性的工作,对保险消费者来说,洗钱对其个人的危害十分有限,且极容易被忽略,因此客户缺乏配合基层寿险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客户需配合寿险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常住地址、联系方式、职业以及工作单位等信息,或者配合机构尽职调查提供收入、经营状况以及资产负债情况等信息,即使客户没有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权益损失。另一方面,近年来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在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背景下,人们的隐私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因而基层寿险机构在开展客户身份识别与尽职调查工作时经常遇到阻碍,尤其是在开展强化尽职调查时,因涉及收入、资金来源、家庭成员情况、资产状况等敏感信息,客户抵触情绪明显,常以有权不告知隐私信息、担心被金融机构滥用或泄露等为由拒绝提供,加大了开展反洗钱工作的难度。
(四)员工发展空间受限
目前,市级寿险机构均设置了反洗钱岗,归属行政或综合管理部门,但大多是集反洗钱、合规甚至行政、财务于一岗,且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上级基层机构的反洗钱考核普遍采用绩效扣分、罚款、处分等方式,影响相关责任人的绩效考核结果、经济利益和晋升发展;对严重违规事项,如受到监管行政处罚、发生洗钱违法事件被要求以案倒查等,则一般采取“一票否决”制,取消相关责任人的奖金分配和评先评优权利,缺乏正向引导机制,鲜有对反洗钱工作推动有力、取得有益成效的部门或个人设立相关奖励或绩效加分,存在奖惩不对称情况。基层寿险机构反洗钱岗位人员因身兼数职同时缺少正向激励,稳定性较差,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
(五)信息获取困难
1.对客户基本身份信息缺乏验证渠道
寿险机构获取客户信息,主要依靠客户告知,目前对身份证件验证,部分机构可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查询核实,联系方式可通过短信验证码核实,是否为本人可由人脸和指纹识别核实。但是,客户的职业、工作单位、联系地址、收入等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在保险代理人反洗钱履职缺失的情况下,此类信息的核实更为困难。持续识别中也面临相应问题,比如身份证件信息的变化无法及时传递给金融机构,因寿险客户身份证件信息的变化一般不会对其当前的保单权益产生实质影响,在客户确有业务办理需求时再告知更新也可,且寿险客户获取保单权益的频次远低于银行或证券机构客户的交易频次,因而及时从客户处获取持续识别信息的难度较大。
2.对客户风险事件的监测效率低下
寿险机构虽然可以主动从裁判文书网、执行信息网等官方网站获取客户的涉案涉诉信息,从网络、媒体等渠道关注有关客户的舆情信息,但因客户数量巨大,与相关案件或舆情事件主体整体匹配度极低,所以大范围、高频次监测对反洗钱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不明显。此外,公检法等机关在涉刑事案件查询、冻结、划扣时,一般拒绝透露详细信息。目前一些地方执法机关在通过网络平台征集有关嫌疑人犯罪线索时,也会隐藏嫌疑人身份证号等具有唯一指向性的信息,导致基层寿险机构对客户风险事件的监测成本颇高且收效甚微,难以获得充分、准确的信息来判断客户是否涉嫌洗钱犯罪。
二、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组织保障力度
一方面,法人寿险机构董事会应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将洗钱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并指定能够保持相对独立性的高级管理人员,甚至设置“首席反洗钱合规官”分管负责反洗钱工作。对省、市、县级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反洗钱培训要提级管理,即由上级公司反洗钱部门统筹开展下一级公司高管人员反洗钱培训,且上级公司分管领导应列席。总部层面在制定反洗钱制度或开展系统建设时,须充分征求各基层业务部门的意见或建议,尤其部门的职责分工,要建立在充分的沟通协调之上,并报经高级管理层审议确定。业务部门应自上而下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开展反洗钱履职情况检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部门和反洗钱兼职人员的绩效考核,同时将检查结果通报至反洗钱部门或岗位人员,以此逐步引起各级高管人员、各条线部门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凝聚工作合力,强化履职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基层机构牵头部门要充分利用好本级反洗钱议事机制,及时汇报工作进度与问题,争取上级支持,特别是对跨条线、跨部门的工作,分管反洗钱的高管人员要主动与其他高管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加大组织保障力度,为反洗钱工作保驾护航。
