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历史文化 留住乡愁古韵

2023-06-01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

山东人大工作 2023年5期
关键词:名村名镇文化名城

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

山东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为推进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保护现场,详细了解规划编制、措施落实、资金保障等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措施。

一、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

(一)加强统筹协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不断加快。我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大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镇、村被抢救和保存下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文旅、发改、工信等9部门,启动《山东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编制,全力构建“资源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保护传承体系。在省级传承体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中,建立全类型、多层次、全要素的保护体系,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等工作有机结合,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在保护规划论证、审查和报批中,注重吸收各级部门、专家学者和公众意见,优化保护规划报批机制和流程,推动规划高效能批复。

(二)完善法规制度,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机制逐步完善。全省各地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制定符合当地工作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2020 年3 月《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施行。全省所有市、县均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或历史建筑保护主管部门,省、市、县三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各级保护管理人才队伍逐步充实,“有法可依、依法保护”的法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三)加强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得到有效保护。划定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和必要的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明确保护重点和要求。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破坏传统风貌,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全省及时完成历史建筑挂牌和测绘建档,挂牌率、测绘建档率动态保持100%,并列全国第一位。

(四)弘扬历史文化,创新保护利用形成丰富的借鉴经验。近年来,我省突出地方特色,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大力修复,助力城市更新,实现永续传承。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在保护基础上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在城乡建设中彰显城市精神和乡村文明,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接受文化熏陶。在城市更新中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修复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历史建筑。济南百花洲、青岛中山路、烟台所城里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当地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二、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予以破解。

(一)保护的思想认识有待全面提高。一些地方对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还没有认识到遗产的文化价值和不可再生性。挖掘不深、谋划不够、抓得不紧。有些地方重品牌轻保护,看重的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品牌效益,忽视了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村民保护意识淡薄,对历史文化遗存不珍惜,随意拆旧建新,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原始生态环境遭受一定损坏。

(二)保护措施仍然存在较多矛盾问题。一是大拆大建造成建设性破坏。有的地方认为历史文化保护投入大,经济效益低,导致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历史欠账多、长期投入不足。一些历史文化街区重前期申报、轻后期维护,部分巷道及沿街古建筑破损严重。有的街区内民居老宅院落与现代建筑互相穿插,严重破坏了传统格局风貌。三是保护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我省在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缺少修复技术标准或指南,有的历史建筑修复仍然采用“浓妆艳抹”的修复方式方法,未能较好贯彻“修旧如旧”的要求,有的则只注重建筑外表的修复,忽略了建筑结构的修复。

(三)活化利用展示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存在重物质轻人文倾向。部分名村为开发旅游业搬空原住民,在展示利用工作中没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致使原有的人文环境不复存在。二是利用不足与过度利用并存。一些地方大量历史遗存尚未得到很好利用,部分地方在利用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倾向,脱离了原有文化价值。三是缺乏展示历史文化信息的有效手段。我省黄河沿岸的济南、聊城,革命老区临沂等历史文化名城对黄河文化、沂蒙红色文化的挖掘、展示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丰富,其他地方也有待进一步补齐设施、完善服务、挖掘价值、讲好故事,加快促进现代产业元素走进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

(四)监督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一是监督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地方未编制保护规划,以各类其他规划代替法定专项保护规划;一些地方对违法行为的监督问责力度不够,破坏性建设行为屡禁不止。二是实施保障力度不够。部分地方保护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机构缺乏专业型管理人员;有的地方存在保护利用部门联动不顺畅、管理制度不配套等问题。三是资金投入可持续性差。各地保护资金落实执行力度不够,历史文化保护资金难以纳入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影响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三、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保护思想认识。各地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重要意义,把精髓实质吃透、吃准。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把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的要求,对标先进省区市的做法,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统一起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尼山胜境。(中国新闻图片网 峻峰/摄)

济南市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中国新闻图片网 张道正/摄)

(二)加强学习培训,探索精准科学多元化保护路径。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和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提高保护能力和保护意识,加强保护力度。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增设驻镇村专业人员,加强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交流学习,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参与度。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文化精髓继承研究,统筹协调,凝聚力量,积极探索多元化保护路径,破解制约保护的难点问题,赋予历史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不断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

(三)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凝聚社会力量加大保护力度。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作,主动担当,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作为。要凝聚社会力量,发挥公众所长,形成共同发掘、共同保护、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享有的共识,大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

(四)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各地要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资金等方式,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完善投融资机制,鼓励产权人对自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引导社会各界以多种投资方式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注重发挥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价值,以保护吸引旅游,以旅游促进保护,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创造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

(五)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严格保护实施审批程序。科学评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现状,注重衔接上位规划与其他相关专业规划协调,增强保护规划编制的合法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规划引领整体布局,科学适度的进行保护。要有序开展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历史建筑确定及后续挂牌、测绘、建档等工作,推动历史城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历史建筑修缮。要规范保护审批程序,切实做到审批有尺度,保护有力度,禁止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及空间尺度等现象的发生。

(六)突出活态保护传承,建立健全遗产保护制度。充分借鉴山西、云南等地经验做法,各地要结合保护现状,因地制宜,形成切实可行的保护工作制度体系。鼓励和支持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传统手工业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宣传力度,利用文献资料讲述山东故事,广泛宣传山东历史文化,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成效。

(七)加强监督检查,增强保护工作合力。深入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街道、社区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工作责任,完善责任体系。建立日常巡查管理制度,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范畴,及时发现并制止各类违法破坏行为。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定期对保护工作相关情况进行考核,对应列入保护名录而未列入以及落实保护责任不到位的严肃问责。加强宣传,推动尊法用法守法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形成人人关心、全社会参与支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名村名镇文化名城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羊毛衫名镇时尚产业再发力“濮院时尚周”后效应持续发酵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西藏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于100名村(居)支部第一书记的访谈
宋朝有四大商业名镇吗?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要素初探——以河北怀来鸡鸣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