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聚集的军民协同创新研究

2023-06-0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张京辉吴兰芳于学军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23年3期
关键词:军民要素协同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何 乘 张京辉 吴兰芳 于学军 陈 辰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始终是推动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如果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那么军民协同创新可以说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军民协同创新的关键是资本、知识和密集型劳动的整合,军民协同创新的深度发展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军民协同创新关键是军队和民营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行业标准和知识成果相互渗透、互相影响,最终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安全。其中,实现技术方向领域的创新是各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实现重大国防战略的重中之重。当企业无法实现单独创新时,一套协同整合的机制应运而生,即产业聚集,旨在汇聚整合产业内各个要素的创新成果,实现技术创新,最终向服务对象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军民协同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资源互动、跨学科技术、跨领域渗透、相互支撑的联动过程。它需要各实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也需要跨领域的技术渗透。加快建立健全军民创新体系,形成军民两用技术深度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率的新格局,是国家军民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项目、关键环节和试点领域,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在对军民协同创新主体和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聚集的角度论证了如何提升军民协同创新能力,提出了两大军民协同创新的主体类型,构建了协同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为提升行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出了建议。

一 协同创新主体分析

意大利米兰博科尼大学教授Franco Malerba提出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产业创新系统由一群为了创造、采用和使用属于某一产业的技术,以及创造、生产和使用某一产业的产品,进行市场和非市场交互作用的不同的个人、组织和机构组成的系统。基于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本文将协同创新要素划分为基本要素和可变要素。其中,企业、军队、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平台是军民协同创新体系的内部要素,市场和政府是外部要素,分别发挥导向和调控的作用。针对以往的文献和研究,军民协同创新的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政府、市场和中介服务平台,其中,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是协同创新的核心主体;支撑主体包含政府、市场和中介服务平台,是构建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协同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1)。

表1 军民协同创新主体描述

在核心主体方面,研究机构和高校是军民协同创新的源泉,掌握军民协同创新过程中所需的关键常识和技术,为军民协同创新需求从理论需求向现实转移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军民协同创新的主要实施者,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属性和决策开展不同的创新行为。军工企业主要为军队提供军事技术创新和研发产品,民营企业具有自主生产军品的技术优势和灵活机制,军工企业可将部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民营企业,通过民企的生产技术弥补资金不足、机制落后等问题。民营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备利用市场机制调整不同主体的先天优势,进一步规范市场激励机制,激发主体间创新积极性,承担武器装备科研项目生产的同时,在民品方面提供合格率更高、服务更好的市场化产品,这些都促进了军民协同创新的深度。军民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深度合作发挥各自主体的技术优势、管理工具和创新方法,形成市场与政府的双重调节机制,促进各主体共同发展。

在支撑主体方面,政府通过建立基础设施、搭建产业聚集平台、提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环境等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促进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政府可通过制定长期市场发展规划和重大领域投资来参与产业创新。市场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基础环境和物资条件,规范化的市场结构、严格的准入机制和合理的市场秩序可以使技术创新活动有序演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创新体系中的桥梁,是协同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平台由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组成,它们可以提供创新支撑,并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因此,中介服务平台可以开展技术开发、咨询和转让等创新活动。

二 建立协同创新模式

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受以下5个方面的影响,分别是协同创新主体及其关系、协同创新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政策环境与资源配置效率、市场运营定位、研发人才及其激励机制。同时,军民协同创新呈现出以下3个特点:一是无论制度演进还是技术整合,都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因此,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需要借助政府指导、统筹规划、政策支持等保障,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多元力量。二是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产业内部存在知识溢出,产业间存在知识渗透,这些都能推动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此外,区域产业专业化比多元化更有利于军民协同创新发展。三是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型组织模式。同时,军民两用技术一体化的发展本质是一个技术扩散的过程。技术差距是军民技术的根本动力,同时产生各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例如,技术扩散的整合效应、优势叠加的倍增效应、共享协作的互动效应。

由此可见,军民协同创新可以通过自身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推动经济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崛起,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实现军民协同创新,最重要的是用有形的产品、项目或无形的技术和知识建立可持续的协同创新机制和合作模式。这样可以凝聚共识,协调各方利益,实现有效资源整合、共享成果,实现创新产出效益最大化。本文在协同创新主体和模式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军民协同创新体系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军民协同创新体系理论模型

