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江大刺鳅产业发展迎来“风口”

2023-06-01文图海洋与渔业吕华当

海洋与渔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罗非鱼风口种质

■ 文图|《海洋与渔业》记者 吕华当

广州增江大刺鳅推介会暨首届增江大刺鳅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

4月 2 1 日,由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3年广州增城增江大刺鳅推介会暨首届增江大刺鳅高质量发展论坛如期举行。来自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对增江大刺鳅资源保护、繁育养殖、性别调控、品牌建设等作专题报告,助推增江大刺鳅苗种繁育、绿色健康养殖、良种良法、高产高效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

增城区农业农村局保护大刺鳅种质资源

据广州市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增城区积极开展增江大刺鳅保护工作,以建设增江光倒刺鲃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主要抓手,开展大刺鳅人工繁育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有效增加物种数量,助力发展增城本土特色养殖品种,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渔业产业发展水平。

增江光倒刺鲃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国家农业部根据《渔业法》规定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有关要求,于2008年12月建立的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30号)。保护区总面积438.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30.3公顷,实验区面积为308.4公顷。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3月~10月。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增城区的增江上游段,核心区位于蒙花布至黄塘河段,实验区位于核心区向上、下游分别延伸至黄屋和西园河段,保护对象为光倒刺鲃、大刺鳅,栖息地的其它物种等。

为保护水生资源不受破坏,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加大保护区内巡查执法力度,编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执法巡查工作规范》,规范巡查内容、规定巡查频次及明确对违法犯罪的处置原则。联合广州市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每年两次对增城区重要江河及保护区水质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水质变化,保障江河生态稳定性。同时,每年定期开展人工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稳定江河鱼类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促进江河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拯救增江大刺鳅野生资源,增城区依托广州市河盛汇农业科技责任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在小楼镇八仙湖流转250亩池塘建设增江大刺鳅繁育养殖基地,主要开展增江大刺鳅的保种育种及人工养殖和繁育,于2022年初步完成建设并投入生产。

华南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周爱国博士大刺鳅是华南优质土著鱼类

华南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周爱国博士在作《增江大刺鳅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报告时表示,大刺鳅是增江光倒刺鲃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之一,华南地区优质的土著鱼类种质资源。野生大刺鳅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或资源枯竭。大刺鳅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多地重点保护的野生水生动物之一。

他们团队所做的增江大刺鳅种质资源调查覆盖增江河增城段,共设置12个采样点,增江光倒刺鲃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试验区6个(采样点1-6),覆盖总长18km。中下游非保护区区域6个(采样点7-12),总长30km左右。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一是增江野生大刺鳅种质资源保护力度需进一步加强,遗传背景需进一步探清;二是健全高效的增江野生大刺鳅种质资源养护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如建立野外监测站、探清环境适应机理等);三是缺乏科学的制种机制和种质鉴定技术(如提纯复壮技术、亲鱼培育和同步产卵技术、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与鉴定技术等);四是育种周期过长限制育种进程有序正常发展(如杂交育种、雄性化育种、抗逆育种等);五是企业参与野生种质资源养护和育种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建立扩大养护点数量和规模、联合高校研究所开展定向育种等);六是增江大刺鳅相关项目的研究资助有待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周爱国团队将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摸清增江大刺鳅的野生种质资源状况和遗传背景;二是精准建立救护和养护体系;三是及时开展大刺鳅种质资源鉴定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四是高效攻关制种、培种、育种机制,获得优良的新品种(系);五是加快增江大刺鳅地标产品的申报和开发;六是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长期扶持大刺鳅育繁养推体系的攻关,培育生长快、抗逆强的新品种(系),助力大刺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邹记兴教授搜集不同流域大刺鳅样本并保种

华南农业大学邹记兴教授对增江大刺鳅品种培育做了大量研究,通过科研提升了增江大刺鳅人工孵化率,指导苗企大批量生产商品苗。对于大刺鳅的未来发展,他指出,当前,部分省份已建立一些与大刺鳅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种质资源保护区,但根据野外调查显示大刺鳅野外资源量仍旧较少,主要受限于以往大刺鳅的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技术未标准化,不能持续提供人工苗种用于野外资源补充。得益于近几年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的突破,当前大刺鳅已进入集约化养殖阶段,可以预见的是,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的成熟将会带动大刺鳅野外资源量的恢复。但是,当前阶段养殖周期较长仍是限制大刺鳅养殖规模上升的重要因素。

大刺鳅的广泛分布使其成为研究淡水鱼类亲缘地理学的良好材料。而对大刺鳅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则有利于多样性的保护以及育种工作的开展。从已有研究来看,大刺鳅亲缘地理研究结果各有特点,这可能是受采样地点、样本量和分析方法等的影响;已有研究均表明大刺鳅亲缘地理格局已基本形成。同样,针对不同流域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也表明大刺鳅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下一步有必要扩大采样范围,对我国大刺鳅的亲缘地理以及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总体评估。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种质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刺鳅的经济、生物学价值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大刺鳅的可持续利用是下一步需解决的问题。调研发现,大刺鳅的种质资源保护区虽已建立,但多数未配套相应的种质中心、繁育基地,遗传育种等工作也尚未开展。因此,有必要搜集不同流域大刺鳅样本并保种,及时开展遗传多样性评估、品种选育以及生物学特点挖掘等工作。

珠江水产研究所牟希东研究员全雄大刺鳅养殖效益更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牟希东研究员在《水产品种性别创新调控技术研究和应用》报告中认为,由于多种养殖鱼类存在雌雄性别二态性(如体型、生长速度等),有时也因其最有价值的特征与某一种性别有关(如体色、外形等),生产中对全单性苗种的需要非常强烈。鱼类性别控制具有控制过度繁殖、提高群体生长速度、延长有效生长期、提高商品鱼质量等意义。

当前,水产动物性别控制育种技术主要有:生殖内分泌调控鱼类性别、种间杂交控制性别、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温度控制性别、性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鱼类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控制性别。如罗非鱼“粤闽1号”就采用了种间杂交控制性别,母本为2008年从厦门罗非鱼良种场引进并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的尼罗罗非鱼雌鱼(XX);父本为2008年从厦门罗非鱼良种场引进的奥利亚罗非鱼经连续3代选育的雌鱼(ZW)与通过遗传性别控制技术获得的染色体为YY型的超雄尼罗罗非鱼杂交、再与其回交获得的YYa型超雄罗非鱼。自然雄性率达98.31%,相同养殖条件下,其生长速度比同期养殖的吉富罗非鱼快23.77%,同等规格和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其带皮出肉率比同期养殖的吉富罗非鱼平均高2.54%。

牟希东研究员认为,在同等养殖条件下,增江大刺鳅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长速明显快,通过适当的性别控制育种技术路线,可以繁育出养殖效益更高的全雄大刺鳅种苗。

猜你喜欢

罗非鱼风口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地产+露营”新“风口”来临?
罗非鱼养殖模式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活力美妆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罗非鱼 年总产量全国第三位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