(二)实事求是,引导代理人充分履职
一是坚持强化反洗钱宣导培训,在体系化、常态化培训课程中嵌入反洗钱合规内容,或者单设制式化反洗钱培训课程,并规定最低学时,持续对代理人做好引导工作。反洗钱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合协作,制作访客、展业过程中的反洗钱话术指导手册,并结合业务拓展进行场景模拟训练,提高代理人履职能力。二是督促代理人履职,通过健全内部业务人员管理制度,充分运用反洗钱问责处罚条款,推动代理人落实反洗钱要求。在代理人入职培训过程中,基层寿险机构应特别重视反洗钱工作,通过新人面谈、入职或转正考试等方式,使代理人深刻认识到佣金的背后除了业绩,还有反洗钱合规方面的履职要求。三是针对反洗钱部门对代理人的约束管控力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相应业务部门的职能,将尽职调查、完善客户信息等要求经业务条线发至代理人,并对反馈内容作初步审核。除业务指标之外,设计代理人反洗钱合规指标,考核其名下客户信息完善程度,为其反馈的尽职调查内容进行质量评价,使其与佣金获取和级别晋升挂钩,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客户风险跟踪管理、异常交易甄别等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三)加强反洗钱信息保密工作和反洗钱宣传
在保密方面,一是完善系统建设,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切实提高信息储存介质的安全性,防止被恶意入侵甚至盗取,杜绝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切实保护好客户信息资产。二是严格管理系统权限,定期开展权限检视清理与保密培训,确保权限必要、范围最小,使接触到反洗钱信息的人员树立保密意识,提高保密能力,避免泄露风险等级、可疑交易报告等敏感信息。三是谨慎通过客户留存的联系方式进行短信或电话业务营销宣传,避免引起客户反感。四是严密防控信息安全声誉风险,避免造成严重的泄密舆情事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宣传方面,要以“反洗钱与每个人利益相关”为主线,加强对洗钱犯罪的危害、法定的配合告知义务、日常生活中洗钱防范意识和技能、个人配合对预防洗钱犯罪的重要意义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宣传风格与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线上+线下”宣传机制建设,在全社会营造积极的反洗钱氛围,提高公众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和配合意愿度。
(四)改善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一方面,压实业务部门第一道防线主体责任,使各部门反洗钱兼职人员充分履职,避免牵头部门或反洗钱岗包揽各项具体工作;根据基层机构实际,配齐配足反洗钱专职专岗人员;根据自身业务体量和反洗钱工作量,在省级机构层面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可疑交易分析与报告等工作适当集中上收,保留基层机构尽职调查职责,既能保证和提高相关工作质量,也能减轻基层机构反洗钱人员压力。另一方面,反洗钱专业知识存在于校园课程体系之外,“干中学、学中干”才是做好反洗钱工作的根本方法,经验积累尤为重要,所以反洗钱人才培养体系应突出稳定性目标。寿险机构要从总部层面重视基层反洗钱人才培养工作,为反洗钱岗位人员开辟上升渠道,创造发展空间。可通过创新晋级方式,引入多种发展路径,设置相对独立的晋升考核通道;建立内部专业职称体系,在达到绩效目标、工作年限、专业资格认证等要求后,实现职级或职称升级,提高薪酬待遇;适当增加投入,健全激励机制和荣誉体系,对开展反洗钱理论研究、发掘出有价值的可疑交易线索等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经济支持和荣誉奖励,从而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五)搭建综合性平台,多途径开辟信息获取渠道
反洗钱监管部门可持续深化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在官方背书下,统筹协调公安、司法、民政、税务、海关、宣传等部门,制定数据信息存储标准规范,打造综合性信息平台,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使金融机构可获取客户身份、行业、职业、是否涉刑事或民事案件以及是否涉重大舆情事件等关键要素的验证结果信息,以利于缩减成本,提高风险识别、可疑交易分析等反洗钱工作效率。同时,寿险机构要加强客户回访,通过代理人日常访客、保费续收人员定期联系客户等方式多角度、高频次触客,多方收集、交叉验证客户信息,这不仅有利于业务再开发,还能为及时掌握客户关键信息变化、开展风险动态跟踪提供渠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