图中正向箭头表示激励与创新,反向箭头表示反馈与改进。该模型基本构建了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创新方向和价值增值过程。以往的研究表明,产业创新驱动因素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和制度。这些创新因素由不同的主体提供,其中核心主体汇集了人才和技术;支撑主体汇聚了资金和各类机构,这些有利于产业链所需的创新资源聚集和整合,一方面可以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会显著带动相关企业参与到创新链中,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对接。

依据军民协同创新的特点规律和内涵,可以从以下4个模式来实现高效的军民协同创新。一是创新资源实现共享是军民协同创新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军民协同创新系统由科研人员、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科研经费和成果等资源要素组成,协同创新主体通过共用科研经费、共建科研信息平台、共同培养科研创新人才、双向转化科研成果,推动军民资源要素共用共享。对比传统分割模式来说,资源共享可有效减少资源要素闲置浪费和重复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科研项目实现分工合作。国家实施军民科研项目通常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学科交叉、涉及资源要素多,军民协同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各自能力与优势,通过共同合作开发和委托外包形式,围绕重大项目分工合作、紧密配合,进而高效完成重大科研项目。三是核心技术难题联合攻克。当前我国航天、军工、元器件等领域仍存在短板,通过政府引导、战略合作等方式,合理利用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调动多方主体参与创造,解决“卡脖子”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内的问题,实现军民协同创新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四是创新成果实现集成优化。协同创新主体对军民协同创新成果进行深度融合、协调耦合,并进一步开发、利用、有机整合,实现军民协同创新成果转移集成优化,达到更优的创新效果。

三 基于产业聚集的军民协同创新

军民协同创新离不开创新要素的积累,产业聚集可以实现产业内外创新要素的内生积累,进而发挥要素的累积效应。聚集效应的本质体现在创新活动与外部经济的周期性积累过程中,这种循环积累过程的核心是发挥“互动中学习”或“知识溢出扩散”的作用。创新主体内部和外部均可产出技术创新所需的知识,技术创新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所需要的资源能否有效整合。军民协同创新体系通过不断吸收战略联盟的知识达到自身知识的增加,并进一步提升自身创新的能力。

1.人才和技术积累为军民协同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为创新要素的人才是指直接参与协同创新活动并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是促进协同创新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人才水平,才能获得协同创新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一个产业的技术密集度越高,所包含的技术水平就越高,产品的制造工艺和生产过程也相对复杂,因此,整合所需要的人才水平和素质就越高。

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4个阶段组成,其中技术创新是走向价值链上游的关键手段。技术要素是协同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特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是军民协同创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进一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2.系统和资本积累为军民协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系统要素可以支持创新要素的聚集。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加快系统性要素聚集,良好的政策体系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围绕行业和市场需求鼓励发展,利用市场机制聚集创新资源,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形成产业竞争力。系统要素可以利用合理的学科配置,汇集产学研、中介服务平台等优势资源,结合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强调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和价值链升级。

资本要素可分为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是指科技活动所需的资金,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基本条件之一。资本投入可用于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成果快速转化,所以资本要素的积累为军民协同创新带来了技术创新。资本要素的聚集受规模和效率2个方面的影响,规模与投入产出要素占总要素的比例有关,效率则是产出要素与投入要素的比值。

四 建议

军民协同创新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各要素主体等因素有关。深化和促进军民协同创新,既要着眼于国际大局,又要考虑安全问题和发展问题,推动国防建设和国内经济提升,着力解决军民协同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各类结构或政策性问题。

1.加强政府引导,推进产业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政府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行政手段协调各产业要素,利用政策手段引导产业稳步发展,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励引导机制,为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经费资助和税收减免,为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人才支持。产业本质是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创新技术的研发、复合型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需要借势建立和培育军民协同创新的环境,建立基于协同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快知识和技术的转化和转移,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降低各主体之间的协调成本。

2.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发挥协同创新效应

协同创新的重点是协作,协作不仅体现在创新的核心学科上,也体现在辅助学科上。要通过提高技术、信息、金融服务水平,培育和发展两者深层次的内部合作。各创新主体各自占有创新所需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分割性,积极创建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组织,实现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组织保障。通过中介服务组织,优化协同创新环境,促进各主体沟通,协调规范市场行为,增强各主体活力和创新能力。

3.构建核心主体与支撑主体协同创新网络,有效发挥耦合效应

军民协同创新各主体之间建立密切联系,进一步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其目的是实现各创新主体的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和技术扩散,最终形成知识、技术和价值的增值和创新,从而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军民要素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也谈做人的要素